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
最近,瑞典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華為參與5G建設。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看上去,是堂而皇之的“國家安全”。在2020年10月20日,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PTS),禁止參與5G頻譜拍賣的企業(yè)使用華為的5G設備,正在使用的設備則必須在2025年初之前完成更換。
然而,面對媒體的再三追問,瑞典的網(wǎng)絡安全專家們無法拿出關于中國供應商5G設備存在安全漏洞的任何證據(jù)。瑞典國家電視臺2020年10月16日報道稱,沒有一家受訪的瑞典運營商認為華為設備存在安全問題。
顯然,“國家安全”這個理由并不能令人信服。
并非巧合的是,就在瑞典宣布禁用華為5G設備之際,瑞典薩博集團和美國之間簽署了7.7億克朗(約合人民幣5.8億元)的軍售大單。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各盟友國禁用中國公司5G,導致華為受到嚴格審查,雖然一些歐洲大型電信運營商對“華為禁令”持反對態(tài)度,但有的歐洲運營商還是依從了。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信息是,華為5G在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愛立信的總部便設立在瑞典。2000年華為在瑞典設立研發(fā)中心,與愛立信同在斯德哥爾摩北郊的Kista科學園。
隨著2020年8月簽訂第100個商業(yè)合同,愛立信迎來一個5G里程碑。這幾個月以來,這家瑞典公司一直在努力證明,比起華為自己并不遜色。而華為經(jīng)營了20多年歐洲市場出現(xiàn)了萎縮的趨勢。
國際關系講究對等原則,也就是俗話說的“一報還一報”,這個理論體系,貫穿了國際游戲的始終。
如果瑞典最終以“國家安全”名義來限制華為,那么相應的,中國也可以“國家安全”名義發(fā)起反制瑞典公司,將其設備從中國移除,那么愛立信、ABB、阿斯利康、伊萊克斯、宜家等瑞典企業(yè)都要掂量其在華的存在,是否還能繼續(xù)“營業(yè)”?
其中通信行業(yè)的公司,受到的直接“打擊”要更大一些。以瑞典電信巨頭愛立信為例,它僅在中國的5G市場就占有10%以上的份額,且從三大運營商處獲單。若按照瑞典方面的邏輯,這些“滲透”到中國通訊網(wǎng)絡中的瑞典設備,都可能有所謂“國家安全”之虞,都應該被掀起、移除。
同樣的,瑞典國際工程與技術巨頭ABB集團的自動操作系統(tǒng)和自動化解決方案,在中國的業(yè)務近年也是突飛猛進,如今已是很多核心企業(yè)產(chǎn)線和服務中的一部分。若按照對等原則,比照瑞典以“國家安全”理由,ABB在華的自動化產(chǎn)線,是否都應該被移除?
人們說,網(wǎng)絡是有記憶的。而國際關系,又何嘗不是如此。
全球僅有幾家企業(yè)活躍于5G技術的開發(fā)領域。除中國設備技術提供商占有一席之地,其余主要三家包括北歐的愛立信和諾基亞等。
5G將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毋庸置疑,也必然是在全球合作之下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而國際關系,首先是從國際合作開始的,這也是國際關系中的良好生態(tài)。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日前在瑞典主流媒體《今日工業(yè)報》發(fā)表署名文章說,5G不是華為的獨創(chuàng),也不是華為的獨唱,而是華為與瑞典愛立信、芬蘭諾基亞等跨國公司合作的產(chǎn)物。正是華為、愛立信和諾基亞等跨國公司既競爭又合作,才促進了當今5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換言之,瑞典愛立信等公司在與華為的合作中,也是受益多多。
沒有華為,瑞典的5G之路走起來將會繞很遠。
但國際關系又是講對等原則的,這既是博弈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瑞典希望既能與美國做成這筆生意,又能毫無代價地擠壓華為,但是,這很可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等來的將是中國對一眾瑞典企業(yè)的對等反制,和來自民眾的反感與厭棄,這些瑞典企業(yè)亦將最終失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