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西, 黃有成, 李輝, 何琳莉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17)
經(jīng)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國內(nèi)重癥加強治療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常用的置管方式,具有易置入、可同時輸注多種藥物、使用時間長、風險低且成本效益佳等優(yōu)點[1-2]。上肢深靜脈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vein thrombosis,UEDVT)是PICC的最嚴重并發(fā)癥,文獻報道的PICC相關UEDVT發(fā)生率約為0.47%~52.0%,UEDVT不僅直接導致治療延長或中斷,增加經(jīng)濟負擔,也增加病死風險[3-6]。臨床對UEDVT的研究認識相對較少,其臨床治療也尚未見形成統(tǒng)一共識,一般多以抗凝治療為主,因此,探究PICC相關UEDVT的治療方案十分必要。血栓通注射液是中成藥制劑,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有活血祛瘀、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之功效[7-8],但罕見用于PICC相關UEDVT中。本研究將血栓通用于PICC相關UEDVT患者,以期為PICC相關UEDVT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選取2014年1月—2019年7月接受PICC且發(fā)生PICC相關UEDVT的49例乳腺癌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觀察組(n=20)與對照組(n=29)。觀察組21~84歲、平均(56.45±19.74)歲,左上肢PICC相關UEDVT 11例、右上肢9例,PICC相關UEDVT病程(3.85±0.97)d;對照組25~83歲、平均(57.05±21.74)歲;左上肢PICC相關UEDVT14例、右上肢15例,PICC相關UEDVT病程(3.67±1.01)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繼發(fā)性UEDVT,且明確誘因為PICC;(2)PICC相關UEDVT病程<1周;(3)經(jīng)B超、或上肢深靜脈順行造影及臨床癥狀、體征確診UEDVT;(4)PICC相關UEDVT發(fā)生于上肢近端;(5)患者知曉研究內(nèi)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原發(fā)性UEDVT者;(2)對三七總皂苷或本研究所涉及藥物過敏患者;(3)預計生存期<1年者;(4)合并抗凝禁忌癥者;(5)低血壓者。
對照組給予低分子肝素(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1)治療,4 000 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次/12 h,療程7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血栓通注射液(康臣藥業(yè)內(nèi)蒙古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Z15020018)治療,血栓通注射液肌內(nèi)注射5 mL,1次/12 h,療程14 d。兩組均在治療5 d后口服華法林(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123)。
1.4.1主觀評價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第7天時測量兩組患者鷹嘴上方12 cm上臂的周徑減小值;并與相同時間點由患者依據(jù)自身患肢沉重酸脹、疼痛感覺進行主觀癥狀評價,按0~10分對應無癥狀~最重難以忍受的癥狀,得分越高,臨床癥狀越重。
1.4.2凝血纖溶指標 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第7天時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纖溶指標包括D-二聚體(D-dimer,D-D)、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活性及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l,PAI-1),應用CA-7000血凝分析儀及瑞士哈美頓公司全自動酶標儀檢測APTT、TT、PT、Fib、t-PA及PAI-1水平,NycocareadrrⅡ檢測儀和膠體金法檢測D-D水平。
1.4.3超聲檢測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第14天時復查時接受西門子ACUSON S3000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選擇閉塞前段2 cm內(nèi)、頻譜穩(wěn)定的血管,記錄收縮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數(shù)(resistance index, RI)及搏動指數(shù)(pulse index, PI),并記錄患肢血栓阻塞情況,統(tǒng)計完全阻塞、部分阻塞和暢通病例數(shù)。
1.4.4安全性及拔管情況 所有患者治療期間均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定期復查肝腎功能,統(tǒng)計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PICC拔管率。
治療第7天時,觀察組患肢周徑鷹嘴上方12 cm上臂差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主觀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主觀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觀察組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的臨床癥狀減輕明顯。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第7天時主觀癥狀評價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subjective symptom
治療前,兩組患者APTT、TT、PT及Fib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14天時APTT、TT延長,且觀察組APTT、TT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PT、Fib治療前后均未見明顯改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第14天時APTT、TT、PT及Fib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APTT, TT, PT, and
治療前,兩組患者D-D、t-PA及PAI-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7天時D-D、PAI-1下降,且觀察組-D、PAI-1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t-PA治療前后均未見明顯改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第7天時D-D、t-PA及PAI-1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D-D, t-PA, and PAI-1
治療前,兩組患者PSV、RI及P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14天時兩組PSV顯著上升,RI、PI顯著下降;且觀察組PSV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I、PI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第14天時的PSV、RI及PI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PSV, RI, and PI
治療前兩組患者上肢深靜脈阻塞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同組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UEDVT完全阻塞、部分阻塞比例均顯著下降,暢通比例顯著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第14天時的療效比較[n(%)]Tab.5 Comparison of lowetr deep-vein thrombosis between both groups[n(%)]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見并發(fā)癥發(fā)生。觀察組僅1(5.00%)例拔除PICC,對照組12(41.37%)例拔除PICC,兩組PICC拔管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74,P=0.021)。
PICC是經(jīng)肘部貴要靜脈、正中靜脈或頭靜脈穿刺,導管尖端達上腔靜脈的深靜脈置管技術,于20世紀90年代引進我國,并逐漸推廣應用[9-10]。PICC相關UEDVT則是PICC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約占靜脈栓塞疾病的10%,臨床認為其發(fā)生與PICC導管放置引起的外周靜脈血流受阻、靜脈血流減少、導管口徑及橫截面積有關,惡性腫瘤是PICC相關UEDVT的獨立危險因子[11-12]。于腫瘤疾病患者,PICC相關UEDVT不僅影響治療進程,增加住院費用并延長住院時間,因PICC相關UEDVT血栓脫落引起肺損傷而致死的病例在臨床也并不罕見[13-14]。當前PICC相關UEDVT的臨床治療目標是減少或減輕癥狀,維持導管功能,防治血栓栓塞進展或逆轉血栓綜合征,其主要治療方案包括拔除PICC、抗凝、經(jīng)導管直接給藥溶栓、取栓或手術取栓等。對發(fā)生于上肢近端的PICC相關UEDVT,若無抗凝禁忌癥則應以抗凝為初始治療方案,若未見癥狀改善或癥狀加重則考慮拔除PICC[15-16]。當前關于PICC相關UEDVT的臨床研究雖并不罕見,但多集中于危險因素分析。
血栓通注射液是從田七、人參中提取的三七總皂苷所制成的中成藥注射劑,主要用于視網(wǎng)膜中央靜脈阻塞、腦血管病的后遺癥改善,可發(fā)揮活血祛瘀、擴張血管及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作用。蘭金耀等[17]將其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取得滿意效果,指出血栓通注射液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療效確切,并能改善其血液流變學。本研究將其用于PICC相關UEDVT患者,以期為PICC相關UEDVT的治療提供參考思路。研究結論顯示觀察組患肢周徑差值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主觀癥狀評分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但觀察組仍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血栓通注射液輔助對PICC相關UEDVT患者患肢腫脹程度及疼痛等主觀癥狀的改善更顯著。由此可見,血栓通輔助低分子肝素治療PICC相關UEDVT可發(fā)揮一定協(xié)同作用。血栓通的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動物實驗證實三七總皂苷能提升小鼠熱板法痛反應閾而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18-19]。茍亞軍等[20]的臨床試驗證實,血栓通注射液治療顱外傷合并多發(fā)性肋骨骨折可顯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這與本研究結論相似。
凝血纖溶指標是評價PICC相關UEDVT的敏感指標。當凝血活化,F(xiàn)ib形成后激活t-PA,活化的t-PA又進一步活化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而后降解纖維蛋白形成D-D;活化的t-PA被PAI-1以1 ∶1抑制[21-23]。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APTT、TT較治療前延長,D-D、PAI-1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APTT、TT顯著較對照組長,D-D、PAI-1顯著低于對照組,但兩組PT、Fib、t-PA治療前后均未見明顯改變。且治療后兩組PSV、RI、PI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另治療后超聲顯示患肢完全阻塞、部分閉塞比例均較治療前減少,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血栓通注射液輔治PICC相關UEDVT雖并未取得明顯的深靜脈阻塞改善獲益,但對凝血纖溶、下肢血流的改善相對更顯著。而在安全性上面,既往血栓通注射液的不良反應研究顯示其不良反應主要發(fā)生在首次輸液時,可涉及身體多個器官組織,以皮疹及關節(jié)、肌肉疼痛常見,嚴重者可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呼吸困難及哮喘等并發(fā)癥[24-25]。但本研究中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且觀察組PICC拔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也可見,血栓通注射液輔助PICC相關UEDVT的安全性可靠,并能降低PICC拔管率。但考慮到本研究樣本量較小,若擴大樣本量兩組并發(fā)癥是否可獲得差異性研究結論仍有待探究,擬作為下階段研究目的持續(xù)補充及完善。
綜上所述,血栓通注射液輔治PICC相關UEDVT可協(xié)同低分子肝素改善患者患肢腫脹、凝血纖溶狀態(tài),緩解臨床主觀癥狀,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ICC拔管率,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