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樹人對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具有根本性意義。網(wǎng)絡時代,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博客微信等飛速傳播、各種思潮涌動,教育要立德樹人,立足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要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健康身心。要成才,先成人!古人講先“立德”,做人;再“立功”,做事;后“立言”,做學問。立德樹人是教育者的價值追求。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文化智能、身心健康、審美情感,關系到民族的內在靈魂與外在形象。
【關鍵詞】立德樹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傲⒌聵淙恕滨r明地回答了當代教育工作“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同時指明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旨歸?;趯α⒌聵淙藘r值命題的解析,找尋其價值實踐路徑,是促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1.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立德”與“樹人”內涵關系
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立德樹人”既有對教師的要求,也有對學生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樹人對思想政治教師而言,一是需要教師將“立德樹人”作為施教理念,將德育擺在教育全過程的首位,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全過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儲備人才;二是需要教師將“立德樹人”作為修身之本,注重自身師德修養(yǎng),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并通過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立德樹人對學生而言,需要學生深刻理解“德”是成長為有用之才的根本。這里的“德”,不僅包括學生的道德操守、獨立人格、健全心理等內容,還涵蓋一個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靈魂,即對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真心領會。
2.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立德”“樹人”終極目標
德是人之德,離開人,德無寄生之地;德是人之魂,人無德不立,非人也。因此,立德與樹人是一體的,立德樹人是“立育人之德”與“樹有德之人”的有機統(tǒng)一。雖然“立德”在“樹人”之前,但思考“立什么德”時,首先要考慮“樹什么人”。因為德為人之德,沒有脫離人的德,有什么人就有什么德。因此,我們需要從“樹什么人”開始,來追問“立什么德”。“立什么德”與“樹什么人”是相對應關系。
2.1立成“人”之德
德是成“人”的根本。人性中包含著成為人的共同德性,即人性的善。如《孟子·告子上》中所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p>
2.2立時代之德
時代之德即為時代的共同道德。傳統(tǒng)社會小農經濟限制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公共生活缺少,形成了人與人的依附和私德型社會。隨著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型,小農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社會交往日益陌生化,公共生活出現(xiàn)并且日益擴大,人們對社會公德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因此,現(xiàn)代社會不僅強調個人權利和利益,也強調公共利益和社會責任,且公共性不斷擴大,從國家走向區(qū)域,進而走向世界。
3.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樹人”的路徑研究
3.1教學中的立德樹人
道德的目的應當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學之中,并在一切教學中居于主導地位,不論是什么問題的教學,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形成品德這句盡人皆知的話就成了偽善的托詞。因此,課堂教學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需要教師在施教理念、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中樹立和堅持立德樹人,既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又要在課程中深入發(fā)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yè)知識中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的有效融合。當前形勢下,最關鍵的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學通、學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真懂、真信、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2學生管理中的立德樹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質是做人的工作,是為“立德樹人”這個教育的根本任務服務。高校在教育和管理大學生過程中,必須堅持把解決大學生思想問題與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教育引導學生與管理服務學生結合起來,既要教育大學生、引導大學生,又要關心大學生、幫助大學生。(1)構建全方位服務大學生生活輔助平臺,完善貧困大學生資助保障機制,既要解決貧困學生的經濟生活壓力,又要培育和激發(fā)貧困學生的自立、自強精神;(2)構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咨詢平臺,從大學生健康成長需要出發(f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服務,有效預防和控制大學生成長中的心理問題;(3)構建鼓勵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和社會實踐平臺,積極培育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構建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平臺,全方位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增強大學生就業(yè)能力,解決大學生就業(yè)難題等。
3.3校園文化中立德樹人
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有積極影響,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難以替代的。要著眼于大力弘揚高校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創(chuàng)新的科研精神和民主的學術環(huán)境、良好的教學秩序及濃厚的學習氛圍,實現(xiàn)校園文化潤物無聲中的立德樹人。要立足于滿足大學生的 精神文化需求,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和感染力強的學習先進活動、主題教育活動、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文藝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育學術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大學生文化底蘊和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和審美情趣,陶冶大學生道德情操,實現(xiàn)校園文化潛移默化中的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教育部社會科學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黃蓉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要求[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8(3):43-46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立德樹人中心環(huán)節(ji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研究 ”,項目編號:GH170419,主持人:荀洪梅。
作者簡介:荀洪梅(1980-),女,滿族,吉林伊通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