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魯延 河南科技學院
在教學發(fā)展的過程中,體育教學作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的主要教學理念就是為了能夠改變學生的精神面貌,強健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不斷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過程中,推動學生能夠進行全面的發(fā)展[1]。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總是要不斷的進行改革,但是體育教學的宗旨不會改變,那就是讓學生在掌握一種積極向上的體育技能的基礎之上,在不斷提升精神素質的過程中,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從而能夠實現中學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所以,時代也對體育教學提出要求,在符合中等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之上,要切合現在教育的發(fā)展水平,實現教育發(fā)展的具體要求。而乒乓球因自身運動的特點,符合大眾對運動項目的需求,其所具有的競技性、簡單性等,都能夠為運動人員提供一個舒適的運動場地,提高運動人員的身體素質。同時,在進行乒乓球鍛煉的過程中,還能夠一定程度的提升運動人員的心理素質,使其能夠向著全面素質的發(fā)展方向進步[2]。
本次研究,主要是以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生課余乒乓球運動開展現狀為研究對象,以5所高中、5所鄉(xiāng)鎮(zhèn)初中、5所市區(qū)初中為調查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針對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通過使用萬方、維普以及知網等相關網站進行文獻資料的查閱。使用關鍵詞檢索的方式查閱“中國乒乓球”“少兒乒乓球”“中學生乒乓球開展現狀”等相關文獻,并結合體育教學相關理論進行整理與分類,確保能夠為本次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持。
2.邏輯分析法
根據本次研究對的相關內容,將所發(fā)放的問卷及查閱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從而在進行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將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的出其中存在的聯系。將原始數據變得更加有系統(tǒng)性,更加的科學,再加上之前學者的研究,使我們獲得的結論更加的客觀真實,準確和有效。
3.問卷調查法
針對本次研究的主要內容,制定了關于《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生課外乒乓球運動開展現狀調查問卷》,并使用隨機抽取發(fā)放的方式來針對鄭州市惠濟區(qū)5所高中、5所鄉(xiāng)鎮(zhèn)初中以及5所市區(qū)初中的學生進行問卷發(fā)放。針對初中學生發(fā)放問卷150份,高中學生發(fā)放問卷150份,回收問卷共300份,有效問卷為3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通過對發(fā)放問卷進行整理與分析,為本次研究提供數據上的支持。
4.訪談法
通過與相關方面的專家進行交流與溝通,將有關于中學生課余乒乓球開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從而能夠為本次發(fā)放的問卷內容進行設計。并具體了解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生課外乒乓球活動狀況以及主要影響因素,進而確定本文研究的范圍。同時,還針對參與乒乓球運動的人員進行了溝通,整理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所希望進行改善的部分,從而能夠為本次研究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針對中學生體育活動方面,教育部門專門頒布了《教育部關于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的意見》,為的就是嚴格要求學校開展學生體育活動,并根據其中的要求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及領導都應該加大對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視,從而能夠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的發(fā)展。
1.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的組織形式調查情況及簡單分析
當前,學生在進行乒乓球運動時,主要使用的方式就是自發(fā)、結伴開展乒乓球運動。這一點也正是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時的主要乒乓球運動組織形式,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發(fā)現學生開展課余乒乓球運動的時間,主要是以下午放學后的時間為主。如圖1所示,為當前惠濟區(qū)中學課余乒乓球活動組織的主要形式。
如圖1所示,針對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課余乒乓球活動組織形式的調查,選擇自發(fā)興趣小組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0%,選擇個人自由活動的人數占總人數的51%,選擇班級組織的人數占總人數的10%,選擇學校組織的人數占總人數的8%,選擇政府組織的人數站總人數的4%,選擇其他的人數占總人數的7%。通過對尚書省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當前中學生在進行課余乒乓球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是以個人自由活動為主,并沒有指導教師對其進行專業(yè)的指導,訓練的整體效果相對較差。
2.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生課外參與乒乓球運動動機調查情況與結果分析
動機的產生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刺激學生為之進行努力,加大了學生參與該運動的積極性。教學也是如此,如果體育教師在教學之前能夠提前對于學生參與運動的動機能夠有一個調查和了解,那么就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動機和興趣,再適當的給予一點專業(yè)性的指導,從而在不斷提高學生對乒乓球喜愛的過程中,推動我國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為乒乓球運動培養(yǎng)大量的后備人才?,F在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來參與運動除了本身的野蠻體魄的基本目的之外,也是學生們之間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選擇鍛煉身體、練習技能的人數占總人數的40%,選擇促進交往的人數占總人數的36%,選擇享受運動樂趣的人數占總人數的8%,選擇升學的人數占總人數的12%。通過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當前中學生對于乒乓球運動的參與動機,僅僅是最為基礎的幾點,而缺乏對乒乓球運動的正確認識,忽視了乒乓球運動的價值,學校應該加大對中學生的教育力度,從而使中學生正確認識到乒乓球運動對整體身體素質的益處。
圖1 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課余乒乓球活動組織形式圖(N=300)
圖2 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學生課外參與乒乓球運動的動機調查(N=300)
表1 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學生課外乒乓球活動地點情況(N=300)
3.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生課外參與乒乓球運動地點環(huán)境調查情況
全面健身計劃的不斷推動,加大了我國社區(qū)體育基礎建設的力度,也不斷提高了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居住環(huán)境的周圍都有著專門的體育鍛煉場所,方便了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方式,也提高了人們參與的積極性。學校操場為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提供了天然的良好的場地,學生可以利用每天放學之后直接在操場上和同學們進行體育鍛煉,但是周末呢?場地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這是我們調查的學生課外活動地點的情況(見表1):
從表1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分析沒有錯,學校是學生參與活動的主要場所,參與人數占到了76%;其次是活動中心占16%;4%的學生選擇了其他的方式進行活動。初中的學生,主要還是在學校里面參與活動,占65.8%,也會在家長的陪伴下去活動中心進行活動,在家庭里面由于受到場地限制所以人數很少。所以我們可以進行總結:學校還是以它方便安全的特性吸引了大多數學生參與活動,其他的能夠讓學生開展運動的場所,因為距離時間等的原因,對于學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這樣一旦到了周末,學生便受到了場地的限制不能開展乒乓球活動。
4.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生課外參與乒乓球運動活動頻率
高中學生因為學業(yè)繁重的原因,參與運動的頻率很低,每周1次到3次占到了總數的64%,稍微多一點的每周能運動3到5次,占到了總數的20%高中學生也有占到總數16%的學生因為學業(yè)或者自身習慣的原因沒有參與乒乓球運動。而初中學生情況稍微好點,對應的每周運動1到3次的人數占到總人數的52.6%,3到5次的頻率占到了總人數的26.7%,也有部分學生沒有參加乒乓球運動的習慣,占到了18.4%,但也有2.6%的學生每周參加5次以上的乒乓球。通過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總結出:因為學業(yè)以及沒有養(yǎng)成運動習慣等的原因,大多數中學生參與活動頻率偏少,學生急需培養(yǎng)良好的運動習慣。
5.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生課外參與乒乓球運動教師指導情況分析
學生參與課外乒乓球活動,主要是為了在增加運動技能的基礎之上,增進跟同學之間的交流,同時運動與學習相結合,增加學習的興趣,競爭的意識,對于個人未來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教師能夠及時的給予指導,在增加學生技能提升的同時,更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運動的興趣,正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調查情況圖3。
由圖3我們可以看出:由于地點環(huán)境等因素,很少有學生能夠得到經常性的指導,這一種情況在高中生中的顯得更加突出,占到47%的學生基本沒有得到專業(yè)性的指導,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參與體育活動始終在學生的意識里是一種放松,是一種玩樂,而不是為了身心健康與未來發(fā)展養(yǎng)成的終身習慣。
圖3 學生受指導參與課外乒乓球活動調查(N=300)
1.乒乓球課開課率較低,學校對中學生課余乒乓球重視程度不夠
學校的乒乓球設備和場地比較充足,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這也是學校成為學生運動主要場所的原因,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乒乓球課開設的學校越來越少,于是出現了學校體育場地的空置,學生來到操場上,不知道該干什么。
2.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欠佳
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教師隊伍建設基本符合學校教學目標的要求,但是由于其對體育專項技術要求的松散,很容易造成學生的需求與教師進行的教學方向不匹配,而大多數教師沒有很強的學習主動性,使得體育課缺乏趣味性,同時學生也對體育課沒有很高的積極性,造成師生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而且不能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育項目的熱情。
3.課余乒乓球運動組織形式單一,比賽影響力小,熱度不夠
社會各方力量對于大力開展乒乓球運動給予的支持很少,每年舉辦的大型賽事只有“晨光杯”這樣學生能夠從這項體育活動中獲得的榮譽感就少,就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即使這樣,在很多學校里雖然學生有很高的參與積極性,但由于條件的限制,使體育活動不能順利開展。
4.重智育輕體育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育與智育是同樣重要的,現在由于社會風氣,以及媒體宣傳的原因,致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識上存在偏差,給予了智育教育最重要這種不太正確的導向,而對于體育的重視度不夠,導致了學校重視智育而不重視體育,所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只是局限于形式,使學生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沒有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課外活動重心的建設能夠為學生課外活動提供良好的場所,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與養(yǎng)成運動的良好習慣,我們需要借助社會的力量將學生的課外活動常態(tài)化,大眾化,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得到專業(yè)性的指導,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積極與良好的意義。
我們所需要的老師不但自己要有過硬的技術水平,同時還需要擔負起傳道受業(yè)解惑的職責,能夠把自己會的教給學生,有教學的技巧與方法,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對學生產生幫助。同時也可以在學生中間組織小型比賽,增加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建立健全學生的良好人格。目前鄭州市惠濟區(qū)中學生乒乓球活動中心的教師水平還需要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們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來加強師資力量,促進活動中心的發(fā)展,最終造福于中學生。
如何增加學生的榮譽感呢,就是需要多組織學生之間的競賽,讓學生在運動中體會競爭與合作,付出與汗水,最終拿到榮譽之后就會更加的熱愛運動,還可以在賽前賽后做好宣傳工作,提高運動本身的知名度,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樣學生就會愿意花時間與精力去獲得榮譽,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課外活動中心的建設,能夠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形成良性循環(huán)。
運動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參與運動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損傷,因此我們在組織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參與的學生的安全,器材的維護與保養(yǎng)因此,需要有良好的管理規(guī)范,在安全的前提下,開展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