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勇
(寧南縣景星鎮(zhèn)衛(wèi)生院,四川 寧南,615400)
急性胃炎是由各種不同疾病所引發(fā)的胃黏膜急性炎癥,病變嚴重的患者甚至會累及到粘膜下層以及肌肉層,在部分情況下會達到漿膜層。在臨床醫(yī)學中,結合急性胃炎的疾病成因以及其病理變化的差異性,可以將其區(qū)分為急性單純性胃炎、急性腐蝕性胃炎、急性腐爛性胃炎以及急性化膿性胃炎這四大種類。在醫(yī)院中最為常見的便是急性單純性胃炎,而近幾年,抗生素的大范圍使用使得急性化膿性胃炎的出現頻率正在不斷降低。下面,我將會著重為大家講解四種急性胃炎的典型癥狀都有哪些,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相應的幫助。
急性單純性胃炎的主要引發(fā)原因包含許多種,可能是因為物理因素、化學因素,也有可能是因為細菌毒素感染或者微生物感染所引發(fā)。當患上此種疾病的時候,患者的胃粘膜病變情況主要表現為水腫充血,同時粘液分泌量顯著增加,粘液表面往往覆蓋有顏色為黃色或者白色的滲出物,患者的胃部可能會伴隨有輕度糜爛以及點狀出血的情況。急性單純性胃炎的發(fā)病通常較為急驟,在短時間內迅速發(fā)生,患者胃部疼痛感劇烈,主要表現為上腹部存在明顯不適感、劇烈疼痛、惡心嘔吐以及食欲不振等等。由于感染而引發(fā)疾病的患者通常還會伴隨著急性腸炎,因而也會存在腹瀉和臍周疼痛的問題,如果情況危急,患者有可能出現發(fā)熱、脫水甚至是休克的癥狀。本疾病的病程非常短,存在相應的自限性。在進行治療的時候通常會對癥治療,從根本上祛除病因影響,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同時糾正患者的電解質紊亂等。
急性腐蝕性胃炎通常是因為患者吞服強酸、強堿或者是其他帶有腐蝕性的物品而引發(fā)的胃粘膜損傷問題。當患上此種疾病的時候,患者的胃粘膜病變情況主要表現為水腫充血,同時伴隨程度不均的糜爛現象,如果情況嚴重的話,患者可能還會伴隨有急性潰瘍、胃部穿孔以及胃壁壞死等癥狀。本病在患者吞服腐蝕劑后,便會有口腔、咽喉部位的灼燒感以及窒息感,同時口腔內部環(huán)境不容客觀,舌頭水腫、口水下流以及吞咽困難均是極為常見的癥狀,并且有胸骨后以及上腹部的劇痛感,在部分情況下患者還可能存在持續(xù)嘔吐、咳嗽的癥狀,身體發(fā)熱,體溫可達到38-39℃,呼吸困難。如果情況嚴重,患者的嘔吐物將會呈現出血性,引發(fā)虛脫、休克等危險,有的甚至會威脅到食管,引發(fā)并發(fā)穿孔性問題,進而引發(fā)腹膜炎以及縱膈炎。此病是極為嚴重的內科急癥,需要爭分奪秒地搶救患者,精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使用抗生素、解毒劑等進行感染防治。
急性腐爛性胃炎通常以胃粘膜多發(fā)性腐爛作為基本特征,常常會伴隨著相應的出血癥狀。引發(fā)疾病的原因通常是患者口服藥物(主要由糖皮質激素、利血平、消炎痛以及水楊酸堿制劑等等)、長時間酗酒以及為重疾病的應激狀態(tài)。當患上此種疾病的時候,患者的上消化道可能會出血,同時存在嘔血和黑糞的現象,但是整體出血量通常并不高,并且呈現出明顯的間歇性,可能會自行停止。在治療急性糜爛性胃炎的時候,治療原則主要是將原發(fā)病的治療作為基礎,解決各種致病因素,同時做好對患者胃部的止血處理,如果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話,應該迅速為患者輸血治療,積極地補充增加血容量方可。
急性化膿性胃炎通常由胃壁細菌感染引發(fā),最終成為化膿性病變。比較常見的致病菌是鏈球菌,除此以外還包含肺炎雙球菌、大腸桿菌以及葡萄球菌等等。呼吸道感染、胃潰瘍、胃部息肉摘除、胃部手術以及其他感染通常是誘發(fā)成因。本疾病的起病時間短暫,當患上此種疾病的時候,患者通常會出現明顯的寒戰(zhàn)、上腹部劇烈疼痛、發(fā)熱、惡心、嘔吐等癥狀,在部分情況下,患者甚至會嘔吐出膿性物。當確診患者患上疾病為急性化膿性胃炎后,便需要迅速予以手術處理,同時利用大量抗生素來控制可能會出現的感染癥狀,維持患者體內的電解質平衡。
總之,急性胃炎是現階段非常普遍的胃部疾病,其主要包含有四大種類,但不論是哪種急性胃炎都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傷。為切實有效地避免此種負面影響的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鍛煉意識,調整均衡膳食,參與體育鍛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擁有更為健康的體質,切實有效地避免急性胃炎疾病的出現,從根本上預防疾病,這才是最為科學合理的健康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