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星
摘 要 黃精是一種有很高經濟價值的植物,可食用,也可藥用。當前,黃精種植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林下種植,不僅可以滿足黃精種植的條件和需求,還可以節(jié)省空間,降低種植成本,促進生態(tài)平衡?;诖?,分析了黃精的主要價值,并對林下種植黃精栽培技術以及維護管理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 黃精;林下種植;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7.23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6.010
黃精又叫雞頭黃精、黃雞菜、爪子參等,在我國東北地區(qū)、中南地區(qū)以及西北地區(qū)都有廣泛的種植。黃精具有較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同時對提升農民收入的有極大的作用。當前,我國黃精種植主要為土表種植,但隨著林下種植技術的不斷成熟,黃精林下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展,林下種植黃精,可以節(jié)約林地空間,改善生態(tài)平衡,也利于黃精的自然生長,因此,林下種植黃精的經濟意義以及生態(tài)意義較為重大。在林下種植過程中,黃精的栽培以及后期的養(yǎng)護尤為關鍵,直接影響黃精的產量以及后期的經濟效益,基于此,對黃精技術栽培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對其價值也進行了相應的闡述。
1 黃精價值
1.1 藥用價值
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取黃精、蒼術各四斤,枸杞根、柏葉各五斤,天門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釀酒欽”,可以活絡經血、壯其筋骨,并使白發(fā)變黑。黃精具有滋陰補氣、補腎健脾、清喉潤肺等作用;將黃精與冰糖燉煮,可以治療肺癆咳血之癥。此外,黃精可治療高血壓、皮膚過敏等癥狀[1]。
1.2 食用價值
黃精的味道甘甜爽口,含有大量的淀粉、糖分、蛋白質、胡蘿卜素及其他營養(yǎng)成分;黃精肉質肥厚,可以生食,也可以燉煮服用,不僅可以用來充饑,還可以幫助調理身體。還可以將黃精與排骨燉煮一起,味道鮮美,可以滋陰補陽,治療腎虛精虧等癥狀。黃精還可以泡酒,在其中加入一些枸杞等植物,味道綿醇,適合老年人飲用。
1.3 經濟價值
由于黃精的藥理作用以及食用價值,黃精市場需求量很大,多地開始種植黃精,根據黃精的特點,相關黃精加工、銷售以及售后等成為一條比較完整的產業(yè)鏈,因此黃精種植可以提升種植戶的經濟收入。比如,陜西斯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fā)生產的黃精粉、祥悅林制藥公司研發(fā)生產的九華山黃精粉等,年產值達到數(shù)千萬元。
2 林下種植黃精栽培技術
2.1 林地選擇
黃精一般采用的是林下種植,因此林地的選擇對黃精的生長和黃精的質量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根據相關調查數(shù)據,黃精是一種生長于陰暗潮濕地帶,且透光率必須控制在30%~36%的植物。因此,應該選擇濕潤肥沃的樹木從或者山林地種植黃精。比如,池州市黃精種植戶采取的在經濟林下栽植黃精的種植方法,利用其形成的復合林分,促進了種植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為本地區(qū)黃精種植產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廣示范作用。在選擇林地過程中應該需要注意以下2點。1)地勢。黃精種植地勢不能太低,否則會造成積水,容易使黃精幼苗枯黃腐爛,最好是選擇一些氣候比較溫和濕潤的地區(qū),這樣有助于黃精幼苗的成長。2)土壤。黃精是林下種植,土壤對于黃精的生長非常重要。在選擇土壤過程中,應根據黃精質量要求的標準來進行選擇,土壤應該具有一定的肥力。比如,可以在一些原本就生長一些野生植物的土壤上種植,保證黃精生長需要的水分和營養(yǎng)。
2.2 優(yōu)良選種
為了黃精正常生長,選種過程至關重要,在黃精培育過程中應該選擇優(yōu)良的種子,如果選種出現(xiàn)問題,黃精幼苗的抗蟲性和抗病害性不強,會對黃精的質量和產量產生不利影響,也會使得黃精長勢弱,縮短黃精的壽命,影響黃精的繁殖能力,最終產量低下[2]。因此,科學選種應遵循以下2點:1)選擇品質較高、在2~3年長勢較好的母株,栽培母株之前做好施肥和澆水,保持母株的抗病蟲害的能力;2)在采種后應該用水浸泡、消毒,保證種子沒有蟲卵,選取品相飽滿、生命力旺盛的種子,這種種子后期種植過程中長勢較好,抗病蟲害能力較強。還可以選擇栽植已經長出葉子、帶有比較飽滿芽頭的嫩芽的黃精幼苗,但這種幼苗一般種植成本較高,并且在運輸過程中容易損壞,使用前應提前進行消毒。
2.3 栽培種植
黃精種植的時間為當年秋季到第二年清明前,不同地區(qū)略有差別,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能保證黃精的出產率。在實際栽培中,1)整地,清除田地雜草,撿拾垃圾,翻耕和起壟,壟寬在20 cm左右,黃精之間預留保護帶,方便黃精繁殖和后期管理。2)在田地間挖一些較淺的帶狀溝,深度約10 cm、黃精種植間距保持在25 cm左右,種植深度也在10 cm左右。3)種植過程中保證黃精的芽頭朝上,保持黃精間距均勻,有利于黃精更好地吸收水分、養(yǎng)分和進行光合作用。栽種黃精之前對土壤進行消毒,防止病蟲害對黃精幼苗的傷害。消毒過程中采用濃度為0.9%高錳酸鉀溶液,還可以利用草木灰對種子消毒,加入50%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適當加大栽種密度可以更好地抗風。
2.4 田間管理
黃精幼苗剛剛栽種時,生命力脆弱,做好田間管理可以有效提升黃精幼苗的成活率。雜草會吸收田間的養(yǎng)分,還會帶來一些病蟲害,侵害黃精幼苗,因此除草可以為黃精幼苗營造一個良好安全的生長環(huán)境。在田間管理過程中,還應該不斷觀察幼苗生長的狀況,比如發(fā)現(xiàn)有些幼苗生長大小異常時應及時處理[3]。
2.5 采收加工
黃精種子的種植周期為4年左右,根莖繁殖周期為3年左右。所以在采收黃精時,種植人員應在保證黃精根莖達到飽滿圓潤、表面微黃且橫切面為乳白色或者淺棕色時進行采收。一般情況下,種植人員應該在多云無雨或者無霜的陰天環(huán)境下采收,黃精收割過程中,保證土壤中的含水量達到30%以上,才能確保土質的疏松度達到黃精根莖分離的要求,提高黃精采收的效率和質量。
3 林下黃精栽培后期的養(yǎng)護管理
3.1 土壤管理
黃精種植后的土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重視壟地的排水功能,避免田地中土壤含水過多,出現(xiàn)淤積,導致黃精爛根。
3.2 施肥工藝
施肥可以促進黃精生長,滿足黃精生長所需營養(yǎng),提升黃精成活率,增加產量。在施肥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狀況進行施肥。在幼苗初期施基肥,保證黃精的養(yǎng)分充足。在黃精生長后期,施磷肥和鉀肥幫助黃精生長的更快,生命力更加旺盛。
3.3 病蟲害防治
在黃精林間種植過程中,還應保持生態(tài)平衡,因此要對森林進行病蟲害的防治,這樣可以保證黃精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生長。黑斑病是黃精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之一,該病害的病原為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黑斑病發(fā)病初期,黃精的葉片從葉尖開始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黃褐色斑,隨著病害的不斷蔓延,發(fā)病葉片會出現(xiàn)枯黃的情況。種植人員在防治黃精黑斑病時,應該在黃精收獲時做好種植地病菌清理的工作,消滅殘留的帶病殘體,在黑斑病發(fā)病前以及發(fā)病初期使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或者50%退菌特1 000倍液,按照7~10 d噴施一次的原則,連續(xù)噴施數(shù)次,直至病菌被徹底殺死為止。蠐螬和地老虎是當前黃精種植過程中常見的蟲害問題,在這其中蠐螬幼蟲在黃精生長過程中,會咬斷黃精幼苗或者直接啃食苗根,導致黃精出現(xiàn)斷苗或者根部空洞的情況,影響黃精種植的產量。而地老虎則主要為害黃精幼苗或者根狀莖。針對此類蟲害的防治,種植人員應在處理種子時,使用75%辛硫磷乳油,按照種子量的0.1%進行拌種,如果在黃精生長期發(fā)生蟲害時,則應該使用90%敵百蟲1 000液進行澆灌,或者使用黑燈光或者毒餌誘殺成蟲,降低蟲害發(fā)生對黃精生長產生的為害,提高黃精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在消除病蟲害過程中選擇一些污染較低的農藥滅殺和防治,避免對森林造成較大的污染。還可用一些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進行消滅病蟲害,如誘餌誘殺、超聲波或者燈光誘殺等。
4 結語
黃精的經濟價值非常高。在黃精種植過程中,應做好土壤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施肥,保證黃精安全生長,從而有效的提升黃精的成活率和黃精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余麗慧,夏麗敏.林下種植黃精栽培技術及發(fā)展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6):44-45.
[2] 李謀德.多花黃精林下栽培技術[J].鄉(xiāng)村科技,2019(27):91,93.
[3] 彭軍,李新寧.林下種植黃精栽培技術探究與發(fā)展[J].種子科技,2019,37(11):51-5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