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西科技學院 郭月芳
隨著改革開放浪潮的持續(xù)推進,民辦高校教育從無到有,從業(yè)余到專業(yè),已從規(guī)模擴張轉移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發(fā)展階段。公文是領導機關實施領導、處理公務的重要手段。公文的質量,反映著學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隨著民辦高校的發(fā)展,各校對公文的認識不斷提高,制度不斷健全,辦公自動化也開始起步,較好地發(fā)揮了公文傳達政令、溝通情況、指導工作的作用。如何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進一步提高公文處理質量和效率,為民辦高校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是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一)公文數量偏多。近年來,黨和政府大力提倡“精簡公文,改善文風”?!饵h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亦規(guī)定:行文應當確有必要,講求實效,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公文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精簡、高效的原則,可發(fā)可不發(fā)的公文不發(fā)。但有的民辦高校公文數量不減反增,年發(fā)文讓人應接不暇,一些可以通過口頭、電話或其他方式能夠解決的問題也發(fā)文辦理,似乎不發(fā)文不足以顯示重要,不足以擴大影響。繁多和無關痛癢的公文極大地增加了領導及受文單位的閱讀量,浪費了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公文質量偏低。質量是公文的生命,質量第一是公文處理的第一原則。一件既符合國家大政方針,又符合學校實際,主題鮮明、觀點正確、文字精練、格式規(guī)范的公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發(fā)文機關的威信。但有部分公文卻粗制濫造。表現在:語言假大空;內容空洞、言之無物;行文關系錯誤;文種使用不當;行文體例、格式不規(guī)范;標題脫離內容,語言表述不當;印刷格式不統(tǒng)一,錯別字,標點不正確等等。數據錯誤,內容不當等現象也時有發(fā)生,致使已發(fā)出的公文面臨回收修改的困境,嚴重影響了公文的嚴肅性,引起受眾單位思想上的混亂,致使產生錯誤。
(三)公文運轉程序混亂。實踐證明,管理工作有序則治,無序則亂,公文運轉亦然。公文處理具有很強的程序性特征。收發(fā)、擬稿、審核、簽批、印制、督查、反饋、歸檔等是一個系統(tǒng)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規(guī)范的運轉程序是實現公文效用、確保政令暢通的前提。而有的學校和部門卻不按程序辦事,未層層把關,未按級負責;未逐級請示,未尊示而行,導致出現該簽字審核的不審核,該送有關處室會簽的不會簽,該送辦公室把關的不把關等問題,導致公文在運轉過程中的錯辦、漏辦、丟失等;也有該交辦公部門統(tǒng)一辦理的,卻直接報送領導同志,出現倒流現象,造成領導同志重復批示,增加工作量,甚至出現大量外賬文件,嚴重影響公文的存檔。
(四)公文處理自動化水平不高。隨著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辦公自動化已成為當前最為流行的辦公方式。由于辦公自動化才剛剛起步,公文處理工作自動化程度不高。部分領導干部由于年齡和習慣的影響,依舊采取傳統(tǒng)的紙質辦公方式,難以適應網絡辦公,造成電子公文系統(tǒng)當前功能僅限于發(fā)布和查閱,并未真正實現公文網上運轉、辦理。除公文管理員使用較多外,廣大教職工很少觸及。一方面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另一方面難以解決時常出現的棘手的網絡技術問題,耽誤工作。
(一)公文管理制度不完善。民辦高校由于辦學時間短,制度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公文處理工作主要是以現行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和各省政府機關公文處理要求為準,或是參照公辦高校的公文處理模式,雖對規(guī)范民辦高校公文管理,提高公文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些辦法比較籠統(tǒng),未能對民辦高校的公文處理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民辦高校難以掌握,工作中一旦遇到難題,就將辦法拋擲一邊,全憑經驗辦事,一方面隨意性較大,另一方面錯誤經驗相沿成俗,難以糾正,妨礙規(guī)范運作,影響公文質量。
(二)工作職責不明確。公文處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必須明確職責,相互配合,通力協(xié)作,學校各級行政機關的辦公室是公文處理的主要部門。由于民辦高校行政結構較精簡,因時設崗、因需設崗現象的存在,造成部門分工不明確,職責不清,致使公文出現多頭管理或無人管理,極易造成公文辦理中的扯皮、推諉,影響公文運轉速度。同時,在一些民辦高校,學校最高發(fā)文機構——校辦承擔著校內所有公文的修改、送審、校對、印發(fā),甚至是起草工作,過多、過重的職責淡化了相關業(yè)務部門的責任意識,以至于過多低劣的公文直接進入校辦,加重了公文管理員的負擔,重數不重質問題就難以避免了。
(三)領導重視不夠。領導是審閱辦公文的主體,是做好公文處理工作的關鍵所在。領導對于公文的重視程度、支持力度,直接決定著公文質量。有的領導對公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公文處理工作只是一項簡單的瑣碎事,公文簽發(fā)只是走過場,沒有履行既定職責。也有的領導同志并不擅長公文處理,瞎指揮,硬逼文秘人員按自己旨意辦文,直接影響了公文的質量。
(四)隊伍不穩(wěn),素質不高?!皵盗坎蛔?、結構不優(yōu)、水平不高、隊伍不穩(wěn)”是制約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四大問題,這四大問題同樣也存在于文秘隊伍中。首先,民辦高校人員精簡,一人多崗、身兼數職的現象非常普遍,許多部門辦公室人員招聘注重的是業(yè)務能力而非文字寫作能力,又缺培訓機制,因此大部分文秘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公文寫作處理業(yè)務培訓,對公文寫作知識知之不多或一知半解,寫作水平不高,直接導致了公文寫作的敗筆與失誤。其次,與校內業(yè)績顯著的教職工相比,文秘人員工作平淡,業(yè)績難以凸顯,薪酬待遇偏低。再加上民辦高校自身低水平的社會保障,使得剛培養(yǎng)起來的文秘人員大量流失,致使公文處理工作后勁不足。再次,部分文秘人員工作認識不到位,責任心不強,工作拖沓,寫作時東拼西湊、應付了事,校對時馬虎從事、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公文出現差錯、紕漏在所難免。
(一)完善規(guī)章制度,促進公文處理工作規(guī)范化、制度化。要切實發(fā)揮公文效用,必須以制度作保證。當前民辦高校是以《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為基本準則,但是貫徹執(zhí)行必須與本單位的實際結合。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從本校實際出發(f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公文處理制度,規(guī)范公文的草擬、審核、簽發(fā)、復核、編號、印制、校對、用印、登記、分發(fā)等程序,使公文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章可循,提高公文的運轉效率;制定和實施公文質量標準,規(guī)范公文種類、格式以及行文規(guī)則,嚴格控制發(fā)文數量,提高發(fā)文質量;明確公文處理權限和責任,制定文責追究制度,提高文秘工作者的責任意識。同時,修訂和完善部門工作職責和員工崗位職責,規(guī)避職責不清,政出多門,從制度上杜絕人浮于事,互相推諉的不良現象,努力形成互相促進,互相監(jiān)督的工作作風。
(二)高度重視,加強領導。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做好公文處理工作的關鍵。要組織廣大領導干部深入學習公文處理知識,提高思想認識,深刻認識公文處理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領導干部貫徹執(zhí)行公文處理制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領導干部應身體力行,或是直接指導文秘人員擬草公文,或是親自動手起草、修改重要文件,同時積極研究并幫助文秘人員解決公文處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要堅持領導,加強對公文處理工作的檢查指導,定期下到分管部門指導工作,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關心文秘工作人員的工作生活狀態(tài),形成全校上下重視公文處理工作的風氣。
(三)外引內培,加強文秘隊伍建設。文秘人員是公文的直接承辦者,他們的素質直接決定著公文質量。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文秘人才的引進力度,引進一批高學歷的科班出身人員。招聘時,要注重招聘對象文字寫作能力的考核,建立一支規(guī)模適度的專職文秘隊伍。另一方面,從強化責任、提高素質入手,加大培訓力度。首先錘煉基本功,緊緊圍繞公文處理能力的提升,制定培訓計劃,舉辦專項培訓,重點學習公文處理規(guī)范性文件和一些常用公文寫作基礎知識。積極開展新聘文秘人員崗前培訓,著力提高文秘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同時要重點加強對文秘人員責任意識和敬業(yè)精神的培養(yǎng),引導他們充分認識公文處理工作的意義和作用,提高思想認識;引導他們明晰工作責任,進一步增強事業(yè)心和榮譽感。此外還要對文秘人員的工作、生活、成長進步給予高度關注,對文秘人員的工作成績給予充分肯定。要制定考核機制,設立專項資金,以此激發(fā)文秘人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
(四)積極實踐,加快公文處理自動化步伐。辦公自動化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首先,要設計出符合學校需要的公文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軟件,并分階段實施,給廣大教職工一個適應期??梢詮淖畛醯募堎|文檔和電子文檔并存方式,逐步過渡到全部電子文檔。其次,要加大系統(tǒng)宣傳力度,大力倡導辦公人員積極實踐,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再次,要認真抓好不同層次工作人員的培訓,既要向工作人員尤其是年齡稍長的校領導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又要使技術人員提高辦公業(yè)務知識,建立一支既懂計算機知識,又懂公文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最后,要加強技術服務指導,及時處理來自公文處理部門的技術問題,增強辦公人員使用系統(tǒng)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