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兆云
法國數學家埃爾本特曾說過:“數學像所有別的科學一樣是一門實驗科學。”可見,實驗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增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喚醒學生獲取新知的內驅力,拉近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完成實驗的過程中,變得直觀化、形象化,幫助學生降低學習的難度,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實驗的設計,將相關的計算方法、結論、概念、公式等,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缺少內化、吸收的過程,對所學知識的印象自然不會深刻。因此,教師應重視實驗的引入,讓學生在實驗中做數學、用數學,提升學習效果。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推動學生發(fā)展,制約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自主探索已經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更好地獲取新知,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探索空間,為學生設計探索性的實驗,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的實驗,可以幫助掌握本質內涵,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在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教師在課前準備了很多不同長度的小棒,分發(fā)給了各個學習小組。新課伊始,教師對學生們說:如果要圍成一個三角形,大家認為應該抽取幾根小棒呢?孩子們不假思索地回答3根。教師沒有進行評價,而是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抽取3根小棒,動手圍一圍,看看有什么發(fā)現。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抽取小棒,有的學生抽取的3根,很快便圍成了三角形。可有的學生抽取的3根小棒,無論怎樣圍,都不能圍成三角形。這是什么原因?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經過對能圍成三根小棒長度的分析,學生們發(fā)現有一個共同點:也就是任意兩根小棒的長度要大于第3根小棒的長度,也就充分說明三角形的兩邊之和應大于第三邊。
上述案例,教師立足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為學生設計實驗,自然地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驅動學生探索,讓學生明白了不是任意3根小棒都可以圍成三角形,深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常被知識的表面現象所迷惑,無法觸及知識的本質,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就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從學生認知的模糊點入手,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認知,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而實驗就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點,有助于深化學生對問題的再認識,豐富學生的學習體會,提升教學的成效。
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教師拋出了這樣的問題:是不是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周長也相等呢?很多學生對此深信不疑,認為肯定相等。顯然,學生們的思維出現了定勢,出現了認知錯誤。教師沒有一語道破,而是讓學生拿出12個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動手拼一個長方形,看看所拼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梢云闯扇缦聨讉€長方形:長12厘米、寬1厘米;長6厘米,寬2厘米;長4厘米,寬3厘米。無疑,不管怎樣拼,所拼長方形的面積都是12平方厘米,但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卻有很大的區(qū)別,分別是26厘米、16厘米、14厘米,所以原先的認知是錯誤的。
上述案例,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設計了實驗活動,讓學生在實驗中步步逼近知識的本質,懂得了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的運用,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體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學生的思維禁錮于課堂之中,學生學習的是“課本數學”,無法和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建立聯(lián)系,制約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生活現象,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真正走向生活數學。
在教學比的知識后,教師將學生帶到教室外,來到學校旗桿下,微笑著對學生說:“如果要你們測量出旗桿的高度,你們打算怎樣進行?”學生們聽到這樣的話題后,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有學生提議帶著卷尺的一端直接爬到旗桿頂端,然后旗桿下面的同學讀出米尺上面的刻度便可。這個辦法遭到了其他學生的反對,認為這樣測量非常危險,而且班級中不具有這樣能力的同學。也有學生提議,將旗桿放倒,然后測量,但其他學生認為也比較麻煩。這時,教師在操場邊立起了不同高度的竹竿,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測量竹竿影長,然后算出影長和竹竿的比值,最后匯報結果。學生們測量計算后,發(fā)現比值都是相等的,然后學生們提議測量出旗桿的影長后,就可以計算出旗桿的高度。這樣的實驗活動,幫助學生們順利地測出了旗桿的高度,學生們很有成就感。
上述案例,教師將學生的眼光從課內引向課外,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這樣的實驗活動,不但幫助學生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實驗是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幫助學生學習數學新知的一種手段,有助于學生收集數學信息,解決數學問題,優(yōu)化數學知識結構。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實驗的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全面落實新課改的教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