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婷
(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特殊教育學校 安徽 樅陽 246700)
識字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中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樣識字是學生進行閱讀、寫作以及與人溝通交流的基礎。對于智力障礙的學生來說,識字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溝通交流能力,還可以為智力障礙的學生以后融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智力障礙學生的大腦神經(jīng)具有一定的惰性,這些學生缺乏需求以及對自身沒有什么期待,主觀能動性低,這就導致了智力障礙的學生學習速度以及學習效率低下。本文對智力障礙學生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展開了簡單的闡述。
圖片指的就是用來描述某一種事物或者現(xiàn)象的圖畫或者照片。與文字相比較更加生動形象且直觀,所以圖片教學成為了課堂教學的第二種語言。智力障礙的學生和普通的學生一樣,都會被色彩鮮明的事物所吸引,學生不管是對好看的圖片還是鮮艷的顏色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圖片的作用,激發(fā)智力障礙學生的識字興趣,可以有效的幫助智力障礙的學生加強對文字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這些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有利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智力障礙的學生發(fā)展比較緩慢,想要在腦海中構建抽象的知識概念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教師只有將看圖與識字活動進行有效的結合,讓智力障礙的學生在觀察圖片時,形成對知識的一種感知能力,從而可以更進一步的引導智力障礙的學生去理解字的含義以及怎樣應用在語言中。例如,教師在為智力障礙的學生講解“口、耳、鼻、眼、眉”這五個名詞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五官的圖片來逐漸引導智力障礙的學生說出五官的名稱,然后正確的指出五官所在的位置,最后在讓智力障礙的學生了解到五官有怎樣的功能。在智力障礙學生了解五官的基礎上,教師在利用生詞卡片對這五個名詞的讀音,含義等進行分析和講解,有利于智力障礙的學生對這五個名詞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師還應該帶領智力障礙的學生將所學到的字的讀音、字的形狀、字的解釋含義等基礎知識轉變成腦海中的記憶。
在當下的特殊教育的語文教學中,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都是智障學生日常中能夠接觸到或者見到的事情,比如教材中設計的都是關于智障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抽象化的概念、智障學生的思維能力差等等。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事物來開展識字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利用具體的實物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字的理解,不斷的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然后逐漸的引導學生從具體的“物”到“字”進行過渡,在這樣認知遷移的過程中,可以幫助智障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歸納總結。例如,教師在教智障學生“香蕉”兩個字時,首先,教師先為智障學生展示“香蕉”這個實物,然后讓智障學生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鼻子去聞,由此來獲得對香蕉整體特征的感受;然后教師再讓智障學生說一說“香蕉”的顏色以及形狀等。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有的學生可以說出“香蕉是黃色的”;還有的學生說“我喜歡吃香蕉”;還有的學生說“香蕉是長的,不是圓的”等。針對學生對香蕉的描述,教師可以給予一些正面的補充,比如“香蕉不僅香還甜,小朋友們都喜歡吃。”通過一系列的引導,逐漸提高智障學生對“香蕉”的理解和認知。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僅能夠幫助智障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字,還能讓智障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鍛煉。
在當下的社會中,智力障礙學生是一種特殊的群體,這些學生沒有很好的溝通能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智力發(fā)育停滯不前、沒有很好的學習主動性等。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一些肢體動作,有利于識字教學的順利開展,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和鞏固所學到的字詞。例如,教師在為智障學生講解“看”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手放在眼睛上,模仿電視中孫悟空的形象對遠方進行觀看;比如,教師在為智障學生講解“抱”字時,先讓學生想象一下抱的動作,然后再做一下這個動作,有利于加快智障學生對這個字的理解。教師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為識字學習降低了難度,還大大激發(fā)了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智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在面對智力障礙學生的特殊性時,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從智障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按照智障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制定科學合理的識字教學方法,來不斷的增加智障學生的識字數(shù)量,進一步提高智障學生的識字水平,從而促進智障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得到顯著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