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超,姜 蓮,程 韜
(貴州省食品藥品檢驗所,貴州 貴陽 550004)
騷羊古為傘形科植物杏葉防風PimpinellacandolleanaWight et Arn.及異葉茴芹PimpinelladiversifoliaDC.的新鮮或干燥全草。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雜質,鮮用或干燥。本品為貴州省苗族習用藥材,具有溫中散血、解毒消腫的功效,用于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跌撲損傷、瘡瘍中毒的治療[1]。為了有效控制騷羊古的質量,本研究對騷羊古生長環(huán)境、分布、性狀特征等情況進行考證,首次建立了騷羊古粉末顯微鑒別、薄層色譜鑒別、水分、灰分、浸出物的測定方法,為騷羊古質量標準的制訂提供了參考,以期為保護民族藥資源,提高藥材質量,促進民族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貢獻。
奧林巴斯BX51型顯微鏡,電熱恒溫水浴鍋,電子調溫電熱套,四用式暗箱紫外分析儀。稀甘油、水合氯醛試液、乙醇(重慶江川化工有限公司)、乙酸乙酯(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二氯甲烷(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醋酸(重慶川東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化工試劑廠)、純化水,試劑均為分析純。
硅膠G薄層板(青島海洋化工有限公司制造,批號:20191012)。本研究所用騷羊古樣品及對照藥材均經貴州省食品藥品檢驗所標本館熊慧林老師檢定為騷羊古,并存于貴州省食品藥品檢驗所。藥材來源詳情見表1。
表1 騷羊古藥材來源
騷羊古始載于《滇南本草》,別名:馬蹄防風,在以下著作中均有記載:騷羊古、瘙瘍股(《草木便方》),蜘蛛香、山當歸(《分類草藥性》),白花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蛇倒退(《貴陽民間藥草》),小菊花、山茴香、大寒藥(《貴州民間方藥集》)。騷羊古現(xiàn)收載于《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1](2003)版。
騷羊古主要生長于山坡林下草叢及路旁,分布于貴州榕江、黃平、施秉、湄潭、甕安等地。騷羊古生長環(huán)境見圖1。
圖1 騷羊古生長環(huán)境及分布
通過對多個產地騷羊古藥材的性狀特征進行觀察和測量,其性狀特征如下:本品根呈圓錐形或圓柱形;莖多扭曲,細長,具縱溝槽,直徑0.2~0.5 cm;葉互生,基生葉和莖下部葉為單葉或三出復葉,小葉廣卵狀心形或卵形,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有圓鋸齒,質脆易折斷,質輕;復傘形花序;雙懸果扁圓錐形,密被瘤狀突起;氣特異,味微苦、辛。騷羊古性狀特征見圖2。
圖2 騷羊古性狀特征
通過對騷羊古全草粉末的顯微特征進行觀察,其顯微特征如下:本品粉末灰綠色。非腺毛常彎曲,2~3細胞,具橫隔,基部細胞膨大,壁有疣狀突起,有的非腺毛中間細胞皺縮,可見梯紋導管、螺紋導管,葉肉薄壁細胞圓形、橢圓形,氣孔存在于表皮細胞,護衛(wèi)細胞2~4個,木栓細胞呈長方形、多角形、壁細胞波狀彎曲。騷羊古顯微特征,見圖3。
取本品粉末3 g,加乙醇30 mL,加熱回流30 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30 mL,回流30 min,濾過,濾液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 mL,合并乙酸乙酯液,濃縮至2 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騷羊古對照藥材3 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502)試驗[2],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醋酸-水(3∶4∶1∶1)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結果薄層色譜斑點清晰,分離度效果好,方法基本可行。見圖4。
圖3 騷羊古顯微特征
圖4 騷羊古薄層色譜
按《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832第二法進行水分測定[3]。樣品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水分、灰分、浸出物測定結果 (%)
總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按《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2302灰分測定法[4]進行測定。樣品測定結果見表2。
按《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2201浸出物測定法[5]進行測定,分別用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作為溶劑,采用熱浸法和冷浸法分別測定浸出物,其測定結果:熱浸法>冷浸法,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乙醇。根據測定結果,選擇以水為溶劑的熱浸法進行騷羊古浸出物測定,樣品測定結果見表2。
分別考察了甲醇提取、乙醇提取、水提后乙酸乙酯萃取等不同的提取方法,也對展開系統(tǒng)進行了調整優(yōu)化,結果發(fā)現(xiàn),斑點清晰,分離效果好,說明所用方法基本可行。
騷羊古的性狀、顯微特征明顯,薄層色譜分離效果較好,重現(xiàn)性佳,水分、灰分、浸出物測定方法可行,本研究可為騷羊古的質量控制提供參考依據。
在查閱文獻后,發(fā)現(xiàn)關于騷羊古化學成分的研究較少,已報道的騷羊古主要含有揮發(fā)性成分[6],揮發(fā)性成分主要是萜烯類[7],還有黃酮類、呋喃香豆素類等成分[8]。
以苗藥為代表的民族醫(yī)藥歷史悠久,影響深遠,但目前對貴州苗藥資源開發(fā)與保護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需加強民族藥基礎研究,促進民族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