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洪
【摘要】在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初中數學課程更重視的是學生對數學概念以及應用題解題方法的積累,學生在面對問題時照搬公式,缺少創(chuàng)新性和思考性。而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對初中數學教學目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了提升學生的學科成績外,還要注重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拓展思維領域,培養(yǎng)思維意識,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诖?,本文將詳細論述激發(fā)與引導學生思維意識的主要方式方法,望予以借鑒。
【關鍵詞】數學教學;思維引導;素質教育;學科成績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170-01
現代社會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因此在開展基礎課程教育時,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意識,這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也是作為每名教育工作者最基礎的工作。
1.創(chuàng)造具有趣味性的教學課堂
若想達到激發(fā)和引導學生思維的教學目標,最為重要的是要提升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熱情,如此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個人思考與小組討論的任務當中,不斷鍛煉他們的思維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意識。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從創(chuàng)造趣味性課堂作為切入點,對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利用微課、翻轉課堂、創(chuàng)造情景模式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更為輕松和有趣的氛圍下學習數學概念、理論知識以及解題技巧等,逐漸擴展思維領域,探究更為深入的知識。以人教版《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為例進行分析,在講解相關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將班內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選定一個調查的題目分別對全班的學生以及各個小組的學生進行調查,例如”喜歡的動物“等,并將所收集到的數據形成統(tǒng)計圖。這樣的教學方法,選擇了更為貼近學生生活的角度,由學生自主調查實踐,讓學生能夠從調查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并像海綿一樣源源不斷地收集水分,感受更為廣闊的知識海洋。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靈活根據不同單元知識內容的性質和特點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增加教學活動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意識,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
若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意識,首先要做的便是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數學教師逐漸放松對學生的指導和引領,讓學生能夠自主、自發(fā)地對問題進行多角度分析和思考,如此才能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思維能力。
2.1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大膽質疑
學生對問題進行質疑表明學生正在思考。在應試教育模式中數學教師是教學課堂中絕對的主導者,主導教學內容的講授、教學節(jié)奏的進行以及教學結果,而學生只能跟隨數學教師的節(jié)奏進行被動式的聽講和記憶。但是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性質較為特殊,講求的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在這樣壓抑的、禁錮的模式下成長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勢必會對未來的成長造成影響。為了有效應對此種現象,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大膽猜想和質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以“三角形”為例進行分析,針對“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為180°”的定理,讓學生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免會發(fā)出質疑,此時數學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沿著他們的思路對這一定理進行推理和驗證,判定這一定理是否正確,為何正確,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記憶。讓學生畫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并用三角尺量出三個內角的和并相加,并將所有的三角和進行對比。在對比中發(fā)現,無論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還是鈍角三角形,它們的內角和均為180°,由此證明該定理正確。
2.2一題多解
數學知識具有發(fā)散性特點,很多問題的答案雖然統(tǒng)一,但是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其解題思路卻多種多樣。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意識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禁錮,往往遵循教師教授的技巧去解決數學應用題目,缺少了獨立思考的意識,這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因此,為了解決此種現象,數學教師可以選擇典型的一題多解的應用題目,為學生展示不同角度的解題思路,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豐富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為學生打開全新的數學大門。
3.設置問題障礙
逆向思維是學習數學知識時一種重要的思考模式,不僅能夠延伸思維領域,同時也能夠以全新的、不同的角度帶領學生走近新奇的世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思考。因此,數學教師可以選擇帶有逆向思維的題目讓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按照原本的解題思路進行思考和嘗試解答,當學生運用正向思維無法解答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逆向思維,并運用逆向思維去解答問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逆向思維的魅力,從而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以《有理數》為例進行分析,有四個有理數,3,4,-6,10,將上述幾個數字進行四則運算,保障每個有理數參與運算的次數僅為一次,使得最終的結果為24,求運算公式。若是從正向思維思考,四組數字的組合排列方式高達十幾種,過程繁瑣且耗時較長。若是從逆向思維思考,設想24=3x8,并計算如何講剩下的三個數字等于8,如此便能保證公式兩邊相等,因此公式為3(4-6+10)=24.
結束語:綜上所述,初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引導和激發(f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作為數學教師需要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不斷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邱練書.數學新課程教學中學生思維的激發(fā)與引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7):223-224.
[2]蘇莉寧.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及提高[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8,000 (010):P.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