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華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柳且鄉(xiāng)中心校 四川 涼山 616150)
很多的教師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略顯功利性,不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展開名著閱讀,而且很多的家長和學生也認為這種閱讀浪費了寶貴的學習課本知識的時間,但是隨著新課改的深化發(fā)展和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名著閱讀的重要性逐漸的凸現(xiàn)出來,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名著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一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為了作為信息技術(shù)發(fā)展下的產(chǎn)物在目前很多學科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就針對微課在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究。
1.1 開拓學生眼界。作為一名小學生通過廣泛的進行閱讀能夠開拓他們的眼界,讓學生掌握各個方面的知識。比如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能夠讓他們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讓他們閱讀《海底兩萬里》能夠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的奇思妙想,體會文學的魅力。總之在名著的世界中蘊含了豐富多彩的知識,通過學生閱讀能夠了解歷史,學習知識,讓學生的世界變得更加的廣闊。
1.2 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長時間的名著閱讀,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語言的表達能力方面會得到明顯的提升。無論是口頭的表達還是作文的書寫,語言上都要比之前更加的流暢和風趣。學生在反復的誦讀和感受中會潛移默化地吸收好的內(nèi)容,吸收優(yōu)美的語言素材,更巧妙地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得自己的作文大放光彩。
1.3 提升學生道德修養(yǎng)。在一些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中其實蘊含了優(yōu)秀的道德思想,在閱讀中學生不僅僅學習語言知識同時還會得到情感的熏陶,逐漸地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尤其是閱讀一些我國古典文學作品能夠讓學生深刻的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這些傳統(tǒng)文化根植于小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
2.1 借助微課導讀,吸引學生閱讀名著興趣。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閱讀是一件頭疼的事情,更何況是去閱讀長篇的名著作品。所以名著閱讀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于名著作品的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的閱讀才是有效的。利用微課可以完成名著的導讀,教師可以把名著的作品片段以動畫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對于小學生來說則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時,為了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這課的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一個微課短片,短片中以動畫的方式營造出故事的神秘色彩,讓學生初步認識王葆和他的寶葫蘆。小學生往往對于這種聲情并茂的內(nèi)容都是非常感興趣的,這樣不僅僅讓學生能夠主動開始學習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還能夠調(diào)動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積極性。
2.2 借助微課開展主題閱讀活動。教材的內(nèi)容往往是有限的,其實對于各個年級學生需要閱讀的名著作品我們都有一定的安排和規(guī)定,為此教師應該有計劃地引導著學生完成課本以外的閱讀。讓名著閱讀能夠真正地落到實處。所以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名著閱讀主題活動,可以一周利用一次語文課進行。教師可以把需要學生閱讀的名著作品制作成一個小的視頻,讓學生可以在課前先閱讀完教師規(guī)定的篇目,然后通過微課把故事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地呈現(xiàn),也可以利用微課提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檢驗學生自主閱讀的效果,對于學生課下自己閱讀存在的問題進行點撥。比如我們組織學生進行了《海底兩萬里》的閱讀,每一次固定學生一周要閱讀的頁數(shù)。而且這次課還可以為學生通過微課設(shè)置一個小小的懸念,鼓勵學生積極地開始后面的閱讀。通過這種主題閱讀課開展,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2.3 利用微課完成學生課下閱讀。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所以課堂中教師更多的還是對學生的引導,名著閱讀更多的還是需要學生課下的自主閱讀。但是為了能夠保證學生閱讀的效果,教師可以為學生分享一些閱讀的微視頻,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閱讀,這樣更能夠調(diào)動學生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了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海的女兒》后,我組織學生課下完成《安徒生童話》閱讀,為學生準備了一些經(jīng)典故事的微課,大大地提高了學生閱讀的效果和質(zhì)量。
總而言之,名著閱讀在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逐漸的凸顯出來,通過開展名著閱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文學修養(yǎng)。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發(fā)揮出微課的優(yōu)勢,將微課和名著閱讀教學進行整合,提高小學名著閱讀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