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葉紅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如何通過作文指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直是語文教學中談論的重要話題。知道“寫什么”,僅僅是言之有文,明白“怎樣寫”,是言之有序,只有兩者結合才能讓一篇文章有骨架、有血肉。在寫作過程中,面對瑣碎的生活素材,如果不善于布局,是很難寫出一篇讓人滿意的作文的,這也是學生覺得作文難寫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巧婦有米還要懂得怎樣炊,好文章還需要巧設計、妙安排,所以曾國藩曾說過:“古人之道,謀篇布勢,是一段最大功夫?!笨梢?,謀篇布局對一篇文章而言非常重要,布局好便可占得優(yōu)勢,勝人一籌。
所謂謀篇布局,就是對一篇文章進行整體的規(guī)劃安排后所想出的計謀方法。我們在準備動筆行文之前,要對選取的材料內容和寫作技巧進行總體規(guī)劃,胸有成竹之后,在寫作過程中依章法而行,按圖索驥,避免寫作中出現或開篇過長,不能迅速進入正題;或進入正題后,不能充分詳盡地展開;或收尾處匆忙倉促,缺少意蘊。部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精選的課文,在謀篇布局上各有千秋,接下來,我們以此為例,談談如何謀篇布局。
一、鋪設線索,文意貫通
線索是貫穿全文,將材料組織并串聯起來的一根線。這根“線”可以是人或人的某一細節(jié);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事情;還可以是情感,清晰明了的線索能助推情節(jié)的發(fā)展,使文意貫通。
如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一文,“雙線”齊下。作者開篇寫“我常想給我的小桃樹寫點文章,卻沒寫出一個字來?!币鲂√覙洌缓髷⑹鲂√覙涞纳L歷程,從我埋下桃核到長出來了,從它長得很委屈,彎著身子,再到結尾“啊,我的小桃樹??!我該怎么感激你,你到底還有一個花苞呢,明日一早,你會開嗎?”貫穿全文的是“小桃樹”,只要抓住“小桃樹”這條線,我們就能很快地厘清敘事情節(jié),這是一條明線。此外,文章一邊在寫小桃樹的生長歷程,一邊也在寫我的成長過程,我從土院來到了城里,想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yè),卻心境蒙上了一層暮氣,后來看見風雨中的小桃樹“你那花是會開得美的,而且會孕育出一個桃兒來的。我還叫你是我的夢的精靈,對嗎?”又復燃起生活的希望,這是一條暗線。明暗雙線交織,文章更顯得自然感人。
我們可以從這篇文章的布局來學習鋪設線索的技巧。首先,在寫作時,文章首尾要明確交代線索的關鍵詞,一線串珠,讓人對寫作對象或敘述內容一目了然。其次,敘事和描寫過程中要巧妙穿插關鍵詞,《一棵小桃樹》全文共有8處提及“我的小桃樹”,在不同時段中作者都著力描寫小桃樹的形象,以此映襯我的成長變化。再次,線索要為表達主旨服務。風雨中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扎起來……我突然看見樹的頂端,高高的一枝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嫩紅的,在風中搖著,卻沒有掉下去……”通過寫小桃樹的堅強和對夢想的堅持,表達不放棄就一定能實現美好希望的主旨。
二、畫面組合,條理清晰
畫面組合是指文章一般由幾個畫面組合而成,每個畫面相互獨立,又能體現同一中心,可以是并列式畫面,也可以是遞進式畫面。這種板塊式結構布局讓文章內容就如一幅幅畫卷般徐徐展開,條理十分清晰。
比如,王安憶的《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由5個畫面組合而成,分別是“他對食物的興趣”“他愛媽媽,也崇拜爸爸”“他對獨立的要求”“他的眼淚”和“他面對生活挑戰(zhàn)的沉著”。文章通過5個畫面串聯起來,生動展現了一個男孩子的成長過程,條理清晰,內容充實。要知道,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事情值得記錄下來,如果不加以合理安排,內容就會雜亂無章。而課文按孩子的性格特點,用小標題把內容分成五個方面去寫,刻畫出了我們家男子漢天真可愛、渴望獨立、剛強勇敢、逐漸成熟的性格特點,形象鮮活,層次分明。
這樣的結構安排往往在寫人敘事類文章中用得比較多,如鄒韜奮的《我的母親》、魏巍的《我的老師》、楊振寧的《鄧稼先》,以及臧克家的《說和做》等,通過幾個畫面組合來進行結構布局,不僅可以做到綱舉目張,還可以進行多角度刻畫,使人物形象更豐滿。
運用畫面組合法安排文章內容的主要技巧有:第一,可以用整齊的小標題,或是排比句式,或是總結性句式,作為幾個畫面的分界和過渡,使文章層次清清楚楚。第二,在畫面敘述和描寫的時候可采用相同結構模式,比如可以先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然后對人物或者場面進行細節(jié)描寫,最后通過心理活動的刻畫來提升主題。第三,雖然是幾個畫面組合起來構成一篇文章,但是每個畫面內容都要緊扣同一個中心,凸顯一個主題。第四,畫面要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只有行文錯落有致,敘事重點才能突出。
三、抑揚相生,波瀾起伏
“抑”指抑制情感,“揚”是竭力褒揚,文章有抑有揚,相輔相成,前后形成一種反差,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唐代張錫說:“山之妙在峰回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意思是山的奇妙在于群峰圍繞、道路曲折,水的奇妙在于疾風驟起、波濤翻涌,張錫認為寫文章必須起承轉合,方能顯現妙處。
比如,文學巨匠魯迅在《藤野先生》中是這樣寫藤野先生給人的第一印象的,“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迭大大小小的書……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弊x過后,我們感覺到藤野先生是個其貌不揚、穿著邋遢的人,這一形象和后來與我交往的四件事中所表現的藤野先生認真負責、嚴謹踏實、熱心正直、沒有民族偏見的形象截然不同,更突出了先生精神的可貴。這樣先抑后揚的結構安排,比起平鋪直敘寫人自然效果要好得多,能讓文章變得波瀾曲折,令人印象深刻。
這里需要提醒大家:首先,在運用抑揚相生的方法的過程中,抑是為了濃墨重彩地揚,所以抑要略寫,揚要詳寫。就如魯迅在寫藤野先生時,對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只是簡略地勾畫了幾筆,關于藤野先生的寒酸生活也是通過別人的交代而得知。而對于先生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可貴品質和精神,卻用了大量筆墨去敘述,通過“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和“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四件事來極力表現,并在“匿名信事件”中也有所體現。其次,需要注意抑和揚的對象應是同一人或物,由抑到揚的過渡要自然流暢,能順利地將讀者從一個層面帶入另一個層面去加深理解文章。
當然,作文謀篇布局的技巧不止以上三種,譬如文章以何種方式開頭,行文中如何設置懸念或埋下伏筆,用什么順序來寫人敘事等,都還有待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去探究和總結。
總之,作文教學應該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我們要用作者創(chuàng)作的經驗去影響學生,讓學生能體驗成功的快樂。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著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币黄玫奈恼戮褪菍W生寫作訓練的有效范本,引導學生領悟并熟練運用這些寫作技巧去謀篇布局,提升寫作水平,正是語文教師不懈努力的追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初級中學(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