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迎
摘 ?要:班級管理在小學教育階段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良好的班級管理,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保證學生心理成長的健康發(fā)展。然而,在當前基礎教育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qū),農村小學的班級管理水平存在諸多問題,其學生的個體情況也千差萬別,這也給班級管理的有效開展產生阻礙。同時,小學生的心理培養(yǎng)也是班級管理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之一。因此,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育管理經驗,對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的“心”舉措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農村小學;管理工作
對于正處在兒童階段的小學生,心智發(fā)育還不完善,其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同時,農村小學班級中還存在許多差異化的家庭情況,如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等,這也給班級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增加難度。眾所周知,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在班級管理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和課堂體驗,正確引導學生的發(fā)展方向,保證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本文從當前小學班級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升小學班級管理效能的具體方法兩個方面出發(fā)對此進行探究。
一、當前小學班級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當前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發(fā)現當前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主體地位不明顯。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策略,將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保證班級管理的整體發(fā)展。但在當前的班級管理中,大多數教師未能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fā)制定策略,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主體發(fā)揮不明顯。第二,缺乏心理輔導。正處在心智發(fā)育階段的小學生,其心理培養(yǎng)尤為重要。然而,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心理輔導,進而造成學生自卑、不自信、受挫能力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第三,家庭教育不足。受限于經濟條件和地域原因影響,大多數學生家長存在外出打工的現象,導致家庭教育引導不足,進而使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受到影響,這也是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所要著重把握的一點。
二、提升小學班級管理效能的具體方法
(一)關注學生心理,實現健康發(fā)展
因家庭環(huán)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響,其學生的心理活動難免產生自卑、膽怯、叛逆等不良問題,這不僅影響學生的主體發(fā)展效果,還難以保證班級管理的有效實施。因此,在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應著重把握學生的心理建設,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靈活采取相應的管理策略,保證學生積極、健康的主體發(fā)展。同時,教師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還應堅持“俯下身”“融進去”的原則,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與學生“打成一片”,以熱情、積極、理性的方式去感染每一位學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教師的喜愛后,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師的指導,這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構建共管機制,發(fā)揮主體作用
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往往以教師的主觀意愿為主導展開班級管理,缺乏對學生的主體引導,導致學生的參與感和集體觀念不足。因此,在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管理思想,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師生共管機制,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增強班級管理的實效性,保證班級活動的有序進行。同時,在師生共管機制中,教師還可以采取輪崗輪值、特長優(yōu)選原則,讓學生定期更換和體驗不同的管理崗位,加深對各個崗位的職業(yè)理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管理效果。同時,特長優(yōu)選原則,更加注重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根據學生的主體特長,安排不同的管理崗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更愿意為集體做貢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積極家校聯系,保證教育落實
學生的健康成長始終離不開家長的關心與照顧,其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基礎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鑒于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班級情況,大多數家長因忙于生計難免存在教育缺失問題,導致學生的家庭觀念和親情意識淡薄,這是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應著重注意的一點。因此,在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應積極協(xié)調家庭和學校兩者的教育工作,正確指導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路,及時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提升親子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家庭觀念,深化其主體發(fā)展。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化手段,如微信、QQ、釘釘等工具,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掌握學生的家庭動態(tài),進而在下一步的教育實施中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從而保證學生主體教育的有效落實。此外,在實際情況允許的條件下,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親子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之中,有助于實現其學習共同體的發(fā)展目標。
綜上所述,通過對學生心理的關注、共管機制的構建、家校教育的開展,不僅能保持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學習狀態(tài),還能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有助于實現其主體發(fā)展的目標。同時,從管理問題入手,深入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情況,著重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促進學生多元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洪偉.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現狀分析及對應措施摭談[J].好家長,2017(46):127-127.
[2]朱小霞.淺談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現狀與策略[J].中外交流,2017(17):28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