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茵茵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金雞湖學校,江蘇蘇州 215000)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語課堂要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1]。陶行知教育理念對促進英語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將英語學習與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讓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從而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更好地將英語運用到生活中,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2]。在教學新知識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例如,在三年級上冊Unit7Would you like a pie?的教學中,在教學句型Would you like a/an...?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食物帶到班級中,與同學分享。在復習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復習知識。再如,復習一年級上冊句型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一天早上你去機器人水果店買水果,遇到了四個小伙伴,大家互相展示自己買到的水果,并夸贊對方。這一情境既整合了句型Good.../A...,please./Look at...It's... It's...也復習了四個人物和機器人。學生對角色扮演很感興趣,生動的情境能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使其將所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交流,在平時生活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用英語進行交流,教師也要盡可能多地用英語與學生交流[3]。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一兩分鐘時間與學生進行Free talk。課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英語歌曲或者英語短片,讓學生在興趣的驅(qū)使下快速融入英語學習的氛圍。在上學、放學時,教師可主動與學生用英語進行問候,一句簡單的Good morning/afternoon./Goodbye./Hello!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在晨間護導時,筆者堅持用英語和學生打招呼,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學生看到筆者也會主動使用英語打招呼。平時,筆者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和英語有關的物品,并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如路牌、動物、植物等。每位學生都很愿意當小老師,并能夠主動與大家分享,共同學習。
合作學習是英語課堂上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4]。合作學習多種多樣,常見的有group work, pair work 等。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對話、配音、表演等活動。在分組時,教師可以采取“一帶一”的模式,即“一個‘師傅’帶一個‘徒弟’”,讓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幫助學習能力較差的,這樣學生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對所學知識的鞏固。這樣的小組合作,可以避免學生因存在差異而出現(xiàn)兩極分化問題,能使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同時,教師也可以舉辦一些小組競賽,讓學生在好勝心的驅(qū)使下,主動回答問題,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陶行知先生說過:“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盵5]每個人具有不同的潛能,教師要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幫助學生發(fā)展自身優(yōu)勢,同時彌補其不足。
在布置作業(yè)時,教師可以采用分層練習,將作業(yè)分為基礎練習、能力提高和課外拓展[6]。基礎練習是課文中單詞的默寫和連詞成句;能力提高是詞形變換和單項選擇;拓展提高是仿寫句子和對課外相關知識點的補充。這樣的作業(yè)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能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進一步提升,并能體驗到成功的滿足感。
對于學困生的教學,教師應更加注意,給予其更多鼓勵和幫助。在學困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及時地表揚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能夠重塑學習的信心,從而認真學習。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在每次完成作業(yè)后,應與自己進行比較,當學生的作業(yè)有所進步時,教師就應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另外,教師應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yè),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7]。例如,在英語聽寫時,有位學生10 個單詞只寫對了2 個,這時筆者沒有批評他,而是先了解該生的情況,幫助他找到不足之處,鼓勵其認真復習單詞,并與他約定,如果下次聽寫能寫對一半,就獎勵他一顆糖。第二次聽寫時,這位學生寫對了4 個單詞,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但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筆者肯定了他的努力,并鼓勵他再接再厲。在筆者的鼓勵下,第三次聽寫時,他寫對了6 個單詞,筆者按照約定獎勵了他糖果,鼓勵他繼續(xù)努力。
陶行知先生認為,創(chuàng)造教育就要先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并提出了“六大解放”。
第一,解放學生的頭腦。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并通過實踐進行研究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督促學生自己思考。例如,在讓學生猜測是哪種動物時,教師提出問題:“What's this? Is it big? Does it have a long tail? What colour is it?”這樣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明白是哪一種動物,并簡單地介紹這一動物。
第二,解放學生的雙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來復習單詞和課文,讓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記憶單詞,厘清課文脈絡。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繪畫來學習課文。對于自己繪畫的內(nèi)容,學生會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在復述課文時,也能夠根據(jù)圖畫內(nèi)容輕松復述出來。
第三,解放學生的眼睛?!翱础笔谦@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預留觀察和思考的時間。當講解一些難點知識時,教師應先讓學生總結、歸納知識點,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教學on the tree 和in the tree 時,教師可以出示兩棵樹,在樹干上標明on 和in,讓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自然生長在樹上的物體用on,外來的物體用in。在平時教學單詞時,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qū)嵨镒寣W生產(chǎn)生直觀的印象,從而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單詞。
第四,解放學生的嘴。學習語言的目的是交流。在交流中學習語言,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語言。在課堂上,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討論,而且要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討論。
第五,解放學生的空間。學習和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處處是學問,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學問。學習不應局限于課堂,應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善于在生活中學習,讓學生在生活中鞏固課堂學習到的知識。
第六,解放學生的時間。教師應調(diào)整考試制度,減少不必要的考試,讓學生有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英語,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和總結,使其充分投入教學活動中,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
《學記》中說:“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睒嫿己玫膸熒P系,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學生會因為特別喜歡某位教師而學得特別認真,也有學生會因為不喜歡一位教師而厭惡一門學科。由此可見,教師的個人魅力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課堂的首要條件,只有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陶行知要求師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循善誘,適時啟發(fā)學生,不能讓學生強行接受自己的觀點。和諧的師生關系應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教學相長的。在平時教學中,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應先及時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為學生提供改正錯誤的機會,幫助他們不斷進步。
陶行知教育理論是前進的,是行動的,是生活的,值得教師終生學習。教師把陶行知教育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實現(xiàn)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