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會清 湖北工程職業(yè)學院
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的希望和社會建設者,因此大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培養(yǎng)自身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更要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在步入社會后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高職學生不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更要在日后的高職學習生活中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走向工作崗位,為社會的發(fā)展和國家的經(jīng)濟進步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但是當前很多高職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生活以及活動時間安排不科學,這樣不良的生活方式對高職學生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高職學生在課后將很大一部分時間都用來打游戲、聊天和上網(wǎng),這部分學生既缺少保持身體健康的意識,又缺少足夠的體育鍛煉,另外很多學生蝸居在寢室內長期靠外賣為生,導致攝入了很多不健康的有害物質,這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健康測試中沒有達到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標準和要求。為此,相關管理部門要積極重視高職學生身體健康測試,不斷改進高職體育教學路徑和策略,為高職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一、《健康測試標準》將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高職體育教學目標的首位,這樣便能積極改變高職傳統(tǒng)體育課程設置基礎課程為主的課程體系,在傳統(tǒng)的高職體育課程選學中,學生往往會根據(jù)自身的愛好隨意選擇體育課程,健康測試標準下發(fā)后會引導學生在選課過程中更加注重健康的影響;第二,健康測試標準積極推進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進程,在彰顯“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理念中,學生能夠樹立終身體育學習的理念和意識,保障學生切實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實踐;第三,新的體育課程標準能夠為高職體育教學提供新的階段性和連續(xù)性的指標評價標準,對高職體育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不符合教學項目的教學目標要做到及時調整和變更,時刻保持高職體育教學目標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處于高度的統(tǒng)一和保持一致性。
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時刻根據(jù)所在院校的教學實力和教學設施條件,科學制定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案,通過幫助學生加強實際學習情況的了解,為采取更加科學合理地教學模式提供有力依據(jù)。高職體育教師要從自身做起,積極從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中吸取教訓和經(jīng)驗的過程中,還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時刻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教學為己任,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時刻加強教學創(chuàng)新和改革,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降低體育教學的枯燥性,來更好地把握高職學生的體育學習效率和心理特點,最終引導學生更加樂于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
近些年來,我國的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中都會預先設定好教學目標,但是這些教學目標都不具備清晰和明了的條件,表現(xiàn)在實際教學中則會出現(xiàn)實際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互脫節(jié),不能夠真正滿足提升高職學生身體健康的教學目的和需求。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必須深入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在有效加強社會實踐與體育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研究后,體育教師要更加細化的為體育教學設置課程和內容。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既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更要順利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戰(zhàn)略,來有效提升高職體育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需求之間的契合度。
只有不斷提升高職學生參與體育課外活動的積極性,才能為高職學生不斷提升身體素質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太多學生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用于課外體育實踐鍛煉,而是抱著手機或者電腦蹲在寢室刷抖音、看直播等等。在長期運動量不足、課外體育鍛煉強度不夠、健身意識較弱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不能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健康標準。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會等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大健康意識的宣傳,在高職的校園范圍內,積極組織多樣化的體育社團活動,從而吸引高職學生參與到高職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中來,力求每個學生一周內主動參與體育課外社團活動不低于三次。另外將學生參與體育課外鍛煉實踐的情況納入體育考試的指標測試當中,建立高職學生參與體育課外鍛煉的長效性和長期性教學管理機制。
要想切實促進高職體育教學質量的順利提升,高職院校不僅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內容和理念,更要從體育教學的硬件和條件入手,提供基本的教學保障,具體包括體育教學器材、場地等等。由于部分高職院校財政投入有限,無法根據(jù)現(xiàn)有的教學需求展開足夠的體育教學設施投資,因此部分高職院校在優(yōu)化及改革體育教學實踐中要堅決避免不切合實際的體育教學設想和規(guī)劃,在實際教學中揚長避短不斷完善教學條件和設施。
由于傳統(tǒng)的高職體育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適應健康測試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需求,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建立全新的考核評價方法和體系,保障學生同時擁有集團式、開放式以及合作式的學習平臺。高職學生可以將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展示在學習平臺之上,體育教師帶領所在班級學生經(jīng)過探討和交流,使得學習中產(chǎn)生的疑惑和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綜上所述,高職體院教學模式的轉變,需要高職體育教師及全體學生有效建立共同體,通過各個體育項目的融合以及體育教學平臺的建立,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交流以及合作的展示,不斷激發(fā)學生提升參與體育課外實踐鍛煉的興趣從而達到順利提升學生健康狀況并使其符合健康測試標準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