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昌平
離武漢解封有半年了,中國也早已控制住了疫情。2020年的國慶、中秋長達8天的長假期間,海量人員流動、景點人員爆滿,卻沒有導致疫情的發(fā)生,這已經(jīng)證明了這點。疫情控制很成功,國家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表彰,很了不起,值得慶祝。
要我打分,我給85分。
雖然成績是主要的,但也難掩疫情初期的一些失誤、混亂、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外人看不到,但作為一線專家成員,經(jīng)歷了從開頭到結尾的全過程,住院后也接觸了廣泛的社會和疫情信息,包括在一線工作的同事、親戚、朋友、病人,我還是很有感觸的。有些教訓是值得以后反省的,雖然有對突發(fā)疾病的認識不足,但也有些處理和工作方式還值得改進。
作為一個專家成員,同時也是一個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看法,首先新冠肺炎的表現(xiàn),與流感明顯不同。
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 癥狀不一樣。流感以上吸呼道為主,新冠肺炎很少出現(xiàn)卡他癥狀(流涕、鼻塞、打噴嚏);其次,兩者傳染性不一樣。新冠病毒比流感的傳播力強多了。第三是兩者引起肺炎的概率不一樣。流感也可以引起肺炎,但遠遠少于新冠病毒。
另外,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與非典(SARS)或禽流感肺炎也有明顯區(qū)別。新冠肺炎沒有后兩者兇險,大部分是輕癥,還有比較多的無癥狀感染者或普通型,只有少部分是重癥,對于老年體弱、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危險性極大。這也是導致人們特別是在國外,對新冠病毒不那么重視、不恐懼的原因。
最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也沒有SARS或禽流感高,大致在1%-2%左右。武漢初期的死亡率不能說明問題,因為當時存在醫(yī)療擠兌的情況,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時的診治,它的死亡率是偏高的。
新冠肺炎的治療,中國陸續(xù)出臺了很多版方案。無外乎就是抗病毒治療、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對癥支持治療,以及一些特殊治療,比如呼吸支持的氧療:吸氧、無創(chuàng)呼吸機、有創(chuàng)呼吸機甚至ECMO(體外膜肺氧合),還有血漿療法等。
疫情中大眾或媒體最關心的就是特效藥。而這個是我最不關心的。因為目前不存在特效藥。
有一天可能會研發(fā)出特效藥,但是不能指望在幾個月的短時間內研究出來。這不符合西藥研發(fā)規(guī)律,太不現(xiàn)實了,除非運氣爆棚。還有可能,我們永遠沒有特效藥。很多病毒都是沒有特效藥的,SARS有特效藥嗎?沒有。
但是沒有特效藥也沒有必要失望恐慌。我們平時也有病毒性肺炎的病例,醫(yī)生已經(jīng)有很多經(jīng)驗和手段來控制病情。
在新冠肺炎治療中,關于激素在病毒性肺炎治療中的應用頗多爭議。
一般的病毒性肺炎治療中,都會用到激素,這次新冠肺炎也有很多患者用了激素。從目前的報道看,激素在重癥患者的治療中有確定性的效果,它能明顯降低死亡率。
用激素,往往醫(yī)生的經(jīng)驗最重要。什么時候用,用多大劑量,什么時候加量、減量,用多長時間?這些都是比較關鍵的。
我的觀點是,當病人病情比較嚴重,或者病程進展得比較快,就應該用。初期使用劑量不大;如果病情持續(xù)加重,可以考慮加量;如果病情有穩(wěn)住的跡象,則可以減量。總的療程不要太長,用時偏早些,不見得非要等到發(fā)展成重癥了再用,那時效果不一定好。
用激素沒有必要恐慌。人們害怕激素,是因為SARS時,有的病人病情很重,用的激素量大、時間長,用量可能是現(xiàn)在兩倍、三倍、四倍,甚至更多,少數(shù)獲救的病人發(fā)生了嚴重的后遺癥,比如股骨頭壞死,這使激素使用慎之更慎,有些醫(yī)生也擔心。
但是在呼吸內科,醫(yī)生平時都會用激素,效果很好。這次武漢疫情期間,激素使用的時間不太長、劑量不太大,我也用了,基本上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所以新冠肺炎的激素使用與SARS是不一樣的,更為謹慎。
另外,病毒性肺炎感染都是會自愈的,沒有特效藥。我認為,最好藥物就是健康、強壯的身體,吃好、休息好、心態(tài)好,這樣才能幫我們在一個星期左右的危險期挺過來。
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我認為主要是五個方面:隔離、檢測、防護、治療、疫苗。最重要的是前三個方面,做到了,就能控制疫情。
隔離,該隔離的都要隔離,包括密切接觸者、無癥狀感染者和所有病人。檢測,是要快速及時,應檢盡檢,這樣有利于做到盡快隔離和追蹤。防護,必須到位,做好防護才能減少傳播和感染。
治療也重要。病人治好了可以減少傳染,也是對患者個體身體及生命的尊重和保護。而疫苗只是一種遠期的控制手段。它的大規(guī)模應用不是一年之內的事情,最快也要一年半到兩年左右,而且還要看有沒有副作用、效果怎么樣。
持續(xù)了近一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從新冠肺炎對患者的影響看,在很長時間之后,有的達到半年以上,很多患者都會有體力下降、疲倦、胸悶、活動后氣促等的現(xiàn)象,這些情況會隨著時間逐漸減輕。
少數(shù)肺部感染嚴重的患者會有肺部纖維化。大部分不重,影響不大,極少數(shù)肺炎難以吸收的會比較嚴重。
疫情對人們心理、精神上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這類病人不是很多,但也不少。有的不是很重,大部分的心理障礙是輕度或中度的。有些新冠肺炎病人,走不出來,擔心很多,總是擔心自己會不會復發(fā)、肺部好了沒有等,這些問題也應及時就醫(yī)。
關于新冠肺炎“復陽”,大家很關心。所謂“復陽”,是指患者治愈出院,再次進行核酸檢測,發(fā)現(xiàn)呈陽性的情況。這些人無任何癥狀、無CT異常的表現(xiàn),只是核酸呈陽性。我分析這大多數(shù)是假陽性,原因可能是,在檢測取樣時,鼻咽拭子刷到了殘留的死亡病毒片段。
也有極少數(shù)病人,剛出院才又復陽的情況,可能是真陽性。嚴格來講,這種情況不能歸于復陽,而是患者本來就沒有完全治愈,只是湊巧連續(xù)兩次核酸檢測陰性。這有取樣不到位的可能性,比如鼻咽拭子刷位置淺了,或是刷的時間不夠。
核酸檢測取樣的準確性很重要,這也是出院后還要隔離兩周的原因。當然,“復陽”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出院之后再次感染。這種情況在國外或許有,不過中國已經(jīng)在短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基本可以排除。
北半球又進入秋冬季,這是呼吸道疾病猖狂的季節(jié),濕冷天氣下,新冠病毒更易存活。
歐洲最近疫情大幅反彈。其實,它們仍處于疫情第一波,還不到第二波,此前也只是某些歐洲國家有時候明顯好轉過。只是有時手段強一些,控制得好一點,但一直沒有控制住。少的時候每天也有幾百一千例,那怎么能說第一波結束呢?
相對來說,控制比較嚴格的是韓國,但也沒有清零過??傮w而言,國外很嚴重。中國要謹防輸入性病例。
新冠病毒最可怕的是傳染性強,特別是無癥狀感染者和潛伏期的病人就能傳染,偷偷摸摸地、不知不覺地傳染,最終,病人會很多。無癥狀的時候傳染性不強,但隱蔽性強。我認為,全球還有大量的無癥狀感染者或輕癥患者沒有被發(fā)現(xiàn)。
中國的疫情已經(jīng)控制住,很久沒有新增本土感染了。出現(xiàn)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極小。
即使在國內出現(xiàn)第二波,表現(xiàn)大多數(shù)是散在的、局部的、小范圍的。在中國再次暴發(fā)流行的可能性極小。因為從政府、大眾各個層面都非常重視,也有決心和經(jīng)驗,會及時、快速地發(fā)現(xiàn)和控制住。武漢疫情之后,北京、新疆、吉林等地方也出現(xiàn)過局部的流行,通過嚴格的追蹤隔離、大規(guī)模的檢測,有時是多次反復地檢測,局部地區(qū)的全民防護,疫情都被很快控制住。所以我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還是很有信心的。
中國以后主要的和長期的風險,是入境者。因為國外的疫情很重、仍在蔓延中,而且看不到盡頭,我們也不得不長期同國外打交道,所以我們只能嚴格做好入境者的管理,以及進口冷凍食品的檢測檢疫。當然,作為國人,須盡量減少出國,在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同時,也要提高警惕,注意適當防護。
防護的時候沒必要緊張,有些措施也不能過度。比如現(xiàn)在很多城市還在掃健康碼,其實已經(jīng)不太必要,因為中國本土已經(jīng)幾個月沒有新增病例了,只有少數(shù)的入境者是紅碼,但他們也要在入境第一時間接受隔離;在低風險地區(qū),人們都持有綠碼了,所以有些措施也應該隨著情況的好轉逐步調整。
(編輯: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