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振濤
摘 要:民法典以1260個條文包含了一個自然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各項權利,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內容翔實豐富,包羅萬象。我們聚焦人格權編進行比較研究其時代進步性、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關鍵詞:民法典;人格權;比較研究
一、人格權獨立成編的意義
不同于世界現(xiàn)有的任何民法典編纂體例,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相當于有了一部人格權保護單行法。在我國民法典中,人格權獨立成編,不僅彌補了傳統(tǒng)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為人格權法未來的發(fā)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將人格尊嚴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強化了對人格尊嚴的維護,也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和以及對個體“慈母般的關懷”。人格權獨立成編使民法典體現(xiàn)尊重人格尊嚴和保護人格權的人文主義立場,同時緊跟時代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的需求,實現(xiàn)了黨中央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保護人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精神要求。
二、對比研究人格權中的亮點
從民法通則、民法總則的寥寥幾個條款,擴充為由51個條文組成的獨立一編,民法典人格權編亮點紛呈。我們結合《民法通則》《民法總則》比較研究人格權編中的亮點。
(一)對人格權請求權作出明確規(guī)定
人格請求權與物權請求權一樣,屬于絕對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同,人格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民法典》955條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guī)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
《民法通則》第120條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guī)定。
(二)身份權保護規(guī)則首次明確
配偶權、親屬權、監(jiān)護權等基于身份關系產生的權利及其保護規(guī)則首次得到立法明確?!睹穹ǖ洹返?64條規(guī)定了與身份關系有關的協(xié)議,依照其性質可參照適用合同編有關規(guī)定;而第1001條則規(guī)定了與身份有關的權利保護,可依其性質參照適用人格編。二者結合完善了身份權及身份關系的法律適用。
(三)姓名權保護客體擴大化
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筆名、藝名、網名、字號、名稱的簡稱等參照姓名權予以保護。簡稱不屬于名稱,無法直接適用名稱權的保護規(guī)則,民法典將簡稱納入保護范圍,對保護法人、非法人組織的利益具有重要意義?!睹穹ǖ洹返?017條 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眾混淆的筆名、藝名、網名、譯名、字號、姓名和名稱的簡稱等,參照適用姓名權和名稱權保護的有關規(guī)定。
《民法通則》《民法總則》無相關
(四)性騷擾要承擔民事責任
現(xiàn)實生活中性騷擾案件層出不窮,但是我國現(xiàn)行民事立法中卻未規(guī)定性騷擾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民法典第1010條的出臺,填補了這一立法空白。
《民法典》第1010條 違背他人意愿,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給性騷擾指出了具體的行為標準和依據(jù)。機關、企業(yè)、學校等單位應當采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明確了機關、企業(yè)、學校在防止性騷擾中的職責和義務。
《侵權責任法》無相關規(guī)定。
(五)對肖像權予以擴張保護
對肖像的內涵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放棄了“以面部為中心”的理論,轉向“可識別性”的標準,對肖像權予以擴張保護。
《民法典》第1018條 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
《民法通則》第100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六)定義隱私的內涵并列舉侵害隱私權的常見方式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guī)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隱私權,重在私人生活的安寧或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狀況。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guī)定侵害-隱私權的行為類型包括“刺探、侵擾、泄露、公開”,并在下一條中列舉了具體侵權方式——以短信、電話、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私人生活安寧;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拍攝、錄制、公開、窺視、竊聽私密活動;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收集、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對于“私人”“私密”的含義,預計在未來的審判實踐中將被更加充分地討論和更加深刻地理解。
隱私權是1986年《民法通則》中所沒有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的要求越來越高,隱私權的保護也提到了議事日程當中來,這在200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曾經有規(guī)定,而這次在《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中,也明確把隱私權列入人格權當中。這也是相對于《民法通則》而新增的權利。
(七)肖像權許可使用中對肖像權人傾斜保護
對許可使用條款有爭議的,應作對肖像權人有利的解釋;合同未約定期限的,肖像權人可隨時解除合同;合同約定明確期限的,肖像權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單方解除。
《民法典》第1021條 當事人對肖像許可使用合同中關于肖像使用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作出有利于肖像權人的解釋。第1022條 當事人對肖像許可使用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肖像許可使用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當事人對肖像許可使用期限有明確約定,肖像權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解除肖像許可使用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因解除合同造成對方損失的,除不可歸責于肖像權人的事由外,應當賠償損失。
《民法通則》《民法總則》無相關規(guī)定。
(八)新增對聲音保護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聲音的作用日益重要,民法典對自然人聲音類比肖像權予以保護,承認了聲音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格利益,以適應未來人格利益發(fā)展的需要。
《民法典》第1023條 對姓名等的許可使用,參照適用肖像許可使用的有關規(guī)定。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guī)定。
《民法通則》《民法總則》無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