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 戴巧榮
摘 要 為了落實和貫徹職教20條,把“堅持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示精神落實到位,今年教育部陸續(xù)發(fā)布了10門中等職業(yè)學校文化基礎課的課程標準,新的標準都是圍繞“核心素養(yǎng)”結合學科課程目標而制定的。中職英語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培養(yǎng)“學生有效溝通、理解思維差異、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和形成自信包容的品格素養(yǎng)”。作者從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三觀和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反思目前中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針對教學內(nèi)容增加補充,教學方法內(nèi)含指導學法,培養(yǎng)學生逐步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終身學習能力這三個方面,提出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中職英語課堂教學 終身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61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and carry out the 20 articl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guiding spirit of "persisting in moral cultivation, cultivating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place. This yea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successively issued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10 cultural basic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e new standards are all formulated around the "core literacy" combined with the subject curriculum objectives. The core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ing of thinking differences,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and formation of self-confidence and inclusiv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rect three outlooks and students' development, the author reflect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ideas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dding supplements to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guiding learning method,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with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core literacy;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life-long development
隨著近年來國際國內(nèi)的形勢變化,特別是科技革命和產(chǎn)業(yè)改革,以及職業(yè)教育體系的完善,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科學文化基礎綜合素養(yǎng)有了新的要求。
在新課標的強勢推行中,為了適應新的職教形勢,我們中職教師不得不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反思。作為一線中職英語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nèi)粘=逃虒W的主陣地,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具體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怎樣將中職英語核心素養(yǎng)融入我們課堂教學?因此,作者從核心素養(yǎng)及其中職英語學科的課程目標,反思當下的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改進的思路和規(guī)劃。
1 簡述中職英語核心素養(yǎng)及課程目標
最新的2020版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定義:中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與實踐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由職場語言溝通、思維差異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學習四個方面構成,它們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交融,構成有機的整體。
從這個定義,我們可知中職英語課程目標如下:首先,學生通過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獲取有效溝通的語言能力。然后,學生在英語學習與運用過程中,體悟和感知交流雙方的文化差異和思維差異。再者,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理解多元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最后,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的基礎上,根據(jù)自身特點,制定學習方案,選擇和運用恰當?shù)膶W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語言學習與學習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 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反思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2.1 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現(xiàn)在上海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內(nèi)容,主要來源于以2015版英語課程標準編寫的“外教社版新世紀英語”和“華東師大版中職英語”。這兩套教材都是從任務引領“做中學”的理念出發(fā),編寫了以情景引領學生學習的對話和語篇,并圍繞其中的語言功能、句型和語法特點進行聽、說、讀、寫訓練。
另外,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有很多中職學校都在推行“信息化教學”,課堂上使用音頻、視頻鏈接,教授學生學習朗讀、聽說。很多學校為了促進教學互動,教學組織形式還采用團隊合作形式,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分5~6人一組圍成圓桌,聽課交流或模擬對話。這種學習模式很大程度鼓勵了學生間的交流,生生互動很多。
2.2 存在的問題
2.2.1 課堂教學內(nèi)容
從中職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看,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是“理想化的實驗模擬”式教學,無法發(fā)展學生的真實情景中的有效溝通。現(xiàn)下的中職英語課堂教學,其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教授學生學習語言功能或表達句型,并用所學詞匯句型應對課本設計的情景。但是我們知道,真實的人際交流時,同一場景與不同的人交流,用的語言語句和語氣都有不同。同樣的話在不同的人身上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那么學生若是“生搬硬套“所學用語,就會使交流雙方曲解或沒有盡興。更甚使交流雙方不歡而散,溝通失敗。
其次,中職英語很重視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但側(cè)重宣傳西方文化和西方人習俗,而我們中職英語教師也沒有意識到要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所以在教學內(nèi)容鮮有補充設計。
2.2.2 課堂教學方法的反思
目前大多上海中職學校采用的情景引發(fā)和任務引領的教學方法,是治療課堂“睡眠”的良好辦法,而“要學生充滿自信樂于表達”的教學目標無法達到。因為,中職學生英語詞匯和句型很貧乏,因此現(xiàn)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師用任務引領法讓學生體會、熟悉和反復操練語境、話題和語句,從而牢記所學的詞匯和語言功能句。然而,這種方法只能逼著學生開口,但不能使學生獲得有效溝通的樂趣和信心,也沒能提供學生有運用自己的感知、分析和觀察等其他學習能力的機會。
2.2.3 學習方法的反思
近年來,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為“一切的學習者”教育教學思想不斷深入一線教師的內(nèi)心。再加之中職“文化課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辦法實施,現(xiàn)在的中職英語教師都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課堂上多采用團隊合作式學習模式,努力促進了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課后還就知識的重點難點設計微課,供學生課前課后學習。這些學習模式很大程度地教學生利用一切學習資源、利用零碎學習時間去學習,這些辦法都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然而對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自己特點選擇學習、制定學習方案,還是缺乏精心安排。所以,最終沒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持續(xù)學習的習慣,更沒能使學生形成個人特色的學習能力。
3 圍繞“核心素養(yǎng)”,深化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思路
3.1 體悟真實溝通和增設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教學內(nèi)容
在2015版中職英語課程標準中,語言功能列有17條,話題有8個。可以看出,不是一個話題對應一個語言功能。一個話題可能有多個語言功能完成或表達,也可以一個語言功能用于多個話題。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根據(jù)課本情景語境,結合真實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遷移運用多個語言功能,讓學生實踐和體會交流雙方的情感態(tài)度。更要學生體會其中的差異變化,尋找不同的原因,從中理解文化差異、思維差異,從而獲得交流表達的樂趣和信心。還有,我們教師應該不斷探究中華優(yōu)秀文化寶庫,在講授英語詞匯和句型時,加入中國民俗文化特色的成語、歇后語和習慣表達,也可在描述情景和分析語篇時,引入中華優(yōu)秀文化中的典故和作品,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優(yōu)秀之處,加深理解中西方人思維和表達方式的差異。同時,努力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和正確三觀,增加愛國情懷。
3.2 含有滲透學法指導的教學方法
歷來“授人以漁”一直是我們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因此教會學生學習也是教師潛心鉆研的課題。那么課堂上,中職英語教師就應該有“滲透學法指導”的意識。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拼讀單詞朗讀句子等基本知識,還要教學生學會使用學習工具(人或材料)、學會提問解答、學會觀察分析,更要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以及提高學習能力的辦法。所以,教師應在課堂上對學生課中學習、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作業(yè)的步驟和方法加以指導,教學方法上應含有指導學法設計。
3.3 促進養(yǎng)成終身學習能力
我們中職教師一直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好習慣”,但又因為中職學生長期養(yǎng)成的隨性懶惰的生活習慣,形成了處理問題沒章法和缺乏學習自信,這使得教師的養(yǎng)成教育很低效。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過,Habit is habit , and not to be flung out of the window by any man, but coaxed downstairs a step at a time. 就是說:壞習慣不能一下子扔掉,好習慣也不能一天形成,是一個慢工細活。 那么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來看,教師只有將教學生學會學習放在教學主導地位,才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因此,中職英語課堂上,教師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作為一個教學目標,用每一節(jié)課持續(xù)不斷的潛移默化去引導學生學會“圍繞學習任務選擇有助力的人和物”,“取其長補己短”,還要幫助學生整理歸納學習心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有層次地預制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新學習任務,并制定學習計劃完成學習任務。
4 結語
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都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核心素養(yǎng)”最終形成和固化為個人的行為方式,就是在這每一堂課的教學磨煉中出來的。所以教師在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nèi)容和組織形式時,就應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實際教學抓手,將傳播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載體,注重英語表達方式的同時還要關注引導學生的自學作業(yè)等學習過程,用恰當?shù)脑u價賞識來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及時肯定學生的學習技能成長,幫助學生發(fā)展自信、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早日形成具有個人特點的終身學習和自我提升的能力,成為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高素質(zhì)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15修訂稿).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 顧志躍等編著.如何評課.華東師范大學網(wǎng)絡教育學院 教師培訓叢書說課、備課、評課系列.叢書主編祝智庭,閆寒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5.
[4] 沈蓉蓉.淺析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學科能力教學——評《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學科能力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