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紅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和青春叛逆期,把好中學生德育質(zhì)量關,非常重要。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也是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在立德樹人下開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促使學生健康發(fā)展。本文從德育視角,對立德樹人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徑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對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班主任;開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 (2020) 30-0035-02
“立德樹人”是德育的核心,也是檢驗學校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在德育教學中,“立德樹人”就是要求將人的道德水平放在首位,采用合適的方法發(fā)展人、完善人。在初中階段,由于身心發(fā)展、叛逆期心理影響,初中生很容易受到不良觀念的影響。在立德樹人下開展德育工作,為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打好基礎,是初中班主任的責任和義務。那么,在立德樹人下,初中班主任該如何開展德育工作呢?
一、提高師德修養(yǎng),為學生樹立道德榜樣
從教育的目的來看,立德樹人指以人的道德品質(zhì)為首,利用科學的措施引導、教育他人。如今,關于德育的重要性,立德樹人的意義,許多教育工作者都已經(jīng)有了清醒的認識。但是,關于如何立德樹人,許多人的認知還比較模糊。班主任作為班級的負責人,不僅肩負著教學管理的重擔,還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重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班級德育工作質(zhì)量。為了提高德育成效,班主任要牢記師者使命,遵守教師道德準則,制定學習計劃,爭取在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在班級德育工作中,初中班主任要認真研究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訴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行為引導。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嚴格要求自己,在品德、言行、儀表方面做好表率,塑造教師的良好形象。用耐心、愛心去感化學生,用責任心、道德規(guī)范影響學生,促使學生以師為范,改正學生不良行為和習慣。
二、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關心、愛護學生
受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影響,青少年一代對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的認同感不斷降低,中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受自由主義和享樂思想影響,許多學生還出現(xiàn)了道德滑坡,這也增加了中學生德育工作的難度。艾默生說過:“成功的教育,在于尊重學生”。要想讓學生樂于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必須尊重、關愛學生,讓學生信任教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鑒于此,在班級德育中,初中班主任要響應新課改以人為本的號召,堅持立德樹人的理念,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開展德育工作,并從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新型師生關系人手,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重點是改變傳統(tǒng)的指令式管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引導者與朋友的身份引導學生主動說出心里話,傾聽、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教育和開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卸下心理包袱,促使學生輕裝上陣,快樂學習和成長。因此,教師應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構建,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和諧的溝通和交流,對學生思想和行為偏差有所了解,在實際的德育工作中,應當結合學生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因此,對于學生做得比較好的事情,班主任需要給予相應的肯定和表揚,樹立學生良好的自信心,加強學生思想行為培養(yǎng),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對于做得不夠好的學生,班主任不能采取粗暴的批評方式,應當做到寬容和耐心對待,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德育工作有效開展。
三、建設優(yōu)秀班級,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和諧的班級,優(yōu)秀的班級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價值和作用。所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以班級建設為重點,構建優(yōu)秀班級、和諧班級,優(yōu)化德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班級是一個大集體,構建和諧的班級,需要完善班級管理制度,營造民主的管理氛圍;還需要改善班級環(huán)境,賦予班級設施、環(huán)境以積極的德育作用。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班主任可以根據(jù)學生準則和班級管理制度,讓學生交流討論,提出意見,達成共識,建設符合班級管理實情的管理制度,并讓學生自己選班干部、小組長,在班級設意見箱,讓學生監(jiān)督班干部的工作。環(huán)境是一種隱性教育資源,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創(chuàng)辦班級圖書角、綠化帶,用名人名言、墻報裝飾班級,這樣可以改善班級環(huán)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在此基礎上,班主任要帶領學生開展各種集體活動,如讀書活動、學習比賽、英語電影觀看活動等,彰顯班級特色,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促使學生在班級帶動下養(yǎng)成集體榮譽感和上進心。除了加強班級環(huán)境建設外,教師還需要注重課堂引導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四、重視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初中生活潑好動,可塑性極強。在成長過程中,各種道德觀念都有可能對他們造成影響。德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初中生道德素養(yǎng)提高和養(yǎng)成不是一日之功。德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實踐性。因此,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要加強與生活的聯(lián)系,重視德育實踐。如在德育管理中,初中班主任要聯(lián)系學生生活,將德育落實到學生吃、穿、住、行上,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選擇德育內(nèi)容,設計德育形式,以提升學生對德育的認識;與此同時,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接收道德熏陶和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如在植樹節(jié),帶領學生去植樹,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人地和諧的生態(tài)觀。在世界衛(wèi)生日,帶領學生走上街頭,走進社區(qū),進行衛(wèi)生宣傳提倡綠色環(huán)保、文明衛(wèi)生的生活方式。在重陽節(jié),帶領學生去養(yǎng)老院為孤寡老人獻愛心。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注重教師引導和組織作用,發(fā)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豐富學生德育實踐體驗,保證德育教育活動效果。如“植樹節(jié)活動”中,在植樹活動開始之前,讓學生對植樹節(jié)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植樹活動。在栽種樹木時,教師讓學生做好分工,挖坑、栽種、澆水等,保證樹種的成活。借助這樣的活動,樹立學生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人地和諧觀念的同時,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活動,樹立學生的團結精神,保證德育活動順利開展。這樣借助活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改變不良的習慣,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理念。
五、加強家校合作,提高德育的效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財富,中學生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在初中生德育中,家庭和學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完備的教育,應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為了提高德育效果,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加強與家庭、家長的合作,構建家校協(xié)同德育機制,匯聚德育合力,提高德育效果。如班主任要根據(jù)德育要求,制定年度德育工作計劃,借助家長會與家長共商德育策略,提高家長對德育的重視;然后,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利用電話、QQ、微信家長群等,讓家長知道學生的在校情況和德育目標,動員家長積極通過家庭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如讓家長以身作則,在生活中滲透道德教育,促使家長支持學生的學習,經(jīng)常帶領學生參加德育主題活動,助力中學生成長。
六、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立德樹人是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初中班主任要想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就要提高師德修養(yǎng),與學生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班級建設,加強家校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姜文霞.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J].新智慧,2019(06).
[2]蔡然然,蔡英華.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