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泥花園》是麥克尤恩的第一部小說,小說以杰克作為人物敘述者講述了父母雙亡之后兄妹四人被困在水泥花園當(dāng)中一段違背倫理綱常的聳人聽聞的故事。小說的敘述者是一個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十五歲少年,在承擔(dān)敘述者報道、闡釋和評價的功能時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可靠性。同時這篇小說的不可靠是敘述者和隱含作者共謀的結(jié)果,屬于契約型不可靠性。
關(guān)鍵詞:水泥花園;不可靠敘述;人物敘述者;契約型不可靠性
作者簡介:徐小茜,女,漢,四川巴中人,西南交通大學(xué)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比較文學(xué)與世界文學(xu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0--02
《水泥花園》是伊恩·麥克尤恩最早的一部中篇小說,講述了父母雙亡之后,杰克兄妹四人在一個“孤島”一般的房子里“驚世駭俗”的成長故事。杰克家的房子坐落在荒涼的郊區(qū),四周其他的房子早已經(jīng)被拆除,他們一家與外界早已斷絕了聯(lián)系。父親修建水泥花園的時候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之后母親也因病去世,為了保護這個家不被外人入侵,不變成無家可歸的孩子,維護這個家庭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孩子們必須保持這個家繼續(xù)正常運轉(zhuǎn)。他們將母親的尸體用水泥封在地窖的一個柜子里,隱瞞母親的死亡。之后四個孩子也像是被塵封在水泥花園中喪失了與外界,與正常的倫理秩序唯一的聯(lián)系。孩子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失序的、孤立的房子里,姐姐朱莉肩負起母親的責(zé)任,照管著家里的弟弟妹妹們;杰克沉溺于青春期少年逐漸萌發(fā)的性欲中,想要與朱莉爭奪家庭管理權(quán);妹妹蘇整日看書、寫日記;弟弟湯姆從一開始想變?yōu)榕胶髞硗嘶負u籃,“逆成長”倒退回嬰兒的狀態(tài),變成一個奶娃娃。姐姐的男朋友德里克想要闖入他們的世界,成為這個家庭“父親”,為了抵制外來者,維護家庭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杰克和姐姐朱莉發(fā)生了性關(guān)系,以亂倫這樣自我毀滅式的方式來保護這個家庭,真正承擔(dān)起“父親”和“母親”的職責(zé)。最后憤怒的德里克砸爛了母親的水泥棺材,也砸碎了孩子們的水泥花園,等待四個孩子的是未知的未來。
一、人物敘述者
《水泥花園》中麥克尤恩采用第一人稱內(nèi)聚焦的方式展開敘述,以杰克作為視點人物。敘述者的功能是報道、闡釋和評價,第一人稱內(nèi)聚焦的方式可能因為人物的認識能力、價值觀、主觀情感等多方面的原因,其可靠性受到質(zhì)疑。
《水泥花園》的敘述者身份增強了其敘述的不可靠性。杰克是一個十五歲的未成年人,他的心智并不成熟,認識能力有限。同時杰克正處于青春叛逆期,陷入自己的成長的旋渦中,沉溺于少年青春期萌發(fā)而又無處排解的性欲中,具有深厚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所以杰克的價值判斷和思維方式偏離常規(guī)。杰克即是敘述者又是故事當(dāng)中的角色,他的報道、闡釋、評價都受限于他所處的情境、他的視野和思想。費倫將不可靠敘述分為三大軸六個類型,即事實/事件軸的錯誤報道和不充分報道,知識/感知軸的錯誤闡釋和不充分闡釋,價值/判斷軸的錯誤評價和不充分評價?!端嗷▓@》中杰克的敘述在這三個軸上都有一定的不可靠性。
在價值/判斷軸上,小說一開始杰克就對自己父親的死做出了錯誤的價值判斷,他認為“他的死如果不是正趕上我自己肉體成熟的一次標(biāo)志性事件,它跟此后的事態(tài)發(fā)展相比就好像算不了什么了”。父親是在和杰克一起在院子里建造水泥花園的時候心臟病突發(fā)死去的,和父親一起扛水泥,他要確保父親承擔(dān)的重量要和自己承擔(dān)的一樣,等父親用上勁時自己才肯用力,還故意在干完活之后在喘著粗氣的父親面前憋住自己的呼吸,似乎是要證明自己還年輕有力,而父親已經(jīng)老去并且疾病纏身。杰克對身纏重病的父親表現(xiàn)出尊敬、擔(dān)憂、同情,反而是充滿了敵意和嘲諷。杰克在和父親干活的時候留下父親一個人,跑到廁所手淫,迎來人生第一次射精,他認為這是標(biāo)志著他成熟的事件,是一個重大事件,正是此時樓下一個人干活的父親死在水泥邊上。在兩件事情的價值判斷上,杰克認為父親的死亡只是一件小事,自己的性成熟才是一件“標(biāo)志性事件”,這與一般正常人的社會倫理觀念和價值判斷都大相徑庭,杰克的價值判斷是不充分的。
在知識/闡釋軸上,杰克對父親的死亡做出了錯誤的認知和闡釋。杰克認為父親的死亡和后面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他會提到父親的死不過是想說明他和姐姐妹妹是怎樣弄到一大堆水泥。但后文的一系列悲劇,母親的死亡,家庭秩序的坍塌,杰克和姐姐朱莉之間的亂倫都是從父親的死亡開始的。父親象征著家庭的權(quán)威和秩序,父親的死亡就是這個家庭失序、混亂的開端。就像母親生病、死亡之后姐姐朱莉接過母親的責(zé)任和權(quán)力一樣,隨著父親的死亡,家庭的權(quán)力也開始轉(zhuǎn)移到十四歲的兒子杰克身上。這是一個包含著“俄狄浦斯情結(jié)”寓言的故事,正如杰克他所說,他并沒有殺死自己的父親,但是他的內(nèi)心深處卻潛藏著弒父娶母的愿望。因此杰克對父親死亡一事的認知是錯誤的,父親的死亡無論是對于正常的社會倫理觀念,價值判斷還是對于此后的事件發(fā)展都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件。
《水泥花園》中的人物敘述者杰克在事實/事件軸也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人物敘述者由于既是敘述者又是故事當(dāng)中的人物,受到自身視角的限制他所能認識到的并不是事件的全貌,同時這個人物敘述者受主觀情緒的影響,也會對自己所知道的信息進行加工、刪減,所以敘述者所報道的事件也并不一定就是事實真相。在妹妹蘇的日記當(dāng)中杰克在母親死后再也沒有換衣服、洗澡、洗手,誰也不理,充滿著暴力,隨時準(zhǔn)備著打人,甚至打傷了小弟弟。正是在蘇的描述中杰克的形象才更加的清晰,而在人物敘述者杰克的敘述中則有意或者無意隱藏了他的暴力和混亂的生活。在杰克的敘述中父親意志薄弱、脾氣暴躁、有些強迫癥,父親對孩子們尤其是杰克和湯姆也是充滿著敵意和嫉妒,甚至與弟弟爭奪母親的關(guān)注。這是人物敘述者杰克眼中的父親。事實上是因為杰克具有“俄狄浦斯情結(jié)”,內(nèi)心有著弒父戀母的深層愿望,他渴望著父親所擁有的家庭中的權(quán)威,充滿著敵意和嫉妒的那個人其實是杰克。
二、契約型不可靠性
費倫在《疏遠型不可靠性、契約型不可靠性<洛麗塔>的敘事倫理》中提出了疏遠型和契約型兩種不可靠敘述。其中契約型不可靠性是指“在契約型不可靠性那里,敘述者的報道、闡釋或判斷與作者的讀者對這些因素的推斷之間的差異,會產(chǎn)生一種悖論式的效果,即這些差異會減少敘述者與隱含作者之間在闡釋、感情或倫理上的距離。換句話說,盡管作者的讀者意識到敘述者的不可靠性,但是這一不可靠性包括了隱含作者——因此,也是作者的讀者——所認同的交際信息”。《水泥花園》這篇小說的敘述者杰克并不是一個可靠的敘述者,他的不可靠性是敘述者和隱含作者共謀的結(jié)果。
麥克尤恩曾說“我認為在家庭中有種被壓制的核心力量——俄狄浦斯式的、亂倫性質(zhì)的力量——同時也是家庭得以整合的重要驅(qū)動力。”麥克尤恩以一個不可靠的人物敘述者講述這樣一個社會倫理道德觀念相悖的亂倫的故事,這種不可靠性之下隱藏著隱含作者想要表達的真相——家庭秩序得以維系的根源。
小說中無論是父親與杰克之間、杰克與母親之間、杰克和姐姐朱莉之間都體現(xiàn)出俄狄浦斯情結(jié)——杰克對于父親的敵意、對母親的依戀密、和姐姐的亂倫。父親擁有著家庭中的權(quán)威,作為家庭權(quán)力的繼承者杰克一直對父親充滿敵意,正體現(xiàn)出他對家庭權(quán)力的渴望。父親不是杰克殺的,但是他卻促使了父親的死亡,杰克的心中卻始終潛藏著弒父娶母的愿望。所以小說中將父親的死亡,和兒子生理上的性成熟放在同一時刻也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象征著兒子成為家庭的家長。
在母親生病時姐姐朱莉就開始逐漸肩負起母親的責(zé)任,照顧并管理者家中的兄弟姐妹,母親去世之后朱莉就完全變成了“母親”。母親在死之前交代杰克,他需要和朱莉肩負起一家之主的責(zé)任,這也意味著杰克需要在這個家庭未來的生活中扮演父親的角色。但是這樣的共同維系家庭的關(guān)系卻和他們之間的兩性關(guān)系相糾纏。
杰克在一開始就對朱莉有一定的性渴望,當(dāng)朱莉、杰克一起脫光蘇的衣服玩檢查身體的游戲時,他就希望朱莉作為被檢查的對象,他在手淫的時候甚至將朱莉作為自己性幻想的對象。在杰克十五歲生日派對的時候,朱莉表演倒立,杰克非常細致的描寫了朱莉裸露出來的身體。朱莉曬日光浴讓杰克幫擦助曬油的時候,“她的肩帶已經(jīng)松開了,拖在地上。如果我往旁邊挪一點兒,就能看到她的乳房,在他身體下面若隱若現(xiàn)”。杰克對于朱莉的男朋友也是充滿敵意和嫉妒的,就像最初他對父親的敵意一樣。不光杰克如此,朱莉也厭煩自己的男朋友德里克想闖入這個家庭做個聰明的大爸爸。面對德里克的愿望,面對家庭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遭到外來者的破壞的危險,朱莉選擇與杰克發(fā)生性關(guān)系,以亂倫這樣一種類似自我毀滅的方式維護家庭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這時杰克和朱莉之間真的成為了父親和母親一樣的的關(guān)系,來共同承擔(dān)家庭的責(zé)任。在麥克尤恩看來正是這樣一種俄狄浦斯式的、亂倫性質(zhì)的力量,才是維持家庭的核心力量,在這樣一個荒誕的、帶有寓言性質(zhì)的故事下面隱藏著作者對于真相的認識。
三、小結(jié)
《水泥花園》中麥克尤恩以一個十五歲的未成年人杰克作為敘述者,這個敘述者由于心智不成熟,與常人不相符的倫理道德觀念、價值判斷,主觀心理和俄狄浦斯情結(jié)的影響是一個不可靠的敘述者。小說在講述的一個帶有俄狄浦斯情結(jié)、亂倫性質(zhì)的荒謬的故事之下潛藏著對于維系家庭根本力量的認識,它的不可靠是隱含作者和敘述者的契約。
參考文獻:
[1](英)麥克尤恩著;馮濤譯.水泥花園[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第3頁.
[2][美].詹姆斯.費倫. 疏遠型不可靠性、契約型不可靠性《洛麗塔》的敘事倫理.世界文學(xué)評論.[J].2008年第2期.
[3]Ian Hamilton,”Points of Departure”,in New Review,Autumn 1978,p.21.(英).
[4](英)麥克尤恩著;馮濤譯.水泥花園[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第42頁.
[5]王悅著.鐐銬中的舞蹈 伊恩·麥克尤恩的小說與不可靠敘述[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3.
[6]張和龍.成長的迷誤--評麥克尤恩的長篇小說《水泥花園》[J].當(dāng)代外國文學(xué).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