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蓓蓓,方亮
天津市胸科醫(yī)院 (天津 300222)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氧、缺血發(fā)生壞死,引起心前區(qū)疼痛、心悸、猝死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準確診斷冠心病對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臨床常采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確診該疾病,通過掃描可顯示血管細節(jié),明確血管病變[1]。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系統(tǒng)通過光學干涉、紅外線技術獲取冠狀動脈組織成像,分辨力較高,有助于臨床醫(yī)師了解冠狀動脈病變的具體情況。本研究旨在探討OCT系統(tǒng)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齡46~75歲,平均(60.36±6.21)歲;合并癥,高血壓18例,高脂血癥22例,糖尿病13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病變狹窄程度<90%;(2)病變位于回旋支、前旋支、右冠狀動脈中斷;(3)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心力衰竭;(2)腎功能障礙;(3)心律失常;(4)左主干病變;(5)完全閉塞病變。
CTA檢查:囑患者檢查前4 h禁飲、禁食,檢查前1 h測量心率,若心率>80次/min,則予以石酸美托洛爾25~50 mg,確保心率降低至70次/min以下;采用飛利浦256排CT機,管電壓120 kV,層厚0.625 mm,螺距0.24,旋轉時間0.27 s,重建間隔0.5 mm,矩陣512×512;掃描前,經(jīng)肘正中靜脈注射碘海醇20 ml,連續(xù)掃描升主動脈根部層面,1幀/s,測量血管造影劑峰值濃度,明確掃描觸發(fā)閾值;團注造影劑5.0~5.5 ml/s,造影劑注射完成后,注射0.9%氯化鈉注射液,升主動脈血管內(nèi)血管造影劑峰值濃度>設定閾值時,觸發(fā)掃描,囑患者屏氣10 s,完成心臟掃描。
OCT檢查:囑患者檢查前4 h禁飲、禁食,檢查前1 h測量心率,若心率>80次/min,則予以石酸美托洛爾25~50 mg,確保降低心率至70次/min以下;采用美國Lightlab Imaging Inc公司的ILUMIEN POTIS OCT系統(tǒng),3F穿導絲球囊導管為OCT導管,51例經(jīng)股動脈途徑檢查,17例經(jīng)橈動脈途徑檢查;目標血管開口部位放置指引導管,將指引導絲經(jīng)指引導管送到目標血管遠端,將Helios球囊沿導絲跨過冠狀動脈病變,送至病變遠端;退出引導絲,連接成像導絲與OCT成像系統(tǒng),送入成像導絲;將成像導絲經(jīng)球囊送到病變遠端,將Helios球囊退至病變近端;用肝素鹽水勻速沖洗3 s,0.5 ml/s,在病變近端部擴張Helios球囊,阻斷血流;在肝素鹽水勻速灌注下用OCT儀檢查,通過自動回撤系統(tǒng)采集血管節(jié)段圖像,回撤速度1.0 mm/s。
以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比較CTA、OCT對冠心病的診斷效能。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CAG檢出陽性42例、陰性26例。OCT診斷冠心病的靈敏度、陰性預測值、準確度均高于CT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方法的診斷特異度、陽性預測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3。
表1 CTA診斷結果(例)
表2 OCT診斷結果(例)
表3 兩種診斷方法的診斷效能比較
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堵塞是引發(fā)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有研究顯示,70%左右的冠狀動脈綜合征是由血栓或斑塊破裂導致冠脈狹窄、堵塞而引起的[2]。因此,冠狀動脈管腔病變檢查是診斷冠心病的主要方式。CAG是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但部分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無明顯狹窄病變,可能會導致誤診。有研究指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fā)生與纖維帽較薄的不穩(wěn)定斑塊密切相關[3]。CAG、CTA對不穩(wěn)定斑塊的檢查存在一定局限性。而OCT以紅外光為介質,分辨力可達10~20 μm,組織穿透深度超過2~3 mm,可精確測量纖維帽厚度、冠狀動脈內(nèi)膜基質,探測斑塊成分,分辨斑塊是否存在纖維帽破裂、斑塊表面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等。斑塊表面為薄纖維帽,纖維帽<65 μm時,易被炎性細胞浸潤,發(fā)生破裂。OCT分辨力高,達10 μm級別,可觀察到直徑<65 μm的薄纖維帽形態(tài)變化,有助于診斷斑塊破裂情況。在斑塊形成初期,管腔狹窄度較小,斑塊形成、炎性細胞浸潤導致血管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引起血流動力學變化,易引起斑塊破裂[4]。
OCT是一種可顯示斑塊中巨噬細胞成像的腔內(nèi)影像技術,通過巨噬細胞對光信號強反射作用,檢測纖維帽內(nèi)巨噬細胞密度,OCT圖像表現(xiàn)為低信號區(qū)域中薄高信號條帶。有研究發(fā)現(xiàn),纖維帽O(jiān)CT信號強度離散性與巨噬細胞浸潤程度有關,局部巨噬細胞含量超過10%時,OCT檢測靈敏度、特異度可達100%[5]。本研究結果顯示,OCT診斷冠心病的靈敏度、陰性預測值、準確度高于CTA,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運用OCT系統(tǒng)診斷冠心病病變,可提高診斷靈敏度、陰性預測值、準確度,增強診斷效能。但OCT以紅外光為光源,易受血液干擾;同時,OCT檢查需阻斷血流,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本研究在檢查時有1例患者出現(xiàn)一過性心率升高,因此在檢查時動作應盡量細致、輕柔,以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運用OCT系統(tǒng)診斷冠心病病變可提高診斷靈敏度、陰性預測值、準確度,增強診斷效能,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