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俠
歌劇是把戲劇、詩歌、音樂、舞蹈和美術等聯(lián)姻融合的一種綜合表演藝術形式?!惰b真東渡》是江蘇省演藝集團歌劇舞劇院繼《運之河》《鄭和》之后傾力打造的第三部原創(chuàng)歌劇,由唐建平作曲、馮柏銘和馮必烈編劇、邢時苗導演,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領銜主演,歌唱家薛皓垠、柯綠娃、劉雨東、殷桂蘭聯(lián)袂組陣,程曄執(zhí)棒江蘇省演藝集團交響樂團傾情奉獻??梢哉f,歌劇《鑒真東渡》是江蘇藝術界為觀眾們打造的另一個中國“好聲音”,它匯集并具備好作品、好歌手、好導演、好編劇等精品特質。
《鑒真東渡》用歌劇形式,通過“一渡幻?!薄岸稍负!薄叭擅院!薄八亩捎X?!薄拔宥尚暮!薄傲苫酆!睂㈣b真在人生命運抉擇中的人格魅力與人性光輝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劇目在史實的基礎上,以真實的人物和虛幻的場景,藝術地再現(xiàn)了唐代高僧鑒真應日本遣唐僧榮睿的邀請,歷經(jīng)海難、海盜、疾病、生離死別等五次失敗后,終于成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與文化的偉大歷程。觀眾在觀看此劇后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許多人都被該劇突出的創(chuàng)意所震撼。當扮演鑒真法師的田浩江用低沉、通透的嗓音深情地唱出《思鄉(xiāng)曲》的時候,臺下瞬間像點燃了一股情愫煙花,觸景生情,潸然淚下。這種歌劇藝術魅力的再現(xiàn),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歷史教育,從內(nèi)心深處被劇中人物所感染和激勵。正如導演邢時苗所說,用西洋歌劇手法呈現(xiàn)東方歷史傳奇有一定難度。該劇經(jīng)過三年打磨,六易其稿,將跨越十多年的東渡歷史濃縮在《幻海》《愿?!贰睹院!贰队X?!贰缎暮!贰痘酆!妨鶄€頗具禪意的篇章中。①
歌劇是一個特別善于表現(xiàn)人的藝術品種。主創(chuàng)人員用歌劇講述鑒真,刻意淡化故事情節(jié),偏重于人性、心理的刻畫,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惰b真東渡》嚴謹?shù)貙⒎鸾淘嘏c古典音樂、現(xiàn)代表演結合起來,無疑在中國現(xiàn)代歌劇中是一個另類。其音樂與戲劇演繹處理恰如其分、設計巧妙,又不失特定人物身份。全劇舞臺變而不亂,簡而得體,音樂特色融合悅耳明亮,臺詞優(yōu)雅精準。
鑒真飾演者田浩江的聲音、表演、形象好。兩位女高音,飾演鑒真女弟子靜海的柯綠娃偏抒情、清宛如水,飾演女島主馮夫人的殷桂蘭偏戲劇、激越如火—二者同同其他聲部的有機組合,構成歌劇聲部的立體維度與豐富色彩。女弟子起初意欲阻擋師父東渡,從無奈告密到痛苦懺悔,再到忠實追隨;男弟子開始順應師父意志,從忠實追隨到動搖彷徨,再到拜別離去;女島主則從暴戾蠻橫到歸順誠服,再到鼎力相助。所有角色定位與關系合情合理合度。
歌劇《鑒真東渡》獨辟蹊徑、自成一體,從創(chuàng)作理念到寫作技法,更為多元開放、不拘一格。它不單是音樂風格的追求,舞臺呈現(xiàn)也著意突出中國審美特征,寫意留白意象化的視覺設計,簡約空靈而變幻莫測,服裝與造型也力圖提煉民族文化的標識性元素。如,馮夫人、巫師、州官等人物的造型扮相,基本依循中國傳統(tǒng)戲曲行當角色,采取夸張、變形的處理手法,使之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②
歌劇《鑒真東渡》的音樂也頗具特色,《我曾經(jīng)發(fā)過宏愿》《孽障蒙住了我的眼睛》《一束光》《思鄉(xiāng)曲》等唱段旋律悠揚、情感飽滿,不時觸動觀眾的心弦。主演田浩江用他張弛有度、極具感染力的嗓音,將鑒真大師的形象演繹得入木三分,帶動全場觀眾的情緒跟隨鑒真的命運起起伏伏。③劇目在嚴格遵循歌劇音樂規(guī)律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將江蘇民歌和佛教音樂的旋律元素融入其中,在音樂風格上呈現(xiàn)出不同于純粹西方歌劇的濃郁地域文化特色,配合舞美設計中大氣典雅的大明寺、五亭橋等畫面,展現(xiàn)出東方所特有的歷史厚重感與人文風貌。編劇用音樂引爆觀眾情感爆發(fā)點,如鑒真在面對榮睿死去、徒弟離開、雙目失明時的悲憤、質疑和頓悟。作品有意淡化了故事沖突,偏重于人性、心理和鑒真的心路的細膩表達,將全劇高潮推向高僧在挫折與矛盾中對于佛法的頓悟。《鑒真東渡》的最大突破就是寫出了真正的歌劇音樂,讓人們聽到了很多富有特色的詠嘆調(diào)、宣敘調(diào)、重唱及合唱段落,整體統(tǒng)一。
劇中,日本遣唐留學僧人榮睿是力促鑒真東渡的關鍵人物,這一角色的音樂動機綜合融匯日本民間樂曲和傳統(tǒng)能樂等音樂元素。薛皓垠的歌聲音色純美,情感真摯,表演十分投入。在榮睿的生命絕唱中引用了日本古老的和歌名作“難波津”。男高音清潤流麗的聲線,仿佛在天際云端飄蕩起伏,美妙動聽,引人入勝。最富異國文化特征且最濃重的點睛之筆,無疑是作曲家匠心獨運地采用中國箏和日本箏同臺,兩相對應,互感和鳴。兩位演奏家精妙的技巧與奇特的聲音造型,為全劇錦上添花。這是該劇在歌劇創(chuàng)作上、在宣敘調(diào)的創(chuàng)作上的重大轉折,也為中國歌劇宣敘調(diào)的寫作竅門開創(chuàng)了新思路。該劇能很好地融合佛理音樂,有很多念經(jīng)的片段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作曲家把《華嚴經(jīng)》《心經(jīng)》都譜上了曲,梵語和漢語處理得當。
從歌劇《鑒真東渡》中讓人感受到中國歌劇原創(chuàng)風格宣敘調(diào),樂隊并沒有出現(xiàn)轟鳴般的“壓唱”,一些劇情音樂有了層次感的音樂處理,整場流暢、自然、互融。正如該劇曲作者、著名作曲家唐建平所言:“與一般的歌劇戲劇結構方式有所不同,這部歌劇有著不拘泥情節(jié)、意識流般的戲劇鋪陳,通過多元的音樂并列和抽象的舞臺寫意呈現(xiàn),著力渲染表達鑒真內(nèi)心的情感波濤和人生理念。在音樂上,該劇交融了一些地域特色?!雹?/p>
歌劇《鑒真東渡》音樂主題原創(chuàng)性極強,從“天平之甍”手持禪杖登臺開始便如影隨形。鑒真飾演者嗓音雄渾寬厚,神采氣度莊嚴深沉,在聲色不動之中以靜制動,聆聽之中令人動心,張弛有度、收放自如,既富感染力又具說服力。因以特定的歷史人物—僧人為主角,音樂需要特殊的技術手段以強化戲劇性沖突的張力。在鑒真六渡中,深不可測又難以逾越的卻是人之“心海”。友人不幸亡故,門徒背道而馳,自己雙目失明,開初的承諾是否還有必要兌現(xiàn)?從“無奈無望無情在吞噬我的信念”到“初衷宏愿/百難不悔”,這些唱詞耐人尋味,意味深長。“我靜心觀想故鄉(xiāng)的云……”鑒真的《思鄉(xiāng)曲》清雅優(yōu)美,音律蕩漾如畫,氣息回蕩,觸動許多聽眾之心弦。飾演靜海的女高音柯綠娃的表現(xiàn)也很精彩,她的唱功深厚,音樂悟性也高,藝術感染力極強。飾演榮睿的男高音薛皓垠演唱聲音突出,表演入情。程曄是一位難得的技術優(yōu)秀且老練沉穩(wěn)的青年指揮家,他將樂團和舞臺演員控制得很好,聲音的層次感和音樂的變化幅度都很清晰。江蘇省演藝集團交響樂團和歌舞劇院合唱團亦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演奏經(jīng)驗和演唱水平。
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能夠讓中國人接受尚不容易,但能夠到國外巡演且獲好評,更非易事。《鑒真東渡》表現(xiàn)不錯,借劇情進行對外文化交流,可謂一舉兩得。這也是創(chuàng)作之初對此劇的遠見和高明之處。它對中國歌劇的影響不言而喻,成為文化使者,在新世紀進行著新的文化輸出交流。無論是日本東京奧查德劇場、大阪歐力士劇場,還是美國紐約林肯中心寇克劇院、洛杉磯帕薩迪納劇場,中國從文化輸入大國慢慢轉變?yōu)槲幕敵龅膰?,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展示出中國軟實力。要采用對方能夠接受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只有這樣才更利于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⑤《鑒真東渡》運用歌劇這一國際通行的藝術表達方式,以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富有創(chuàng)意的舞美燈光設計,生動、立體的人物架構,將一段中日文化交流之佳話呈現(xiàn)于舞臺之上。為讓作品更加符合歷史,更為貼近鑒真大師在歷史上的形象,主創(chuàng)團隊多次探訪揚州、深入日本,走訪鑒真曾經(jīng)到過或生活居住的地方,收集和提煉演出素材,為歌劇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基礎。2019年,在洛杉磯帕薩迪納劇場和紐約林肯中心公演各兩場,為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的美國巡演拉開了序幕。用優(yōu)秀的原創(chuàng)劇目,搭建起一座聯(lián)通中外文化的橋梁,“讓世界讀懂中國,讓中國故事遠播世界”,這正是《鑒真東渡》“出?!钡囊饬x。⑥
任何藝術作品的成功都會得到無數(shù)贊歌,但是,歌劇《鑒真東渡》或多或少地也存在著一些美中不足,盡管瑕不掩瑜。
歌劇《鑒真東渡》整體劇情通暢,唱詞韻味十足,加之佛教特有的編排藝術給人新奇絢麗之感。只是劇本開場沒有做足溝通觀眾的故事誘導,尤其是對于新生代觀眾往往會存在陌生突然,鑒真東渡緣由需要在處理上點綴劇情細節(jié),以免形成僅觀賞而無法理解的尷尬。該劇直奔六渡,輕視情節(jié)描述,是優(yōu)點也是缺陷,平敘而來卻使劇情顯得平淡,沒有劇情的高潮和引爆觀眾激情點,鑒真六渡歷經(jīng)千辛萬苦也未能充分展現(xiàn)。榮睿之死與鑒真的對手戲也是引發(fā)劇形成另一個高潮的,卻是一筆代過。靜海作為鑒真的學生,在劇情處理上,單獨戲太多,在劇中角色不明。歌劇需要跌宕起伏,一些關鍵內(nèi)容往往最容易觸動觀眾的情感共鳴,劇中一些地方卻被忽略。
《鑒真東渡》中的日本民歌音階過于頻繁展現(xiàn),而在歌劇前半場中缺失唐代藝術風格的音樂。鑒真作為為中日兩國人民交流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高僧,其“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的誓言時值今日仍值得追憶和學習。更重要的是,唐代作為當時世界貿(mào)易中心,與其強大相伴的還有繁榮的藝術文化,在該劇中加入唐代音樂藝術絕非畫蛇添足,而是有助于點綴該劇的音樂,避免全劇音樂的單調(diào)與重復。劇中,中國古箏與日本古箏同臺獻藝的設計很好,只是劇中樂隊合奏音樂應當充當配角的和聲角色,讓觀眾容易分清“主唱”與“伴奏”。該劇在整體音樂設計上略顯平淡,缺失風格變化區(qū)分及觸發(fā)聽眾音樂爆點的激情喧泄。比如,在多次東渡中選中恰當?shù)墓?jié)點,轟然而出,響徹云宵。將鑒真不畏艱險與生死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如同《藍色狂想曲》的構思,讓觀眾仿佛聽到火車發(fā)出鋼鐵的節(jié)奏和嘰嘰嘎嘎的響聲,富有刺激觀眾感官。
中國的一些舞劇導演曾參加執(zhí)導歌劇,甚至在一些作品中進行了有益探索。由于長期職業(yè)導演習慣,導致一些作品存在雷同或似是而非。歌劇《鑒真東渡》對演員所扮角色調(diào)配和合唱團的舞臺造型顯現(xiàn)和處理得不是很得當。諸如主角的搭擋安排戲劇編排,合唱團藝術造型展示及隊形變化等存在目的不明、動感畫面感不足等問題。對于執(zhí)導來說,無論是音樂還是表演,任何藝術形式都是要面對觀眾的,只有得到觀眾認可的藝術作品,才可以稱得上是經(jīng)典之作。而導演無疑是整個劇目能否成功的關鍵角色,雖然其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幕后。
任何藝術作品從創(chuàng)作設計到成功演出,都是精雕細琢的結果,傾注了無數(shù)藝術家的辛勤汗水和心血。歌劇《鑒真東渡》的成功是團隊凝聚發(fā)力的結果,回望一千多年前的六次東渡,正如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錢谷真美所言,鑒真給日本帶來的不僅有佛法,還有遠比佛法更多、更深遠的影響。鑒真法師六渡滄海,及至雙眼失明仍然不忘初心,去日本傳播佛法,這種人格力量十分偉大。因為鑒真對于日本當時所在天平時代文化的巨大貢獻,他被日本文化史譽為“天平之甍”。原創(chuàng)史詩歌劇《鑒真東渡》以西方歌劇的藝術形式生動講述了東方流傳千年的文化交流佳話,在異國他鄉(xiāng)引發(fā)共鳴,這是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之初的高遠規(guī)劃與設計。可以說,歌劇《鑒真東渡》對當今世界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其影響力遠遠超越劇目本身。當今的人們應學習鑒真東渡的精神,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對話,共同進步。用中國語言唱中國歌劇,《鑒真東渡》無疑為中國歌劇樹立了良好榜樣。中國歌劇界可以借鑒西方經(jīng)典模式,但要突破普契尼、瓦格納、威爾第等人作品的衡量標準的教條框架。歌劇《鑒真東渡》的創(chuàng)作及演繹形式為中國歌劇界提供了優(yōu)秀的中外歌劇與民族藝術特色相融合的范本。中國歌劇事業(yè)只有隨著新時代發(fā)展,為獲得新觀眾所接受的表演形態(tài)求同存異,尋求歌劇藝術的支撐點,結合新的藝術演繹引爆點,才能使中國歌劇作品在民族化、個性化、國際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長遠。
注 釋
①史一棋《江蘇歌劇〈鑒真東渡〉在京首演》,《人民日報》2017年2月8日版。
②紫茵《一個宏愿一盞燈》,《人民日報》2017年2月14日版。
③王慧《原創(chuàng)歌劇〈鑒真東渡〉開啟美國巡演,以音樂架起中西方溝通的橋梁》,詳見http://www.xhby.net/js/wh/201906/t20190610_6222884.shtml.
④張冠楠《歌劇〈鑒真東渡〉東瀛上演》,《光明日報》2017年7月7日版。
⑤李慶本《鑒真東渡與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山東社會科學》2019年第1期。
⑥馮興《江蘇原創(chuàng)歌劇唱響海外》,《南京日報》2019年7月12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