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小娟
【摘 ?要】據(jù)了解各地區(qū)小學生存在著語文寫作能力較差的現(xiàn)象,不但缺少語言知識積累,而且對現(xiàn)實生活缺乏充分的認識、感悟、和了解,形成了學生在習作過程中沒有詞匯組織,胡編亂造的情況。對此,文章提出了生活化教學在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以及教學策略,旨在更好的加深小學語文習作知識和運用,提高學生語文習作效率。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引言
在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的習作能力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那么如何正確的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也成了教育界討論的話題。我們可以將學生生活實際作為寫作的切入點,這樣不僅保證作文內容真實、可靠,讓學生感同身受,而且還能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充分的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因此本文淺談了生活化教學在語文習作中的具體實施策略,期望可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一、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語文習作教學準備,倡導學生在生活中搜集素材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重點,是有效的引導學生做好素材積累,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語言能力,而且寫作水平也會有顯著的提高。在素材積累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觀察的視角,去體驗生活、去了解生活、并讓語文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從而突出寫作的針對和有效性。以小學生生活方式來看,一般在學校和在家時間較為多一些,那么我們可從這兩點出發(fā)。以家庭生活為例,不斷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回家之后看到媽媽忙碌著為我們準備可口的晚餐;爸爸下班回來勞作的身影......感受父母給予我們的愛,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碰撞,積累素材,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對接下來寫作起到了鋪墊作用。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寫一篇以自己家人為題材的作文,學生在創(chuàng)作作時會想到爸爸,媽媽在家的表現(xiàn),父母對自己偉大付出等。通過已經(jīng)做好了素材準備,在寫作時就會有話話可寫,教師也要不斷的進行引導,從而提升學生習作水平。學生在生活中學會了觀察、積累以及運用,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及寫作水平做了有利的鋪墊。
(二)設定生活情景教學,讓學生有感而發(fā)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生活化情境的應用,使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活中的語文,這也是學生習作過程中能夠有感而發(fā)的有效路徑。從實際角度而言,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生活中的內容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直觀地了解文章內容,深刻體會文章含義,由此捕捉寫作靈感。例如,教師在授課《樹之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直觀的向學生呈現(xiàn)出生活中松樹、楓樹、銀杏等樹木的一些圖片,并提問:“同學們,這些圖片中的樹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呢?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分別是什么嗎?”這時候,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不知道!”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當中,讓學生近距離接觸生活中的常見樹木,了解樹木特點,在熟讀文章的同時對文章內容、習作手法等方面有了一個較好的認知和提高。當有了這些前提鋪墊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修辭、結合生字生詞寫一寫生活中常見的樹木。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過課本內容的理解,而且有效的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化情境中,激發(fā)靈感開闊思維,從而提高習作水平。
(三)生活化教學與語文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充分理解及運用
習作教學在以教材為基礎下,把教材內容進行拓展2]。生活化語文習作教學具有較強的生活氣息,具備一定程度的實際性,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課本上的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交匯融合,使日常中的語文在實際教學中系統(tǒng)化,讓系統(tǒng)性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更加生活化和真實化。語文教學和生活兩者應該具有較強的聯(lián)系性,這樣才會有效提升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及運用。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肥皂泡》一課為例,肥皂泡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教師可以通過將此內容與實際生活整合,從而幫助學生對文中動詞的掌握,并鼓勵學生利用學習到的動詞遣詞造句,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的理解與運用,又能夠為后續(xù)寫作做好鋪墊。具體來講,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準備肥皂水,讓學生試著用肥皂水吹出肥皂泡。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下,學生也都踴躍參加。接著,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回想自己在吹肥皂泡時一些動作,如“蘸”“提”,由此深化對上述動詞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圍繞上述動詞進行造句,由此來訓練學生的習作能力。在上述過程中,肥皂泡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學生對其也非常熟悉,在兩者結合下,學生對相關詞語的理解更加清晰,既為后續(xù)習作積累了詞匯量,同時也是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路徑。
(四)引導學生利用生活實際寫作,開闊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在生活中善于觀察生活細節(jié),在觀察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可有效的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及想象力。比如在習作時,根據(jù)給出的題目,多問自己幾個相關問題,設定問題,積極思考,這樣便能有效的組織作文整體結構,不但可以自主構建一篇文章,而且培養(yǎng)學生獨自思考能力,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濃厚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寫出豐富內容。如:當作文題目為“我的理想”時 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理想,有的理想是:想成為一名宇航員、有的理想是: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旅行,大大小小的理想都醞釀在了他們腦海里,只有學生自己獨立去思考自己理想是什么時,才能打開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學生自己獨特的情感才會生動的體現(xiàn)在作文之中。
(五)注重過程,以評促學
對于傳統(tǒng)習作教學而言,教師在評價方式上多以結果性評價為主,而忽略學生習作過程上的指導[3]。學生寫作時絞盡腦汁希望得到教師稱贊,而作文發(fā)下來評語無非是“寫字馬虎潦草”、“用詞不當”“語句不通”等打擊學生積極性的評語,這樣不但導致學生失去寫作興趣,還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做為新時期下的語文老師要從作文過程中尋找優(yōu)點,給予積極評價,運用鼓勵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寫作積極性。教師可采用學生點評法,由教師選取每組推薦上來優(yōu)秀習作,引導學生分組在組內互相批評,互相進取,并將推薦的典型習作刊登到本班作文簿上,這樣克服了評價課程過于單一局勢,也能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中評價方式多元化的理念。
二、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語文習作教學是激發(fā)學生思維和想象力的階階段,教師可從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入手,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引導,并積極利用生活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與體驗,從而積累習作素材。在習作中學會靈活運用、掌握技巧,來提高學生的勤于動筆、善于思考以及習作能力,更好的促進學生人生價值觀,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做好基礎準備。
參考文獻:
[1]周春蘭.初中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46.
[2]趙紅萍.基于生活化視角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297.
[3]張愛紅.關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生活化分析[J].華夏教師,2020(2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