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平
摘 要:語文是每個學生接觸最早的一個科目,也是幾乎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時刻相關的科目。小學教學階段是學生正式進入學校學習的起始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會對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包含多個方面,其中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與朗讀能力是最為重要的三個方面,在這三個能力中,朗讀能力因為在考查中沒辦法得到體現(xiàn),所以很容易被教師與學生忽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對于朗讀教學的力度,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課堂設計時,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基于學生發(fā)展特點設置合理科學的課堂朗讀教學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朗讀能力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提高,也能讓水平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從中受益,得以提升和發(fā)展。同時,在課堂朗讀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掌握一些實用的技巧,從而使學生更加自信,也對學習活動更加主動和積極。以下從教學模式、課堂主體與課后作業(yè)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如何提升有效性作了一些具體的分析。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培養(yǎng)學生朗讀興趣放在首位
小學生最大的特點是身心發(fā)展不夠完善,他們在理解稍微有些復雜的問題時就會顯得有些困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設計時格外注意這一點,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運用一些不同的手段將比較困難抽象的內容簡單具體化,幫助學生全面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作者思想。只有在充分了解了文章內容與思想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對朗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練習,這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在進行《伯牙絕弦》的朗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正式上課之前問學生一個問題:“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感情都有什么呢?”這時學生會回答親情、友情之類的感情。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再問:“那同學們知道友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嗎?”學生進行一番討論并且作答后,教師接著說:“同學們說友情的最高境界是知己之情。今天啊,我們就要認識兩位這樣的朋友,我們平日所說的知音,就是從他們的故事中演變而來的?!蓖ㄟ^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很快帶學生進入俞伯牙和鐘子期的知音之情中,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更有真情實感。
二、明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總結技巧
無論什么課程的教學都是不能與教材脫離的,朗讀教學亦是如此。在教學具體的朗讀技巧時,教師還需要注意到的問題就是不能一股腦兒將總結好的技巧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在朗讀示范與指導中逐步引導和啟發(fā)學生自己去體會和總結這些規(guī)律。這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與思維能力,也能幫助學生全面理解這些技巧,從而能夠將這些技巧靈活運用。一遍示例之后,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關于文本思想或是朗讀要點的問題,這時教師一定不能立刻將這些問題的答案告知,這樣很可能會扼殺小學生的思維,也不利于他們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先詢問學生自己的想法,然后針對學生想法的可取性與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大致的建議,再帶著學生進行二次或三次朗讀。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示范中,學生會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并予以改正,這對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效率是有很大幫助的。
例如,在進行《沁園春·雪》的朗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一下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看法并在全班同學面前分享。分享結束之后由教師對課文作出示范閱讀,讓學生在教師的閱讀中體會毛澤東對祖國河山的看法與這首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示范閱讀之后,教師可以留幾分鐘作為學生的練習時間,然后讓每個小組派代表朗讀課文。在重復聽別人的朗讀過程中,學生會對文章的思想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使得學生自己朗讀時更具思想與感染力。
三、優(yōu)化課后作業(yè)設計,鞏固課堂教學成果
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一向都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時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作業(yè)設計是否科學合理關系到小學生課下對于知識點的鞏固與掌握程度,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異常重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應當在之前重視字詞積累的基礎上加入朗讀練習的環(huán)節(jié)。現(xiàn)在信息傳遞是非常便利的,教師可以讓學生錄音或者錄制視頻傳到QQ群或直接發(fā)給老師,這種線上溝通的方式不受時空條件的限制,因此是非常便利的。
例如,在布置《走月亮》一課的課后作業(yè)時,除了常規(guī)的字詞積累與課后習題,教師還可以加一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課后練習。在學生將錄制的視頻或音頻傳給教師之后,教師應當認真仔細地去聽每個學生朗讀的每一句話,將他們的共性問題放在第二天的課上統(tǒng)一講解,個別的問題則直接在線上進行單獨輔導。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朗讀實踐中來,更能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加強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與了解。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課堂上的朗讀教學重視起來,改變之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重視課下練習,以學生的具體情況為主要參考進行教學設計。這對小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yǎng)、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朗讀技巧的掌握以及靈活運用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加強都有莫大的幫助,也就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效率,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世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J].學周刊,2019(12).
[2]徐艷.語文朗讀教學方略談[J].文學教育(上),2019(3).
[3]黃宏桂.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
[4]席瑞.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J].榆林科技,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