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軍
(江蘇省徐州市中心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9)
試管嬰兒,作為臨床上治療不孕癥的主要措施,指的是利用人工方法將精子與卵細胞在體外結合并進行早期胚胎發(fā)育,后將其轉移至母體內進行正常妊娠并分娩的胎兒,在此過程中,部分患者可能會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的壓力,加之對治療措施的了解較為匱乏,極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面的情緒,進而影響其妊娠效果,因此,改善負面情緒,提高臨床妊娠率就成了此次研究的核心內容。本文針對試管嬰兒技術助孕患者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展開分析,匯總如下。
篩選4000例我院在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收入的試管嬰兒技術助孕患者進行研究,將其按照隨機抽簽的方式分為比對組(2000例)和研究組(2000例),具體如下。比對組:年齡24~38歲,平均(31.05±1.27)歲;研究組:年齡25~39歲,平均(31.98±1.64)歲。比對2組基礎資料,結果均不具統(tǒng)計學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比對組常規(guī)護理,包括:常規(guī)檢查、注意事項的告知、不良反應詢問等;研究組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心理指導:在充分掌握患者基本情況的前提下主動與其溝通,耐心傾聽患者內心的顧慮,并對其壓力來源進行分析,告知患者不孕癥屬于可治愈類疾病,囑咐其保持一個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與此同時,還可以為患者講解合理釋放壓力的方法,聯(lián)系在本院治療成功的患者與其進行溝通,增強患者的自信心[1]。(2)健康宣講:整理不孕癥的發(fā)病誘因、試管嬰兒技術治療方案的要點知識并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必要時,還可以借助視頻、圖片等方式來加深患者的了解,提高其認知程度與配合度。(3)家庭支持:護理人員還可以主動聯(lián)系患者配偶,為其講解患者病情發(fā)展的基本狀況和試管嬰兒治療技術的優(yōu)勢,囑咐患者配偶必須要給予其更多的關心和陪伴,為患者提供一個強大的心理支撐[2]。
記錄2組患者的焦慮(SAS)、抑郁(SDS)評分情況,并對其胚胎種植率和臨床妊娠率進行對比。
數(shù)據(jù)用SPSS 23.0分析,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以(x±s)、(%)代表,t、x2檢驗,P<0.05。
常規(guī)護理后,比對組患者的SAS評分為(56.78±3.25),SDS評分為(59.43±3.36),人性化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SAS評分為(44.67±3.01),SDS評分為(47.52±3.49),相比較來說,研究組較低,t=122.26,P=0.00;t=109.94,P=0.00。
研究組患者的胚胎種植率為5 7.9 5%,臨床妊娠率為44.85%,與比對組41.7%、21.45%相比,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2組試管嬰兒技術助孕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的分析[n(%)]
不孕癥,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女性生殖系統(tǒng)障礙性疾病的一種,其發(fā)病誘因可能與排卵異常、輸卵管異常、子宮內膜異位等因素有緊密關聯(lián),還會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諧等方面造成嚴重影響。
本次研究中,數(shù)據(jù)顯示:關于SAS、SDS評分,2組試管嬰兒技術助孕患者相比較,研究組(人性化護理)顯著低于比對組(常規(guī)護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胚胎種植率、臨床妊娠率相比較,研究組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主要原因分析為,在對不孕癥患者進行試管嬰兒技術助孕治療前,為了提高其治療配合度,護理人員就必須要從患者的內心著手,通過針對性疏導和試管嬰兒相關知識講解等措施進行干預,必要時還可聯(lián)系在本院治療成功的患者指導其進行一對一交流,增強患者的自信心,與此同時,在家庭方面,還要及時囑咐患者配偶,給予其更多關心和陪伴,從而較好的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和來自家庭的心理壓力,使其保持一個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胚胎種植和臨床妊娠的成功性。
總而言之,在對患者進行試管嬰兒技術助孕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的措施,不僅能夠較好的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而且還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胚胎種植率和臨床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