季玲琳
(江蘇省南通市城中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課堂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教學,是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將勞動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德育教育進行補充和完善,在培養(yǎng)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過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勞動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在勞動過程中感受生活,還能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提高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形成遵守道德規(guī)范的意識,最終達到使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教育效果??傊陂_展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堅持“讓德育在行動中”的原則,并將勞動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中,使學生在勞動中感悟、在勞動中思考,最終實現思想升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我國的教育追求是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但是從當前的教育教學來看,家長和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仍會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追求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許多學生出現了“高分低能”的情況。近幾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了德育教育、體育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隨著考核制度的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德育、勞育已不再被人們忽視。雖然家長和教師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所上升,但是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常常出現父母因工作繁忙而難以參與到學生成長過程中,在勞動教育方面,基本上無法為孩子助力,只能為孩子提供上學受教育的機會,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差,無法實現全面發(fā)展。所謂“要學作文,先學做人”,古人也有“灑掃應對”的說法,勞動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礎性內容,想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健全的人格,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在勞動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來說,家庭的影響是最為深刻的,如果家庭的勞動氛圍較差,那么孩子在負面因素影響下,難以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甚至連基本的勞動技能都無法掌握。因此,家長們必須重視勞動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而教師也應對家長進行指導和教育,幫助家長在家庭中營造熱愛勞動的良好氛圍。
良好的班風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積極的引導,一種隱形的評價。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營造積極參與、熱愛勞動的班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和積累知識的同時,還應使學生在良好的勞動實踐環(huán)境中接受體育、美育的熏陶,使學生得到勞動教育思想的正確引導。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每日衛(wèi)生輪值制度或組織校園志愿者服務活動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勞動,讓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鼓勵,進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熱情。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痹趯W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良好的氛圍是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和家長必須足夠重視。在家庭中,父母應為孩子做出正確的示范,發(fā)揮榜樣作用,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行為;而在班級中,教師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積極進取的學風和熱愛勞動的班風來幫助學生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中實現進步??傊?,良好的勞動風氣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關鍵步驟[1]。
教育應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中,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勞育則是使“智育、體育、美育”這三項過程性教育能夠順利開展的基礎,是學生實現成長和發(fā)展的基本內容。在勞動教育中,學生通過雙手勞作創(chuàng)造出作品,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還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進而使他們的學習習慣、審美能力、身體素質得到完善和提高。對于某些因學習成績較差而具有較強的自卑情緒的學生來說,開展勞動教學,是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使他們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的有效途徑。勞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勞動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整理衣服、打掃房間等,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悄然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
勞動教育是諸多教育過程中最樸實的教育內容,也是人類發(fā)展最初的教育。如果將勞動教育比作甘霖,那么小學生便是需要澆灌的鮮花。因此,教育者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勞動,并與家長建立聯系,通過家校合作,共同影響學生,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健康成長。
讓學生熱愛勞動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標,學校應注重對學生勞動習慣、勞動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勞動的辛苦和光榮,從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勞動品質和正確的勞動觀念。當前,學校所開展的小學勞動技術課程主要包括自然種植、簡單技術操作、日常生活勞動等內容,學生在勞動技術課上通過學習,掌握勞動技能,挖掘出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在“手工縫制課”上,教師傳授給學生縫制技巧后,可以讓學生縫紐扣、補衣服,以此來鍛煉他們的縫制技能。學生在進行縫制練習之前,要先挑選需要縫制的衣物,再選用顏色相近的棉線穿針引線,然后一針一線地縫制,在將衣物上的漏洞修補完成之后,還要在繩子末端打結,以保證棉線不會松開。當看到自己修補好的衣物時,學生就會充滿成就感,同時感受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當學生把修補好的衣物重新穿在身上后,他們在開心之余,還能激發(fā)對勞動的熱愛。因此,“手工縫制”這一節(jié)課教學,可以使學生在修補舊衣物的勞動實踐中掌握勞動技巧,在勞動成果的激勵下增強勞動熱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進而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2]。
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學校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實踐活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相較于傳統的說教形式,細致入微的實踐教導才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德育教育中開展的勞動實踐活動,雖然每一項是相對簡單的,但是從整體上看,各項活動均具有高度的連貫性和科學性,是使德育教育發(fā)揮作用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在教導學生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感受勞動過程時,需要從細節(jié)出發(fā),從點滴積累。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手工課,讓學生將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進行二次加工,變廢為寶,做成藝術品或實用品,實現循環(huán)利用。具體來說,教師應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發(fā)掘生活中可以再次利用的物品,并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出能夠體現自己個性的物品。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限制學生的想象,更不能要求學生必須統一制作。除此之外,學生也要提高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充分思考“如何將一件廢舊物品變成受人喜愛的物品”。實踐過程中,有的學生選擇使用雞蛋殼做不倒翁,有的學生利用玉米皮制作繪畫作品,還有的學生收集大量用過的吸管,將其粘貼成房屋的模樣。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制作豐富多彩的物品實現了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融合,也充分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同時培養(yǎng)了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優(yōu)良品質。因此,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開展有意義的勞動課程,幫助學生樹立起尊重、熱愛勞動的正確觀念,進而使德育教育發(fā)揮積極的作用[3]。
學校需要融合包括家庭、社會等在內的多方面資源,使勞動教育更好地融入德育教育中。小學德育教育不能僅局限在課堂和學校實踐活動中,學校應為學生搭建校外的實踐平臺,使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勞動,能夠充分感受到勞動的真正價值;學生在社會平臺上嘗試勞動,能夠更好地體會到勞動的意義。因此,學校和教師應將學生帶入現實生活中,在生活中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勞動實踐中。例如,學??梢耘c社區(qū)建立聯系,定期組織學生進入社區(qū),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具體來說,可以開展關愛孤寡老人的活動,讓學生走入孤寡老人家中,幫助他們做一些家務,或與孤寡老人進行交談、給孤寡老人表演節(jié)目……如此,學生在勞動體驗中能夠獲得身心上的愉悅、精神上的滿足和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除此之外,作為當代社會的基本道德風尚,“助人為樂”“關愛老人”也是德育的基本踐行標準,理應受到我們的高度重視[4]。
勞動教育對小學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學生如果能夠受到勞動教育的滋養(yǎng),就能夠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而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發(fā)揮學校和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勞動風氣,激發(fā)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勞動過程中健康成長??傊瑢趧咏逃谌胄W德育教育中,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態(tài)度,還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熏陶,實現道德品質的升華,進而達到教化育人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