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峰
語文教育專家張?zhí)锶粼f過“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任何一種語文能力,都離不開朗讀。朗讀它本身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學習語文的根本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和加強朗讀訓練。
一、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朗讀是閱讀的基礎,有利于深入體會課文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就凸顯了朗讀尤其是反復朗讀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桂花雨》一文中,引導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課文中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對童年往事的留戀之情的理解。幾遍朗讀過后,學生往往情緒高漲、激情滿懷,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天真活潑的小作者站在舊宅院的桂花樹下賣力地搖桂花,身臨其境般的體會那種搖桂花的快樂。但對于小學生,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閱讀文章的時候注意力不夠集中。作為語文教師,應該首先訓練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文,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排除外部干擾,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地集中,只要在讀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思考或者聯(lián)想,然后再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脫離大聲朗讀課文的模式,最終讓學生主動地輕聲朗讀,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自己約束自己進行學習,尤其是在對課文內(nèi)涵的理解和把握上有自己的想法,從而加深對課文中心思想的領悟。
(二)朗讀有利于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是經(jīng)典之作,這些作品從各方面表現(xiàn)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審美過程,常常能夠把學生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從中獲得生活的樂趣、情感的陶冶,受到美的教育,因而,教師要根據(jù)文學的審美特性,通過語言文字反復朗讀,使學生在一種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
(三)朗讀是教師檢驗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標志
任何一篇課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要想真正朗讀好一篇課文,必須深入地理解課文,掌握整篇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因而教師可以通過聽學生朗讀來衡量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檢驗學生朗讀水平。與此同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地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他們會對課文中描寫的人、物、事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并接受到各種社會性的情感陶冶,課文中戰(zhàn)斗英雄不屈不撓的斗志,勞動模范忘我的勞動態(tài)度,科學家廢寢忘食、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醫(yī)生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運動員勇奪金牌的拼搏精神等,都會大大感染和豐富學生們的情感,他們會將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轉(zhuǎn)化為對自己行為的要求和需要,積極模仿,從而產(chǎn)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這些同樣也是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
二、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
當然,朗讀對于語文教學的作用是無法用條條框框來列舉全的,要想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見影的。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加強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朗讀的興趣
1.看圖朗讀
低年級的課文中,都有與課文緊密聯(lián)系的插圖,適時用插圖配合朗讀,既能對學生進行看說結合的訓練,也能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
2.配樂朗讀
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這里的神悟。小學語文類型不一,如果能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內(nèi)容,選擇與各自朗讀基調(diào)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多種朗誦方法并用
當需要激情引趣或?qū)W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但是,范讀只能起“示范啟發(fā)”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節(jié)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地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nèi)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慎用齊讀。齊讀雖有造聲勢、烘氣氛,對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觀念有益。但也可能產(chǎn)生“濫竽充數(shù)”和唱讀的不良效果。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huán)節(jié)讀的形式,讓他們各盡所能。以下介紹幾種重要的朗讀形式。
1.自由讀
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提出幾個層次不同的問題,讓全班每個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問題,并帶著這個問題認真地自由朗讀。這樣,既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良好基礎,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分角色朗讀
小學生總是好奇、好動和好表現(xiàn),因此,分角色演讀(朗讀與表演相結合)非常適合小學生,既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又能拓展學生對課文的想象,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和勇氣。
3.誦讀,即背誦
這種朗讀方式也適合于古詩文教學。當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已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某些精彩的語段或全篇。這樣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三)開展朗讀比賽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
一是利用閱讀課進行背誦古詩、背誦優(yōu)美片段等朗讀比賽活動,并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以此激起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二是要特別重視每天的早讀課時間,除了要求學生都有要放聲朗讀之外,教師也和同學們一起朗讀,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們朗讀的積極性,何樂而不為呢?教師和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可謂有創(chuàng)意。
三是進行積累大賽,讀完一課后,讓學生說說積累了哪些優(yōu)美的詞句或片段,看誰積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讀形式背出來,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積累能力,又增強了朗讀水平,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總之,語文學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朗讀訓練,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去朗讀,去欣賞課文,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朗讀作為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相信通過教師們精心的指導,學生們的刻苦練習,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語感得到訓練,語文整體素質(zhì)一定有較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