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義 周云兆
摘 ?要:呼吸控制一直被各種傳統(tǒng)訓練方法所重視,成為體育鍛煉、修身養(yǎng)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傳統(tǒng)功法的沒落,呼吸技術的普及與創(chuàng)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而國外呼吸康復發(fā)展迅速。隨著我國人們對自身健康水平的逐漸重視,以及各種體育宏觀政策的發(fā)布,體育鍛煉中的呼吸技術逐漸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肺是氣體交換的臟器,呼吸練習能加強肺臟的氣體交換,增加肺活量,促進新陳代謝,對呼吸系統(tǒng)的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因此本文通過搜索相關文獻,進行文獻歸納整理,對體育鍛煉中呼吸控制的發(fā)展進行探究。研究認為,呼吸練習的重要性依然體現在人們日?;顒雍腕w育鍛煉中,對于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都有明顯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鍛煉 ?呼吸控制 ?氣體交換 ?發(fā)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8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9(a)-0055-03
Abstract: Breath control has been paid great attention in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 I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mind cultivation. With the demise of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the popularity of breathing techniques and innovation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abroad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attention of Chinese people to their own health level, as well as the release of various sports macro policies, breathing technology in physical exercis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 lung is a gas exchange organ. Breathing exercises can strengthen the gas exchange of the lungs, increase lung capacity, promote metabolism, and have good effects on respiratory diseas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earches for related literature,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breathing control in physical exercise.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the importance of breathing exercises is still reflected in our daily activities and physical exercises, which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Physical exercise; Breath control; Gas exchange; Development research
人自出生開始便同外界世界進行氣體交換,通過口鼻呼吸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呼吸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大多進行的是無意識呼吸,非主觀控制呼吸的模式。近些年,我國呼吸相關慢性疾病患病率與住院率增長顯著,迫切需要切實有效的預防治療方案[1]。體育鍛煉中重視呼吸控制的作用,將呼吸同身體練習相結合十分必要。
1 ?科學解釋呼吸運動
傳統(tǒng)功法認為可以通過呼吸調節(jié)活六關,即肩、肘、腕、胯、膝、踝,促使氣血流通,對關節(jié)炎、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疾病有良好的醫(yī)療作用。呼吸這一功能是人從出生到死亡一直伴有的,呼吸功能缺陷以及任何影響正常呼吸的不良因素都將給人體帶來巨大的危害。
單個呼吸過程分為3個部分,即吸氣、呼氣、屏氣。當人體吸氣時,膈肌和肋間肌收縮,胸廓擴張,膈頂下降,胸腔內負壓減小,外界新鮮空氣經氣道進入肺泡,氧氣透過肺泡壁進入毛細血管,而毛細血管內由組織新陳代謝而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到肺泡內。人體呼氣時,膈肌及肋間肌松弛,胸廓依靠彈性回收,二氧化碳經氣道排出體外。屏氣即抑制呼吸,主動或被動抑制呼吸。人體正是依靠不停地呼吸進行氣體交換,維持生命,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2 ?呼吸控制
日常生活中呼吸經常是一種非意識活動,它可以被有意識的控制,因此大腦存在控制呼吸的機制[2]。這種控制行為出現在生存需要中,如通過深呼吸使緊張的情緒放松;延長屏氣時間進行自由潛水;健身中,一個動作的完成是呼氣和吸氣交換的過程。呼吸控制是一項復雜的生理學課題,通過研究感受器、呼吸中樞、效應器之間相互關系,發(fā)現呼吸生理處于精密的控制之下,對人類生活質量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多年來國內外諸多研究者致力于呼吸控制機理的研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致力于如何精確地進行呼吸控制。
呼吸控制系統(tǒng)包括以下3個方面:(1)傳感器——機械受體與化學受體;(2)呼吸中樞——延髓、腦橋、大腦皮層等;(3)效應器官——呼吸肌、膈肌、肋間肌、咽喉肌肉、腹肌等。
呼吸中樞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產生呼吸節(jié)律和控制呼吸的神經細胞群,分布在大腦皮層、間腦、腦橋、延髓和脊髓等各級部位,參與呼吸節(jié)律產生和控制,共同實現正常的呼吸運動。傳感器接受刺激,將接收到的信息傳至呼吸中樞,呼吸中樞對傳感器所傳送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對效應器進行刺激,效應器完成呼吸行為。神經中樞作為核心區(qū)域,對呼吸行為順利完成以及精確程度起關鍵作用,在一定條件下,由呼吸中樞引起的效應可以沿中樞神經系統(tǒng)廣泛擴散,對其他器官機能進行影響,如心血管、消化、脊髓及軀干的運動中樞等[3-4]??梢姡粑袠幸l(fā)的呼吸行為對全身活動同樣起到相應的作用。
3 ?呼吸控制在發(fā)展中的應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主要以自然呼吸法進行呼吸。通常不考慮呼吸方式的選擇與呼吸的控制,也不強調呼吸方式與具體動作相結合,但近些年越來越多運動注重同呼吸相結合,如跑步項目的呼吸技術,眾多技擊類項目在發(fā)力瞬間的屏氣行為等。雖然各類各樣的呼吸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的鍛煉中忽略呼吸的作用,忽視呼吸調節(jié)得復雜性,從而影響運動質量。隨著呼吸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呼吸控制也將被廣泛應用到體育鍛煉中。
3.1 呼吸保健操
有醫(yī)學專家將傳統(tǒng)中醫(yī)經絡學說現代呼吸康復理念融為一體,創(chuàng)制以肺康復鍛煉的保健體操,研究發(fā)現長期進行呼吸保健操鍛煉可以改善呼吸病患者臨床癥狀,增強患者體力和活動能力,有利于排痰,保持肺部功能穩(wěn)定,延緩疾病的進展,提高生命質量[5-6]。進行呼吸操訓練可以提高肺容量,延長深呼吸時間,使肺組織有足夠時間進行氣體交換,從而改善肺功能。
3.2 專項呼吸訓練
對于許多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通過呼吸肌訓練可以改善呼吸功能,緩解呼吸困難狀況。呼吸肌訓練對腦卒中患者也有顯著療效,強化呼吸肌群力量訓練,能使軀干控制能力明顯改善,加強了軀干控制能力,為四肢功能的恢復提供穩(wěn)定的軀干支持,早期呼吸肌訓練可以改善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提高日?;顒铀健:粑柧氝€是慢性心衰患者康復的一種簡單易行、經濟有效的方法。
3.3 傳統(tǒng)與現代手段相結合
呼吸調節(jié)運動在練習狀態(tài)中機體的生物電變化,對生理及生化的影響, 是共同依存,相互制約的。調息運動促進肌肉肌電波幅,并且經過長期練習, 時間越長, 其肌電波幅變化越大, 身體的體質就越強, 使機體防預能力得到增強[7-8]。還可以通過習練健身氣功進行有意識地呼吸鍛煉,使人體更有效地吸入大自然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達到吐故納新,調節(jié)改善人體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治療與緩解心肺疾病; 細勻深長的健身氣功調息,還可使橫膈肌的升降幅度增大,改變了腹腔的內壓,腹腔內壓周期性的變動能“按摩”腸胃,促進腸胃蠕動,從而改善腸胃及內臟器官的功能,治療與緩解腸胃病癥[9]。將傳統(tǒng)養(yǎng)生調息功法與現代呼吸康復訓練相結合。
4 ?結語
呼吸調節(jié)經過不斷地發(fā)展已然成為人們減輕病癥,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其簡單易行,經濟易學,給呼吸鍛煉需求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節(jié)約了社會醫(yī)療資源,為各種疾病的預防和康復治療提供了方法的多種選擇性,呼吸調節(jié)的益處遠不止現有研究成果所展示的,應當重視呼吸調節(jié)重要性,通過積極地宣傳推廣,將呼吸訓練理論應用于實踐,造福社會。
參考文獻
[1] 盧一,楊達性,齊栩.我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負擔狀況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9(20):3-7.
[2] 孫永昌.一呼一吸總關心[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9,42(11):804-805.
[3] Nivethitha L,Manjunath N K,Mooventhan A.Heart Rate Variability Changes During and after the Practice of Bhramari Pranayam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Yoga,2017,10(2):99.
[4] Saoji A,Raghavendra B R,Manjunath N K.Effects of yogic breath regulation: A narrative review of scientific evidence[J].Journal of Ayurveda & Integrative Medicine,2018,10:8.
[5] 張曉東,李琳,岳崇梅.呼吸操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康復的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9(25):6.
[6] 封繼宏,孫增濤,付敏,等.呼吸保健操的創(chuàng)制與初步應用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1,22(8):2025-2026.
[7] 謝榮華,麥粵徽,陳海燕.養(yǎng)生調息運動對人體生理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3,10(1):73-74.
[8] 林瑤.探索人體調節(jié)時生理指標的變化[D].大連理工大學,2008.
[9] 曾騰,張云崖.健身氣功“調息”的體質健康效應[J]. 體育研究與教育,2015(S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