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燕
(廣東石油化工學(xué)院文法學(xué)院,廣東茂名525000)
茂名地區(qū)的客家話是明末清初以來閩西和粵東、粵北客地的居民直接或間接地向粵西移民而逐漸形成的,分布在高州、信宜、化州和電白轄下的一些鄉(xiāng)鎮(zhèn)。茂名地區(qū)的客家話有“大涯?ai”和“細(?。┭?ai”之分,“大涯?ai”指使用人口較多且集中,受粵語影響較小,較為純正的客家話;粵客居民穿插雜居,受粵語影響大,因而成分不純正的稱為“小涯?ai”?;莸奶m山、中垌、新安為純客鎮(zhèn),而信宜的茶山、前排、合水和電白的沙瑯、望夫、那霍等地客語較純[1]。
為研究茂名地區(qū)客家話受本地粵語方言的影響和變異情況,本文選取茂名地區(qū)的幾個客家方言點:化州中垌、高州根子、信宜洪冠和電白沙瑯,通過和梅縣客家話的語音比較,揭示變異程度和規(guī)律。
本文發(fā)音人情況:劉瑞華(1960年出生,信宜洪冠人),李茂林(1940年出生,化州中垌人),何光炎(1949年出生,高州根子人),吳永平(1983年出生,電白沙瑯人)。
梅縣客家話古非組聲母一部分保留讀重唇(雙唇)音[2],但茂名客家話大部分已經(jīng)讀唇齒音f,如表1所示。
表1 幫組聲母
化州中垌端母受化州粵語影響讀濁內(nèi)爆音“?”,其他基本和梅縣一致,如表2所示。
表2 端組聲母
化州中垌大部分受化州粵語影響讀成t、th,高州信宜電白還是和梅縣都讀ts、tsh/t?、t?h,如表3所示。
表3 精組聲母
古心母、書母、生母:茂名地區(qū)客家話古心母都讀邊擦音?,古書母都讀舌尖擦音s/?,古生母大部分讀?,少部分讀s/?;梅縣古心母、書母、生母讀成s,如表4所示。
表4 古心母、書母、生母
高州信宜電白都有受粵語影響把見組聲母讀成f和h的現(xiàn)象,梅縣客家話都讀k、kh,如表5所示。
表5 見組聲母
電白和梅縣都讀成h,中垌、根子、洪冠有的曉母匣母字讀成?或者j,如表6所示。
表6 曉組聲母
古從母、邪母:化州受粵語影響讀成th,其他三處和梅縣基本讀送氣塞擦音?h/?h,高州信宜個別字讀成不送氣?,應(yīng)該是受當(dāng)?shù)鼗浾Z影響,如表7所示。
表7 古従母、邪母
客家話送氣音豐富,古全濁聲母字,今逢塞音、塞擦音,不論平仄多讀送氣清音[3]。茂名地區(qū)的客家話保留了這一特點。如“備、辦、部、別、白、薄、卜”,讀 ph,如表8所示;“惰、定、代、大、地、踏、達、奪、狄、笛”,讀 th,如表9所示;“住、寨、漸、造、座、雜、澤、絕、直、疾”,除化州中垌個別字受粵語影響讀“th”外,其余地方都讀 tsh/?h,如表10所示;“件、勸、儉、去、舊、及、杰、極、局”等字,讀 kh,如表11所示。
表8 古全濁聲母字(一)
表9 古全濁聲母字(二)
表10 古全濁聲母字(三)
表11 古全濁聲母字(四)
蟹攝:基本和梅縣一致,讀成“ai”或“oi”(粵西讀 ?i),只有個別字如“泥”讀成“ε”,信宜洪冠更是已經(jīng)讀成和粵語一致的“n?i”,如表12所示。
表12 蟹攝
遇攝:梅縣讀“?”,粵西各地讀成“u”或“i”,如表13所示。
表13 遇攝
茂名各地果攝一等開口與效攝一等開口韻母相同[4],梅縣果攝開口一等讀o,效攝開口一等讀au[5],如表14所示。
表14 果攝一等開口、效攝開口一等
梅縣客家話遇攝一等(精莊組有些字例外)以及三等的非組、知章組與流攝知章三等韻母相同[6],但是茂名地區(qū)客家話不同,如表15所示。
表15 遇攝一等、三等非組、知章組與流攝知章三等韻母
古次濁上聲字,今讀陰平,如表16所示。
表16 古次濁上聲字
古全濁上聲字,部分今讀陰平,如表17所示。
表17 古全濁上聲字
通過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的對比,發(fā)現(xiàn)茂名地區(qū)客家話語音中保留了客家話顯著的語音特點[4]。(1)送氣音豐富,古全濁聲母字,今逢塞音、塞擦音,不論平仄多讀送氣清音;(2)古次濁上聲字和古全濁上聲字,大部分今讀陰平。但是受周邊粵語的影響,也出現(xiàn)了一些變異現(xiàn)象。如:茂名各地區(qū)的客家話非組聲母很多已經(jīng)讀成f;各地的客家話都有邊擦音?;化州客家話出現(xiàn)濁內(nèi)爆音?、?;高州和信宜客家話有韻母y;果攝一等開口與效攝一等開口韻母相同等。
通過和梅縣客家話語音比較,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jié)論:(1)茂名地區(qū)客家方言保留了客家方言的基本語音特點;(2)茂名地區(qū)的客家方言是一種受周邊方言(主要是粵語)影響比較大的方言;(3)粵西客家方言內(nèi)部并不完全一致。其中純客話區(qū)變化相對較小,雙語區(qū)變化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