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海燕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微視頻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受到了各學科教師的青睞,正在各學科教學活動開展中實現靈活的應用。生物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有效地應用微視頻,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豐富,教學方式的多樣,提升教學質量。在本文中,本人將立足生物課堂教學的導入、講解和復習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就如何應用微視頻組織教學活動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微視頻;應用策略
在《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在新時期,教師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驅動師生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读x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在組織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采取適宜的手段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條件,驅動學生們探究學習,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發(fā)展生物學習能力,提升生物學習水平?;诖?,教師要靈活應用信息化資源組織生物教學活動。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微視頻應運而生,且以精悍短小的特點,受到了廣大教師的喜愛。本人在課改要求的指導下,嘗試應用微視頻組織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具體做法如下
一、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應用微視頻
課堂導入是指在課堂教學之初,教師結合教學所需,靈活地運用文字、語言、圖畫等方式,創(chuàng)造適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們進入積極的學習障礙,驅動學生們對新知展開探究的教學活動。課堂導入時間有限,要想實現導入要求,教師需要發(fā)揮微視頻短小精悍的特點,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們在視覺和聽覺的作用下,走進情境,探究情境,進入到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為扎實掌握課堂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消化和吸收”為例,在組織導入活動的時候,本人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播放了一家三口吃飯的微視頻。在視頻中,媽媽看到兒子狼吞虎咽,說道:“慢點吃,要不然不消化?!比绱艘曨l內容是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有過同樣經歷的,所以倍感熟悉,可以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本人順勢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們覺得媽媽說的是否有道理呢?為什么呢?”在已有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的輔助下,大部分學生答出媽媽的說法是正確的,狼吞虎咽不利于消化,很容易引發(fā)腸胃疾病。根據學生們給出的答案,本人繼續(xù)提問:“你們能說一說為什么食物會被消化嗎?”如此問題盡管給學生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但是在自主性的發(fā)揮下,學生們還是可以分析出食物中存在著不能直接被人體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據此,本人做了這樣的總結:“根據視頻資源和和我們的生活經驗可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食物,必須要經過消化才能被吸收,消化和吸收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那么,人體是如何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呢?”如此教學,不僅使學生們在一個個問題的驅動下,產生了探究新知的興趣,還使學生們通過思考問題感性地認知到了新知,有利于進一步地探究新知,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二、在講解環(huán)節(jié)應用微視頻
新知講解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采取多樣的方式,將抽象復雜的結論性的知識展現在學生們面前,驅動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獲取有價值的知識,掌握學習方法的教學活動。在傳統(tǒng)的生物課堂新知講解活動開展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機械地按照教材內容向學生們講述基礎知識,剝奪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的權利,影響學生們有效地理解所學知識,限制著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了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在組織新知教學活動的時候,本人利用微視頻,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誒為直觀的圖像視頻,使學生在形象思維的作用,透過現象一步步地探尋生物本質,順其自然地掌握所學,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以“心臟的結構與功能”為例,在實施新知講解活動的時候,本人首先立足學生們已有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們對血液進行復習,同時向學生們提出這樣的問題:“血液流動的動力是來自于哪里的呢?”借此引出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在講解新知的時候,本人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了心臟模型及其相關的圖片資料視頻,并據此提出問題:“心臟外形是什么樣子的呢?心臟的結構特點如何呢?”在視覺的作用下,學生們可以輕松地給出倒三角這樣的答案。據此,本人聯系視頻中的資料進行補充,并指導學生們將右手放到胸部左側,感受心臟的跳動。通過切身的體驗,學生們會建立對心臟跳動的感性認知。接著,本人播放心臟跳動的微視頻,要求學生們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受心臟搏動的力度。如此教學,不僅使學生們在多種感官的作用下,建立了對心臟的深刻認知,還為學生們接下來進一步地探究心臟的特點和功能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在復習環(huán)節(jié)應用微視頻
復習環(huán)節(jié)是指教師針對課堂所講授的知識,引導學生們自主總結,建構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的教學活動。在傳統(tǒng)的初中生物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機械地為學生們呈現練習題,認為學生們做做習題就是在復習所學,忽視學生們的知識建構情況,導致學生們在還沒有建構完整的生物認知的時候,直接練習,出現諸多的問題,打擊生物學習積極性。因為建構知識結構是學生們總結復習課堂所學的關鍵,所以,在組織了新知教學活動之后,本人會利用微視頻,為學生們整體化地展現課堂教學內容,并指導學生們在觀看的時候,結合教材內容,制作思維導圖或樹形圖,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同時分析各個知識點的聯系,加深對課堂所學的理解。
以“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為例,在組織了基礎知識教學之后,本人為學生們播放了包括“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實例”“探究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等在內的視頻資源,使學生們在直觀畫面的觀看過程中,回憶、總結課堂所學,建構知識結構。同時,本人還要求學生們在制作的思維導圖中寫出保護生物圈的方法,為體驗生活打下基礎。
總之,在實施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靈活地將微視頻應用到課堂導入、新知講解和課后復習等環(huán)節(jié),輔助學生們扎實掌握所學,建構知識結構,提升課堂學習質量,建構出有效的生物課堂。
參考文獻:
[1]宋薇.“微視頻”媒介資源在教學中的開發(fā)與運用——以初中生物學科為例[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18(04):75-78.
[2]郭宏玉.淺談微視頻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才智,2018(07):66.
山東省平度市南村鎮(zhèn)南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