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祥
【摘要】目的:分析MRI在肺炎鑒別與診斷方面的應用價值。方法:病例選擇時間:2017年4月-2019年4月,將50例肺炎患者納入A組,將50例肺結核患者納入B組,所有患者均實施MRI檢查,分析兩組患者檢查結果。結果:A組與B組患者在T1WI、T2WI病變/脊髓信號比方面有明顯差異(P<0.05);肺炎實變ADC值大于結核實變ADC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MRI在肺炎、肺結核鑒別診斷方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為患者的盡早干預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MRI;肺炎;肺結核;鑒別診斷;ADC
【中圖分類號】R563.1?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4.210
肺炎是最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且病情反復發(fā)作,影響患者肺功能,嚴重的肺炎可引起相關并發(fā)癥,比如肺水腫、感染性休克、敗血癥、支氣管擴張等,加重患者病情。肺結核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同樣會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肺炎、肺結核都屬于感染性肺部疾病,痰液檢查對肺炎、肺結核診斷鑒別有一定的價值,但是部分患者發(fā)病后存在發(fā)熱、無力表現(xiàn),無咯血、咯痰,此時痰液檢查受到影響。目前影像學檢查方法是肺炎診斷的常用方法,臨床對其診斷中關于X線檢查、CT檢查的研究報道較多,關于MRI在肺炎診斷以及與相關疾病鑒別診斷方面的應用報道較少,對此,本文結合我院接診的肺炎、肺結核患者,對其MRI鑒別診斷資料予以分析,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選擇時間:2017年4月-2019年4月,將50例肺炎患者納入A組,將50例肺結核患者納入B組,A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5.50±4.28)歲。B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5.45±4.30)歲。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MRI檢查,有完整的影像學調(diào)查資料,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較小,滿足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MRI檢查,檢查儀器為Philips Intero 1.5T MRI,有配套的體部相控陣表面線圈,仰臥位實施檢查,檢查前調(diào)整呼吸,掃描序列包括T1WI、T2WI、DWI,主要參數(shù)如下:FOV=3300,TE=900ms,TR=2200ms,層厚=6mm,層間距=1.5mm,256×256矩陣。DWI檢查中b值選擇0、500s/mm2以及800s/mm2。檢查完成后將影像學資料發(fā)送到工作站,然后通過工作站予以處理,根據(jù)影像學檢查資料所見作出判斷。
1.3觀察指標
(1)不同患者病變/脊髓信號情況。
(2)不同患者ADC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x±s表示,x2檢驗;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同患者病變/脊髓信號情況
A組患者T1WI為(1.054±0.100),T2WI為(1.259±0.048);B組患者T1WI為(0.950±0.118),T2WI為(1.436±0.055),差異性分析t=4.754/17.144,P=0.000/0.000,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不同患者ADC情況分析
A組患者ADC為(1.640±0.181)×10-3mm2/s,B組患者ADC為(1.369±0.154)×10-3mm2/s,差異性分析t=8.301,P=0.000,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目前臨床有多種方法可用于各類疾病的診斷,而不同檢查方法在具體應用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局限性,因而通過多種診斷方法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提高臨床相關疾病輔助診斷方法的多元化,降低漏診、誤診風險。
肺炎、肺結核疾病都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兩者在癥狀表現(xiàn)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需要借助一定的醫(yī)學手段進行鑒別。MRI作為一種重要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其有多參數(shù)診斷優(yōu)勢,同時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在胸部良性病變、惡性病變診斷方面應用較多,但是關于MRI診斷肺炎、肺結核的研究較少,可能與MRI檢查費用較高、基層無法滿足檢查條件等有關。
MRI檢查方法的軟組織高分辨率使得其在肺炎、肺結核診斷中能夠顯示不同患者胸膜、淋巴,判斷其有無受累情況。肺炎患者經(jīng)過MRI檢查可見病灶邊緣模糊不清,整體信號不均勻,浸潤情況下會影響信號表現(xiàn);肺結核患者在MRI檢查后可見肺結核邊緣清晰,信號較均勻,病灶內(nèi)部可能存在支氣管氣相表現(xiàn)。分析不同影像學表現(xiàn)差異,肺結核通常病情較嚴重,肺部結構受損明顯,多存在干絡樣壞死,使得MRI檢查中信號均勻;肺炎患者病變區(qū)域為炎性細胞、滲出液等,肺部結構等受到影響較小,檢查中存在不均勻信號。
從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方面分析,肺結核與肺炎患者在T1WI、T2WI病變/脊髓信號情況方面有明顯不同,同時在ADC參數(shù)方面,肺炎、肺結核也有不同,提示MRI可用于肺炎、肺結核等鑒別診斷,依靠相關參數(shù)作為肺炎、肺結核鑒別的參考。MRI檢查中除了常規(guī)T1WI、T2WI外,DWI參數(shù)的選擇對鑒別診斷肺炎至關重要,不同肺炎因為病變類型不同,影響到水分子擴散,使得ADC方面出現(xiàn)差異,并根據(jù)差異用于診斷鑒別。
黨保華等[2]指出在中央型肺癌及阻塞性肺改變診斷與鑒別方面,重視動態(tài)增強MRI的應用,較常規(guī)MRI檢查序列,鑒別診斷價值更高,有明顯的應用優(yōu)勢。當然MRI檢查中費用較高,且部分地區(qū)無法開展MRI,因而對不同肺炎、肺結核等能夠有效診斷鑒別的情況下可選擇常規(guī)方法,而對于部分高度懷疑,但是不容易做出鑒別的可選擇MRI檢查方法。
綜上所述,MRI在肺炎、肺結核鑒別診斷方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為患者的盡早干預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1]郝崇志,吳偉鋒.對肺結核、肺炎患者使用MRI彌散加權成像鑒別診斷的作用[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0,4(19):103-105.
[2]黨保華,趙鑫,張小安.動態(tài)增強MRI在區(qū)別中央型肺癌及阻塞性肺改變中的價值[J].磁共振成像,2019,10(03):19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