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要:《全國健身計劃期要》中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做好學校體育工作。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新時期下高中體育教學要全面貫徹這一綱要,加大改革研究力度;同時,高中體育教學的改革研究也是高中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把高中的體育教學改革好了,才能有效推動整個高中教學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7-0027
當今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未來社會發(fā)展更多地關注人的自身發(fā)展,身心健康是人們的需要,未來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在工作中需要人們付出更多的腦力和體力。只有完成好體育教學,真正增強學生體質、發(fā)展體能、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質和協(xié)作精神,才能在競爭中顯示優(yōu)勢,才能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一、加強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體育教學要求教師要結合體育的特點,科學、系統(tǒng)、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與培養(yǎng),使學生對體育有正確、深刻的認識,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體育活動,使其體育意識不斷提高、完善,以滿足其身心與文化的需要,達到終身受益的效果。
1.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高度重視體育理論教育。學生體育實踐的實效性與長期性,需要豐富的體育理論知識作為指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體育活動的能力。
2.筆者認為,應加強對學生進行體育素養(yǎng)的教育,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會到心情舒暢、情趣盡致,盡量結合學生的體育天性,切不可忘記,體育教學不能使學生失去“樂趣”與“滿足感”,畢竟學生的需求決定了體育教育的市場。
3.積極有效地組織豐富多彩、小型多樣的體育競賽以及體育知識講座和體育競賽觀摩等活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到體育活動的行列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賽意識,以體現(xiàn)體育課內(nèi)課外相結合的特點。
4.大力提高體育教師的體育素養(yǎng)。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新時期的高中體育教師要朝氣蓬勃,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對新生事物要接受快、接受能力強,能夠適應新時期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尤其是新體育課程環(huán)境,更好地勝任工作崗位。
二、合理安排,建立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注重實效、科學評價
針對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不同專業(yè)特點,在制定體育教學計劃和實施中,要建立師生間的良好關系,運用適合于其生理、心理特點的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責任感,引導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磨練自己的性格,培養(yǎng)意識品質,進而張揚自己的個性。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意志品質、頑強拼搏精神的培養(yǎng),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張揚個性的同時注意團結協(xié)作作風和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針對女生對美追求強烈的特點,讓她們在追求美的同時,陶冶了情操,從而達到培養(yǎng)個性之目的。
在教學中,一方面大膽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改進組織形式,改革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代學校體育健身性、娛樂性、開放性特征,讓學生個性到充分發(fā)展,還要完善體育考核制度,對學生身體進行綜合評價,以便促進教學。
三、積極改革教學,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
1.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高中的辦學理念決定了學生畢業(yè)后的走向,也決定了高中教育是以為該一級學校輸送合格人才,同時也要適應社會就業(yè)需求為目的的學校。
2.加強理論知識教學。理論是技術的基礎,技術是理論的體現(xiàn)。任何一門技術課都離不開理論知識的傳播,通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使他們體會體育技術課的樂趣,并通過理論知識,使學生對技術融會貫通,從而加強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提高他們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3.提高體育課的趣味性,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學內(nèi)容比較枯燥,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會使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造成體育教師無法將教學內(nèi)容順利進行下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學方式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消除教學內(nèi)容枯燥、教學方式單一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因此,適時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進行小型比賽如:小型球類比賽、田徑賽、守擂賽等,使學生在競賽的同時達到以比賽促教育的目的,從而調(diào)動學生自主積極鍛煉的意識,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
四、鼓勵學生自主參加鍛煉
現(xiàn)行的教學模式仍擺脫不了“教師教,學生學”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是接受教師的教授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對他們將來要獨立從事體育鍛煉是不利的。為了能讓學生在脫離教師指導自覺自主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教學中筆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鍛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在課余有能力自行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五、注重學生心理品質、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即將到來的知識經(jīng)濟社會是一個尊重個人創(chuàng)造與自我發(fā)展的社會,更是一個強調(diào)合作、強調(diào)溝通、互通有無的社會。高中學生通過三年的高中教育,有的進入高一級學校,有的就要踏出校門,走上社會,即將面對就業(yè)的壓力,面對生存與競爭的壓力。為此,高中體育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及參與和競爭意識。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充分挖掘體育特有的教育功能,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增強合作學習的體驗,提高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參與中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總之,重視高中體育能力培養(yǎng),是高中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培養(yǎng)學生達到全面發(fā)展要求的重要途徑。因此,學校體育應不斷改革和完善,以適應不同時期對高中體育教學的要求,更好地促進高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廣西浦北縣浦北中學5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