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妙丹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英語閱讀課程以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教學指向(教育部 2018)。在文本閱讀課程內容上,必須將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專業(yè)技能的發(fā)展融入主題、語境、語篇與英語的語用,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對于語篇主題和知識的理解。語篇,即閱讀文本,是高中英語教學的基礎性知識資源,對其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非常重要。英語閱讀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培養(yǎng)高中生英語基本學科能力和核心知識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的閱讀文本內容題材廣泛,體裁多樣。有效的教學設計取決于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水平,提高教師文本解讀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王薔 2015)。通過深入地解讀閱讀文本,創(chuàng)設合理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和活動,教師和學生能夠準確把握語篇的主題和意義,挖掘語篇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分析語篇的文體結構特征和語言特點。
韓禮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認為語篇(discourse)一詞在現(xiàn)代語言學中的含義是指任何口頭或書面的、長短不限的、構成一個統(tǒng)一意義整體的文章和段落(胡曙中 2005)。胡壯麟(1994)也明確指出語篇意義是一個具有文本意義的系統(tǒng),語篇中的所有詞匯、語法及語篇的結構等均是圍繞語篇意義的具體表達而組織起來的,主張將語篇視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通過對語篇分析來指導學生實現(xiàn)對語篇內容和意義的整體性深層理解?!墩n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從不同的角度深入地研讀語篇,把握語篇的基本主題、內容、價值等。同時,建議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首先嘗試指導學生對語篇內容進行表層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也就是從理解語篇的內容入手,瀏覽、捕捉和分析重要信息,整體把握語篇內容,找出重點,把握語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回答What的問題;其次指導學生深入地理解語篇作者的具體寫作意圖和表現(xiàn)手法,實現(xiàn)對語篇的深層、整體性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回答Why的問題;最后根據重點把握語篇內容、結構與語言特點,挖掘語篇的現(xiàn)實意義,并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其發(fā)表個人見解和觀點,進行評價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回答How的問題。
基于對語篇與文本分析的理論,在當前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語篇為教學載體,將其視為教學整體,分析語篇的主題和意義,從文本中準確地提取主要信息和觀點,根據上下文推斷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有效把握文本內容,設計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任務,使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語言表達技能、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策略得到整體發(fā)展,從而落實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閱讀文本選自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偉大的科學家)中的課文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
對閱讀文本的主題進行解讀,有助于教師和學生更好地抓住文本脈絡、基調,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熏陶。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5 Unit 1的單元話題是Great Scientists,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科學家與科學研究。熱身(Warming Up)部分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回想“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了解“科學家對人類的貢獻及成果”。讀前(Pre-reading)部分主要讓學生通過問題的形式進行討論,初步了解“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這兩個部分的活動目的在于激活閱讀背景知識,引入閱讀話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形成強烈的閱讀期待,為后面的閱讀環(huán)節(jié)作好準備。
閱讀文本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是一篇介紹英國醫(yī)學家約翰·斯諾(John Snow)通過周密的科學考察與認真分析,發(fā)現(xiàn)并有效控制“霍亂”流行性傳染病的閱讀文章。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學生可以初步了解“科學家如何以探索、鉆研、無畏的科研精神驗證未知的科學真理”,了解約翰·斯諾在霍亂防治研究領域中作出的突出貢獻,同時體會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周密的科學觀察、認真的探索和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及正直的人品。
圍繞閱讀文本主題,可以預設學習目標為:通過競賽形式回答熱身部分的問題,了解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及其對人類的貢獻;獲取文本中有關約翰·斯諾及其調查研究霍亂起因全過程的事實性信息;概括約翰·斯諾為控制霍亂所采取的科學措施及研究步驟與具體方法;整合閱讀文本的重要信息,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圍繞“擊敗霍亂”這一主題,文本共七個自然段,按照科學研究的步驟展開:發(fā)現(xiàn)霍亂成因中的重要問題(Findaproblem),提出假設(Make a question),選擇適合的調查方法(Think of a method),收集數(shù)據(Collect results),分析數(shù)據(Analyze the results),尋找證據(Find supporting evidence),得出結論并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案(Drawaconclusion)。其中,每一個方面又由多個下級信息支撐。發(fā)現(xiàn)霍亂成因中的重要問題包括約翰·斯諾的簡介,點明其科學家的身份(John Snow was a famous doctor in London.)及霍亂的起因成謎(He knew that cholera would never be controlled until its cause was found.)兩個下級信息。提出假設部分包括霍亂病毒在空氣中繁殖(The first suggested that cholera multiplied in the air.)和人們在吃飯時把這種病毒直接引入體內(The second suggested that people absorbed this disease into their bodies with their meals.)兩種推測,同時也介紹了約翰·斯諾將第二種推測設定為霍亂的主要起因(John Snow suspected that the second theory was correct but he needed evidence.)。選擇適合的調查方法部分主要介紹約翰·斯諾通過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借助地圖,標明死者居住過的地方,為說明霍亂起因提供很有價值的參考線索(First he marked on a map the exact places where all the dead people had lived.)。收集和分析數(shù)據部分進一步介紹約翰·斯諾通過調查無人死亡的兩條街的水源情況,找到有力的證據(He found that it came from the river polluted by the dirty water from London.)。尋找證據部分主要介紹約翰·斯諾在倫敦的另一個地區(qū),在有關聯(lián)的死亡病例中找到支撐假設的證據(He found supporting evidence from two other deaths that were linked to the Broad Street Outbreak.)。得出結論并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案部分介紹霍亂是由病菌而不是由氣團傳播的(With this extra evidence John Snow was able to announce with certainty that polluted water carried the germs.),并提出解決方案:不能接觸被霍亂病菌污染的水(To prevent this from happening again,John Snow suggested that the source of all the water supplies be examined.)文章框架見下頁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
圖1:文章內容思維導圖
在明確文本主題的基礎上,分析和解讀文本的主要內容,梳理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提取文本細節(jié)要點,形成文本大綱。在語篇中,大多數(shù)段落圍繞中心句層層展開,逐漸深入。主題句是語篇中每一個段落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文本,獲取關鍵性信息,抓住各段的主題句,在此基礎上概括和整合信息,提煉出文本各個段落的大意。通過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內容,理解段落、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其精準地概括約翰·斯諾為控制霍亂而采取的科學研究步驟及具體方法,歸納文本的結構化知識,理清文本脈絡,促進其對文本的理解、把握。教師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快速獲取事實性信息,準確把握各段的主要內容,并轉化為文本思維導圖的形式,有助于他們快速、準確地把握篇章主題,使文本內容結構可視化,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其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其分析、概括、歸納文本信息的邏輯關系的綜合能力。
一般來說,英語的文體和基本語篇結構種類大致有四種:記敘文(narration)、描寫文(description)、議論文(argumentation)和說明文(exposition)。不同文體的篇章有其結構和寫作特點,但在謀篇布局方面,即語篇的組織模式存在共性。該文本是一篇介紹科學家研究步驟和方法的說明文,采用英語中極為常見的“問題—解決”模式。文本中出現(xiàn)了明顯的帶有問題成分的詞匯標志,如problem(問題)、cause(原因)等;表示反應的詞匯,如suspect(懷疑)、gather information(收集信息)、make further investigation(深入調查)、discover(發(fā)現(xiàn))、find(找到)等;表示解決和結果及評價的詞匯,如announce(宣布)、defeat(戰(zhàn)勝)等。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應抓住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準確把握中心思想,同時弄清楚各種說明方法的聯(lián)系和作用。文本采用舉例子(如列出兩種霍亂成因的推測:The first suggested that cholera multiplied in the air;The second suggested that people absorbed this disease into their bodies with their meals.)、畫圖表(如 Part of Snow’s Cholera Map,見圖 2)、列數(shù)字(Many of the deaths were near the water pump in Broad Street,especially numbers 16,37,38 and 40.)等說明方法,對科學家約翰·斯諾發(fā)現(xiàn)流行性霍亂成因中的問題,嚴謹分析,得出結論并提出具體解決方案的科學研究過程進行客觀分析和說明。
圖 2:Part of Snow’s Cholera Map
Note:-:1 death PH:public house 30,31,...:numbers of houses
在說明文中,邏輯關系順序是說明中常見的文本主線??茖W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主要是通過first(首先)、also(同時)、next(下一步)、soon afterwards(很快)等連接詞銜接的,體現(xiàn)了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從說明文的體裁和結構的角度分析文本,能夠幫助學生辨別不同的文體類型,了解不同的文體結構和文體特征,并在閱讀過程中學會運用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學生通過了解說明文的結構特點及說明方式,有助于提高對說明文體裁語篇的直觀理解和邏輯分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依托文本標題預測語篇類型,借助閱讀文本中的相關圖表,將說明文的寫作特點直觀化,幫助其在宏觀上準確把握文本的寫作脈絡,區(qū)分篇章的主要信息和細節(jié),提取文本主線。
說明文的語言簡明準確,條理分明,富有很強的知識性、科學性。該閱讀文本客觀地說明了約翰·斯諾采取的一系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步驟解決霍亂這一難題的過程,出現(xiàn)了許多能夠體現(xiàn)說明文體裁特點的有關科學研究的核心詞匯,如suggest(表明)、needed evidence(需要證據)、begin his enquiry(開始詢問)、gather information(收集信息)、make further investigations(深入調查)、suspect(懷疑)、discover(發(fā)現(xiàn))、find(找到)、clue(線索)、look into(調查)、supporting evidence(支持的證據)、announce with certainty(肯定地宣布)、defeat(戰(zhàn)勝)等。采用第三人稱手法,體現(xiàn)了科學報告語言的準確性、條理性和嚴謹性。同時,文本還特別涉及了一些有關科學家約翰·斯諾的品質的具體描述,如expert(醫(yī)術精湛)、inspired(振奮的)、help(幫助)、face the challenge(接受挑戰(zhàn))、solve the problem(解決問題)等,能準確說明科學家周密觀察、勇于探索和認真分析的科研精神。
結合對文本內容和語言的解讀,教師可以讓學生重點了解科學報告語言的基本特點,運用上文提及的如suggest(表明)、needed evidence(需要證據)、begin his enquiry(開始詢問)、gather information(收集信息)、make further investigations(深入調查)、suspect(懷疑)、discover(發(fā)現(xiàn))、find(找到)、clue(線索)、look into(調查)、supporting evidence(支持的證據)、announcewithcertainty(肯定地宣布)、defeat(戰(zhàn)勝)、expert(醫(yī)術精湛)、inspired(振奮的)、help(幫助)、face the challenge(接受挑戰(zhàn))、solve the problem(解決問題)等重點詞語描述約翰·斯諾戰(zhàn)勝霍亂的過程,引導其概括和整合從中獲取的事實性科學信息,深入理解約翰·斯諾優(yōu)秀的品質。
語篇通常隱含著作者主觀的情感傾向。說明性語篇會涉及對說明對象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滲透著作者的社會意識與人文情懷。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和價值取向通過語言符號傳遞給讀者,讀者結合自己的認知和經驗進行加工、處理,實現(xiàn)作者與讀者的情感交流。文本以第三人稱的方式呈現(xiàn),緊緊圍繞約翰·斯諾通過科學考察和認真分析,勇于探索,尋找支持的證據,得出結論并提出有效解決方案的過程展開。文本語言客觀、準確、嚴謹,沒有提供任何相關的個人觀點,旨在讓學生獲取事實性信息,了解科學發(fā)現(xiàn)的全過程,整合推斷出科學研究的步驟及嚴謹?shù)目蒲芯?。結合文本主題、內容、文體結構和語言特點解讀文本,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和價值取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考約翰·斯諾戰(zhàn)勝霍亂的科學研究經歷,結合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個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的規(guī)劃和設計,寫出具體的設計方案。這就需要學生歸納、概括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多渠道獲取有關科學研究的信息,進行理性思考和合理評價,提出個人的見解與觀點,從而增強其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其邏輯思辨能力。
閱讀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教師解讀閱讀文本的角度與深度直接影響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與把握。該課例基于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解讀人教版高中英語閱讀文本為例,從主題角度、內容角度、文體結構角度、語言角度和作者角度提煉出文本解讀的五個關鍵方面。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本的主題句,提煉段落大意,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篇章結構,理清文本脈絡;通過分析文本的文體結構特征,闡釋文本中的核心詞匯,幫助學生推斷作者的寫作意圖及隱含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層層深入,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逐步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