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映如
【摘要】古詩詞是初中語文乃至整個語文教學階段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作為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所反映出的是社會的變遷,文化的繁榮與衰落,時代的更迭交替,甚至是當時百姓的生活。這些都對當今歷史學的研究有著極其重要并且深遠的影響。因此,讓學生在初中這個對事物吸收相對較好的階段,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詩詞是極為有必要的。
【關鍵詞】初中教學;古詩詞;實踐探究
作為綿延了幾千年的中華名族文化的燦爛瑰寶,古詩詞從古至今不乏仁人志士的喜愛,如今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古詩詞不僅僅包含古詩,還有古詞。在當今社會,唐詩宋詞元曲,一些膾炙人口的詞曲幾乎人人信手拈來。但現(xiàn)在的初中課本對古詩詞關注的重點主要在于字詞句的理解和詩歌內(nèi)容的翻譯上,反而是忽略了對古詩詞來說最為重要的意境描述,其中包括老師們在課上進行講解時,也往往只是表面意思的提及,未曾深入講解。那么,如何讓古詩詞真正地“根植心靈”呢?筆者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精心導入,激發(fā)興趣
在進行古詩詞的講解之前,首先需要對作者生平做個簡要介紹,這是理解古詩詞的重要基礎。只有了解了作者生平經(jīng)歷后再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才能更好地深入作者的內(nèi)心去體會,更好地深入到古詩詞中去感受創(chuàng)作時的那種場景、那種氛圍,才能真正地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及他真正想要的、想表達的。
例如,講解七年級上冊《觀滄?!窌r,首先需要對作者曹操的生平做個簡要概括——曹操生于官宦世家,少時未曾顯露鋒芒,然天下大亂,群雄起義,曹操嶄露頭角,擁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南征北戰(zhàn),勝敗乃兵家常事,卻無奈心中仍有波瀾,唯作詩以抒懷。曹操一生創(chuàng)作無數(shù),在軍事上,文學上都擁有較高的成就,可稱為一代梟雄。其次是對其創(chuàng)作背景的概括——建安十一年,烏桓南下,攻破了幽州城,同年,袁紹黨羽勾結烏桓部族屢次侵擾邊境,迫使曹操于次年親征烏桓,大勝。班師途中路過碣石便記錄下了這一輝煌時刻。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而后便是對詩歌大意的理解了。將古詩文翻譯成簡便易懂的白話文,不僅便于學生的理解,更有助于老師們對詩歌進一步的講解。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前,充分做好準備,將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背景盡可能詳細地介紹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更好地進行課文的講解。
二、詩讀百遍,其義自見
(一)感知其意,反復誦讀
反復誦讀,不止是簡簡單單地讀詩,更是要注意詩歌的抑揚頓挫,要求學生們以其所感受、所感知去表達詩歌所想表達,營造出詩歌想要創(chuàng)造出的意境氛圍。
例如,在講解《次北固山下》時,首先需要大致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然后反復誦讀,其義自見。首聯(lián)講詩人客居他鄉(xiāng),描述了周圍的環(huán)境——自己正在江面上行舟,為簡單的環(huán)境描寫,語氣較為舒緩。前兩句學生基本能夠領會。頷聯(lián)講江上的風景以及行舟的狀況,江面很寬廣,一眼望不到邊際,詩人所乘坐的船只升起了帆,行路很順利。頸聯(lián)為全詩的重點,點明詩歌當時的創(chuàng)作時間為年關,江面上默默落下去的太陽暗示著黑夜的到來,舊的一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也即將來臨。此情此景,聯(lián)想到詩人本身,年關本是團圓的時節(jié),“我”卻仍在外漂泊無法歸家,其內(nèi)心的失落與悵然可想而知,但此聯(lián)又富含哲理,同時孕育著對新生的期待,因此,在誦讀頸聯(lián)時語氣既要有詩人無法歸家的失落與悵然,同時又要包含對新生的期待與向往,情感豐富。尾聯(lián)以設問的形式將離家的愁緒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寄出的家書不知何時會到達,只能將希望寄托于大雁,期望大雁能夠?qū)ⅰ拔摇钡乃寄顜Щ丶亦l(xiāng)。尾聯(lián)的惆悵中蘊含著期待,誦讀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住其情感的復雜變化。
(二)想象體會
意象的整合對于詩歌的理解和創(chuàng)作是極其重要的,提取詩歌中的意象,將其構成一整幅連貫的畫面,有助于閱讀者融入到畫面中更好地去理解詩歌。
如,《天凈沙·秋思》,詩中所描述的景物多樣,作者所采用的手法——如何將簡單的景物刻畫得入木三分又深入人心是需要掌握的。動態(tài)的描寫與刻畫,善于觀察周圍的景物,善于刻畫所觀、所感、所聽是極其重要的。若學生能夠掌握這些方法,能夠在閱讀的同時在腦海中構想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畫面,能夠深入到古詩中去結合意境構想,設身處地地將自己帶入詩,便能輕易地達到人詩合一的境界,但顯然這樣并不簡單。對于初中生來說,能夠感知詩歌所傳達出的意思便已經(jīng)是很難得了。因此,在初中階段,也只是簡單要求學生能夠構想出畫面,并對詩歌內(nèi)容有個大致了解,便能夠?qū)υ姼枵莆諅€七八分了。古詩詞的教學不能夠急于求成地去教,老師們要多花些時間,循序漸進地逐步提出要求。
三、結束語
當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在中國大地上逐漸復蘇。而作為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古詩詞,不僅只有那些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古詩詞為人們所熟知,幾乎連一些冷僻的古詩詞逐漸成為家喻戶曉,人人稱頌。探究古詩詞的意境是理解古詩詞深層次內(nèi)容及其含義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從小接受古詩詞的耳濡目染,對古詩詞有一定的了解基礎很重要。讓美好的古詩詞深深地扎根在學生們心中,更好地伴隨他們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蔡永平.古曲今唱? 根植心靈——初中古詩詞教學實踐探究[J].教育觀察,2020,9(23):120-121.
[2]程園園.閱讀古詩,賞詩情畫意——論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0(3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