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嵐
(貴州省貴陽市六一幼兒園 貴州 貴陽 550000)
1.1 幼兒園課程的科學認知。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有幼兒園自身的特色,因此也決定了幼兒課程有自身不同于小學、中學教學開展的特點。幼兒園中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幼兒,教學活動設計應遵循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幼兒學習興趣、重視幼兒已有知識經驗水平。我國學前教育大家陳鶴琴認為“幼兒園應該給兒童一種充分的經驗,這種經驗的來源有二:一是與實物的接觸,二是與人的接觸。應該把兒童能夠學而且應該學的東西有選擇地組織成系統,應該以兒童的兩個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為中心組織幼兒園課程”。這就涉及園本化課程的開發(fā)和探究,理清自己幼兒園幼兒發(fā)展特點,結合幼兒園、社會等大環(huán)境做有自身特色的幼兒園。我園根據園舍環(huán)境特點,在以《指南》及《綱要》為背景的條件下,基本設定了我園園本化課程開發(fā)的方向。即以年級組大主題為背景前提下,教師根據各班幼兒發(fā)展情況,教師風格為依據,選擇與大主題相關的小主題開展本班主題活動、教學活動及區(qū)角活動,形成有特色的班本化課程建構。
1.2 幼兒園課程來源探究。那么要做有自身特色的幼兒園,就要找到自己的特色課程,有特色課程才會有特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張雪門前輩在幼兒園課程來源上,早已給了我們方向。他認為幼兒園課程來源于以下四個方面“一、兒童自然的活動;二、兒童與自然界接觸產生的活動;三、兒童于人事界接觸產生的活動;四、人類聰明所產生的經驗而合于兒童的需要者?!蔽覉@有得天獨厚的園舍環(huán)境,一個優(yōu)質雅靜的四合院,幼兒每天都在看到、摸到各種美麗的窗欞、石鼓、灰磚綠瓦。這些都成為了我們構成我園園本化課程的先天優(yōu)勢,做國學、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可謂是近水樓臺。
2.1 班本課程重要性。建有特色的幼兒園,做有特色的園本化課程,推動幼兒有意義的健康發(fā)展。《指南》會給我們一個總目標,給我們一個年齡段幼兒大致的平均發(fā)展標準。但是,我們在一線工作中很少遇到完全符合《指南》發(fā)展規(guī)律的幼兒,他們或高或低與常模。針對這樣的幼兒學情,班本化課程的意義就能得以彰顯,找到本班幼兒學習的興趣,思考這樣的興趣點是否符合幼兒發(fā)展需要,需要我們教師給予怎樣的支持和回應。
2.2 學習故事的思考。最初接觸學習故事,是在2015年的秋天,那時候迷茫、不知所措,并且?guī)Я艘唤z抵觸和不安。迷?!皩W習故事”到底是什么東西,對這個我不了解的事物我不知該如何著手去做,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也不安我是不是能夠做好。而現在回想起當初迷茫、不安的自己,略微覺得是個可愛的人,我從不隱瞞我最初對于學習故事的拒絕和抵觸。那是因為,這兩年后的今天,我可以在學習故事中看見幼兒的發(fā)展、進步,在做學習故事的過程中,細細體會自己課程觀、兒童觀的轉變。如何將新西蘭的東西落地中國,如何將它和中國國情、幼兒學情有機結合,是我在這兩年里思考的最多的問題。
2.3 在班本課程中融入學習故事。對于如何在班級探索班本化課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2014年剛開始進入教師角色的時候,我曾經嘗試著將一個知識點從五大領域不同角度切入,旨在引導幼兒全方位、更深入的了解知識點,內化知識點。可是在做的過程中,有時候卻會遇到領域重復,幼兒興趣不足等問題。那個時候我糾結于怎樣吸引幼兒興趣,而忽略了幼兒主體地位,沒有關注幼兒到底對什么感興趣?!皩W習故事”的出現告訴我,關注點錯了,我不僅要去找怎樣才能讓幼兒感興趣,更應該去找一找什么是幼兒感興趣的東西。
在學習故事的視角下去探索班本化課程的建立,成了我自己的研究課題。從一開始的了解學習故事,嘗試走進學習故事,撰寫學習故事。到試著將學習故事做成連續(xù)性的探索活動,推動幼兒興趣深入的探究。再到試著將學習故事,從故事轉變?yōu)榘嗉壵n程,在課程的基礎上,繼續(xù)挖掘興趣點可能的延伸方向,做成系列活動(其中包括小組活動、集體教學活動、區(qū)角活動)。
2016年我?guī)е邪鄷r,發(fā)現幼兒對下雨天很感興趣,然后延伸到對各種各樣花紋的傘感興趣。在年級大主題“走進紙王國”的背景下,我選擇了從了解傘的結構出發(fā),了解現代傘的基本結構,再比較發(fā)現油紙傘與現代傘材質、結構、收取方式上的異同處。從下雨天到傘,從現代傘到油紙傘,再從油紙傘為什么能躲雨探究不怕水的紙,與主題相契合的同時,滿足了幼兒對于興趣的探究。
小朋友們在了解了油紙傘結構和功能后,我開始帶著幼兒嘗試做油紙傘。一開始我們聽故事“森林里下雨了”,設置故事情境,請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設計一把傘。半開方式的主題繪畫,給了幼兒更豐富的想象空間,有的孩子用云朵設計傘,有的幼兒用樹葉設計傘,還有的幼兒用彩虹設計傘。天馬行空的想象,大膽艷麗的配色,都讓我從內而外的“哇”出聲。
接著我們用不同造型的紙盤,試著設計傘面,從平面到立體,對幼兒繪畫能力、畫面構造能力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這一次,我們的目標是設計有規(guī)律的傘,可以用線條、花紋、幾何圖形,但必須是有規(guī)律的造型。小朋友們設計了點點傘、波浪紋傘。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始了在紙傘上繪畫,設計一把自己的油紙傘,畫好后給傘面刷上桐油,等桐油干了以后,我們的油紙傘就做好了!這是我自己個人的一次學習故事視角下的班本課程探索,將幼兒的興趣和班級主題融合在一起,從玩到學,從易到難,從平面到立體。我自己也不禁在心里小小的為自己“哇”了一下,原來學習故事還可以這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