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群
摘要:2020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材料延續(xù)了2018年和2019年的命題特點,貼近生活實際,注重生活體驗和思考;但又不太相同,規(guī)避了明顯的主題規(guī)限,淡化了一定的政治色彩,沒有了被動的觀點闡釋,是一個連接真實情境、聚焦獨特自我的寫作任務(wù),減輕了考生作文難、難作文的畏難情緒,能讓考生“我手寫我心”。啟發(fā)教師在教學中,營造具體真實或模擬真實的寫作任務(wù)場景,讓寫作不但成為認知訓練,思維訓練,更是一種生活訓練,做人訓練;讓寫作能發(fā)現(xiàn)“自我”并建構(gòu)意義。
關(guān)鍵詞:思維;生活;真實;寫作
2020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yù)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在不斷變化的現(xiàn)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chǎn)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每個時代都有要面臨的不同問題,每個人也都有“人生坐標”和“美好期望”,會有“落差或錯位”。2020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材料延續(xù)了2019年(“作家”和“作品”)的命題特點,貼近生活實際,能激發(fā)考生聯(lián)系生活情境引發(fā)情感共鳴,激起寫作沖動。應(yīng)該說,考題利于舉家人的例、說自己的事,考生能夠有話說;還有價值觀的引導與理性思維的要求,難“套作”。下面談?wù)劰P者的看法。
一、思想上,指向立德樹人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guī)劃圓滿收官,國家制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目標;高考也是防疫形勢下的高考,高三學生經(jīng)歷了防疫防汛、延遲開學、在線學習、每日監(jiān)測體溫、推遲高考時間等,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與“00后”考生“談人生”,導引青年一代認識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社會的關(guān)系,將個人的生涯規(guī)劃與使命擔當自覺融入家庭、社會和時代發(fā)展的大局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理性架構(gòu)人生的能力,是很有意義的。
作為一道語文考題,作文體現(xiàn)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其人格精神、文化修養(yǎng)、底蘊品位、思想深度會通過語言透露出來,是消極、頹廢、戲謔、調(diào)侃甚至解構(gòu)主流價值,還是積極、振作、嚴肅、鼓勵和弘揚核心價值觀,都體現(xiàn)了考生在構(gòu)思時的思想個性。考題引導考生立足“自我”,透過“自我期許”與“他者期待”、“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guān)系,來思考“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以及“定位”“期望”“落差”等問題,如能放到大結(jié)構(gòu)、大背景和大格局下去看,把民族心理、家國情懷、傳統(tǒng)文化、人格建構(gòu)、生命尊嚴、制度進步等納入視野,注重內(nèi)省和理性對話,也是高考作文立德樹人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二、思維上,注重邏輯思辨
作文材料分三句話,涉及到個人、家庭、社會、文化、心理等維度,“談?wù)勛约旱目捶ā?,也給了學生更大的思辨、補充、抒己見的空間,考生不易偏題。但材料中隱含著復雜的“彼——此”的關(guān)系,要寫深寫真,還需要與思維共舞,用復雜的思維辯證分析、理性表達。
一是“自我期望”和“他者期望”的關(guān)系。當個體慢慢成長,自我價值實現(xiàn)、人格獨立的意識凸顯,人生坐標由更多外部的、社會性的支撐轉(zhuǎn)向內(nèi)心的、個人的自由,由聽從家長和社會要求我做什么、怎么做,回歸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宰自己的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拔沂钦l?我能做什么?我應(yīng)該做什么?”每個人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叭绻覀儾粸樽约海钦l為我們?但如果我們僅僅為了自己,我們成了什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第一個18年是長大成人,后幾個18年是使命與擔當,是自己真正的追夢、圓夢之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好生活,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青年有擔當、有情懷,小家與國家才有希望。
二是“美好期望”與“落差錯位”的關(guān)系。比如疫情長假中的親子關(guān)系、心理抗壓與調(diào)適、志愿填報等“獨特記憶”與矛盾問題,都是考生走向美好生活面臨的一些難題。在渲染、聚焦、放大、轉(zhuǎn)化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思考時,不僅要想到“自我期望”與“他人期望”的對立、錯位,也要想到社會上是否會對你的“美好期望”產(chǎn)生“錯位”評價及由此帶來的“落差”與爭議。有時,人生并非“堅守初心”“我行我素”就能一帆風順,當你的“初心”與“奮斗”與家庭的期許、社會的要求、時代的發(fā)展之間有“錯位”或“落差”時,該怎么辦?如何既能“堅持自己”“張揚個性”,又能承擔相應(yīng)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需要在“一致”又“背離”的辯證中尋求個人、家庭、社會的平衡點,需要包容不同的價值觀,需要增長人生智慧、修改人生架構(gòu)。
三、思變上,發(fā)展交際語境寫作
2020年的高考語文作文材料緊密聯(lián)系生活,重視體驗與思考,考慮到了考生的成長需要,明確了真實的交際任務(wù)——思考“自己、他人與世界”之間的關(guān)系,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當下的自己期許與家庭、社會的期許,真實的交際對象——考慮自己、家人、他人的需求、心理、疑惑等。向誰說話、說什么方向的話、為了什么說話都很明確,是一個連接真實情境的寫作任務(wù)。而且此交際任務(wù)情境與2018年的“浙江精神”又不太相同,規(guī)避了明顯的主題界限,淡化了一定的政治色彩,沒有了被動的觀點闡釋,減輕了考生作文難、難作文的畏難情緒,能讓考生“我手寫我心”,感覺在自由的、主動的與他人交流中解決問題,完成寫作。
新課標也倡導營造具體真實或模擬真實的寫作任務(wù)場景,讓寫作不但成為認知訓練、思維訓練,更是一種生活訓練、做人訓練。榮維東教授認為“交際語境的寫作要素主要有讀者、作者、話題、目的和語言”。但事實上,學生的角色意識和對象意識比較薄弱,“我”的所思所想還不能根據(jù)“我”所設(shè)想的讀者、話題、目的、情境等要素順勢而變。因此,教師要更多幫助學生思考“家長對我的規(guī)劃與期望有著怎樣的思想動態(tài)?我該怎么說服家長?我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實現(xiàn)?我的美好期望契合時代情境嗎?我該怎樣將一些零碎的美好感覺與朦朧的未來期望統(tǒng)攝到一個觀點之下?這些落差或錯位對我有什么啟發(fā)?……”期待我們的作文教學趨向交際語境寫作,讓寫作能發(fā)現(xiàn)“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