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鴻斌
摘 要:新課改不斷深入的當下,追求有效、高效的課堂教學成為主導方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讓課堂教學更為有效,如何能夠構建高效課堂,成為教師不斷實踐和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在具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難看出,有的教師追求的是表面形式,也有的教師過于追求知識的傳授,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如何讓數學課堂有趣、有效、有質,結合實踐教學,認為要追求和實現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唱好“四部曲”。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課堂;“四部曲”
新課改不斷深入的當下,追求有效、高效的課堂教學成為主導方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讓課堂更為有效,如何能夠構建高效課堂,成為教師不斷實踐和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當然,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理念不同,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授課方式,這其中,就數學教學效果來說,也是有高有低、有多有少。之所以出現不同的結果,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設計練習作業(yè)等是分不開的。只有唱好這“四部曲”,才能夠取得有效的課堂效果。
一、課堂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形式的現狀
在具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造成教學效果低效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兩種。
1.單純追求形式,忽視教學效果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以及專家、學者對教學的研究,創(chuàng)造出不少有益于提高教學效果的新型“武器”,它們成為現代課堂上的新方法、新手段。但是有的教師拿來就用,而不是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對這一新方式融會貫通。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一些教師僅僅是為了追求表面形式,無論教學的哪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加入多媒體,或者是將多媒體的輔助功能變成了“主要功能”,從頭到尾都在運用。學生剛開始被生動、形象的演示所吸引,沉浸到有趣的畫面中。然而教師濫用多媒體,試圖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體課件上,多了生機互動,卻少了師生互動。時間一長,學生失去了最初的興趣,一味地被多彩畫面吸引,卻顧不上靜下心來思索、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由此,表面熱鬧的一堂課下來,師生沒有收獲多少。
2.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效果欠佳
有的教師過于追求知識的傳授,認為“花里胡哨”的形式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被玩樂的想法牽引,失去對知識的追求欲望,因此,仍然在課堂上進行冗長的講述,學生難免會因為課堂無趣而興趣減退。同時,教師在吸收新教法方面并不積極主動。當代小學生的思想和認知正在悄然發(fā)生改變,一些老套的教法已經不合時宜。比如,課堂上師問生答形式,教師以自身的出發(fā)點來引導學生,學生被動聽講,并機械按照教師的思路解決問題,他們的主動性得不到挖掘和發(fā)揮,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學生隨聲附和大家的回答。讓學生質疑提問,是教師轉變思路和觀念的開始,讓學生成為主角,就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問題,從而順勢引導學生逐漸探索數學知識的本質,教學效果自然會顯現。
還有的教師認為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就是一節(jié)課都讓學生盡情去提問和討論,這又有些過猶不及。畢竟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等尚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初步階段,教師應該采取恰到好處的指導、點撥,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一步步引領學生走向知識的深處,再學以致用。如果教師的思維僵化,不懂得隨機應變,那么,整個課堂貌似環(huán)節(jié)相連,實則效果不大,而學生也如同“無頭蒼蠅”,找不到方向。
二、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四部曲”
如何讓數學課堂有趣、有效、有質,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筆者結合實踐教學,認為要追求和實現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唱好“四部曲”。
1.教師更新觀念,唱響現代教育的“主題曲”
隨著新時代的來臨,新課改深入進行,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與時俱進。不單單是為了教學而教學,還需要進行個人觀念的轉變、專業(yè)水平的提升、現代教學理念的融入等,就教學進行精細研究,并通過授課風格和人格魅力,為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建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合作學習平臺的搭建、教學效果實效的達到等,下功夫做好“功課”。對于教師來說,個人魅力也是促進師生良好關系建立的催化劑,當教師面帶微笑,用語自然柔和又不失趣味,且融數學知識于其中,給學生帶來如沐春風的感受,如此具有一定親和力的教師形象,會讓師生關系變得融洽與和諧。在我們不斷強調教師必須把處理好師生關系作為追求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時,需要明白,教師在課堂中展現的不僅僅是一種教學藝術,還有更為深層次的現代教育理念的輸入。如教學“分數乘分數”一課時,上課伊始,教師就為學生提供了一條簡短數學信息:“王琴是社區(qū)的編織能手,每小時織圍巾米,根據這一信息,說一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苯涍^簡短思考,學生生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就此,教師根據學生的算法又提出了“為什么都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學生回答“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由此經過一番比較,也自然引出了這一節(jié)課的課題。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研究新的分數問題,通過代表性作業(yè)展示、課件演示,問題接連產生,學生通過畫圖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經過猜想、驗證,最后得出結論。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充分展示了自身扎實的教學功底,以幽默的教學風格引導學生層層遞進,加之精彩細致的課堂點撥,讓師生之間的對話圍繞新的數學問題一步步深入,學生動腦思考,動手畫圖,分析解決問題,一整套數學知識的原理得以形成與構建,收獲頗豐。
2.科學設計目標,唱響數學課堂的“方向曲”
追求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效果,要基于合理科學的目標設定。只有設定好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才能使整個教學活動有了行走的“路標”??梢哉f,一堂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第一要素就是教學目標,這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構成要素。作為出發(fā)點和最后的歸屬,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一盞明燈。有了這盞明燈,就能夠讓教學有了生命力,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處處有了指向和理解。只有科學、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才能夠讓有效的課堂效果有所遵循,落到實處。仍以“分數乘分數”這一教學為例,該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在設定時,教師綜合考慮了數學知識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一方面要對教情進行分析,即這一教學內容是基于哪些知識的基礎上——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除法和百分數,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使得學生體會到教學內容的運算意義,再加上一些問題設計,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在計算過程中真正地理解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意義。同時,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與理解。另一方面需要進行學情分析,從學生的基礎認知來看,記憶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并不困難,但是難點在于如何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此外,經過分析,教師還發(fā)現,學生有可能在進行分數乘法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時出現混淆,必須在教學練習環(huán)節(jié),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練習后,幫助學生學會區(qū)分的辦法。由此,結合教情和生情,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來理解并掌握分數乘分數的算理以及計算方法,通過這一過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學會觀察,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仔細計算、規(guī)范書寫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一定的數學邏輯思維。教師以此為方向,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形式,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圍繞這一目標踐行,讓學生獲得知識,并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3.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唱響數學課堂的“生活曲”
生活處處有數學,而學生與生活的距離是最近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等創(chuàng)設情境,建設聯系生活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樂于思考、樂于接受、樂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思維品質。在“分數乘分數”教學中,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與生活有關的情境,以此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并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主動地投入其中思考和解決問題?!爸星锕?jié)就要到了,社區(qū)買了一些月餅準備送給孤寡老人,每箱月餅是5千克,12箱月餅應該是多少千克?如果每塊月餅重1千克,那么,6塊月餅有多重?10塊呢?”中秋節(jié)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人人熟悉,人人感興趣,學生一邊認真聽教師提問,一邊迅速聯系所學知識積極回答,教師也將分數乘分數的計算融入這一問題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結果,教師順勢將教學引向“分數乘分數的計算”。學生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情境設計中,充分將自己以往的認知展現出來,教師順應了學生的這些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思維與猜測,讓學生產生了解算理的求知欲望,實際上,通過用中秋節(jié)這一話題引出了分數乘分數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興趣被點燃,思維被激活,在躍躍欲試的沖動下,發(fā)掘自己的思維潛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將生活元素引入課堂的例子比比皆是,以此來引導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數學無所不在,只有學好數學算理才能夠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對于學生來說,先感性后理性,有助于其一步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當然,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生成這一精彩一瞬。新課程中一個重要教學理念就是——“生成”,與“預設”相對應,二者是辯證統(tǒng)一體。在預設中,生成最為燦爛的思維之火,在具體的活動以及教學細節(jié)中不經意間就會產生,從而讓數學課堂更具有生命活力。
4.設計有效作業(yè),唱響數學課堂的“成果曲”
無論是課堂練習還是課堂終了布置作業(yè),都在于檢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練習和作業(yè),都需要學生發(fā)揮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練習與作業(yè)來檢驗自己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學生根據練習任務或者作業(yè)題,充分地調動已有的數學知識,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不僅是對數學概念、公式等的再回爐、再思考的過程,也是不斷促進學生心理能力發(fā)展的過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對于練習以及作業(yè)的設計要把握好“度”,采取梯度式的設計方式,讓學生獲得共同成長,人人實現“跳一跳摘果果”,主動參與解題,主動分析探索,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從而讓學生借助作業(yè)或者練習任務等,能夠消化所學,鞏固所學,達到學以致用的真正目的。而這樣的課堂才算是出彩的,并展現各人最佳能力的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張鴻超.敖特根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探究[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9(4).
[2]左建峰,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數學有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