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信息技術與網(wǎng)絡資源輔助教學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與網(wǎng)絡資源的合理應用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和教學效率的提升。《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鼓勵教師積極開發(fā)多樣化的課程資源,豐富英語教學活動;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還要合理、適當?shù)亻_發(fā)課外學習資源。《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確提到“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著力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服務供給方式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目前,各類移動教育、在線教育平臺等給予學習者更多的學習空間,“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推動著小學英語教學方式的變革(胡鐵生 2017)。
如何有效整合和運用信息技術與網(wǎng)絡資源是值得每一位教師探討的話題。微課是時代發(fā)展的產(chǎn)物,是信息化教學工具和媒介,它能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助推他們突破重難點。
微課是近些年隨著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翻轉課堂的出現(xiàn)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和教學形式。它的出現(xiàn)在國內(nèi)外引起了廣泛關注,掀起了微課理論和實踐應用研究的熱潮。雖然不同領域的學者和研究人員對微課的具體定義有所不同,但普遍達成了以下共識:(1)微課是教育教學信息化的重要探索渠道;(2)微課以簡短、精巧的微視頻為主要載體;(3)微課是圍繞某個重難點知識而設計、開發(fā)的視頻課程;(4)微課符合新時代的教學需求。
微課的視聽一體化特點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重要原因。學生容易被微課新穎、鮮活的動態(tài)畫面吸引。微課能帶給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刺激,從而調(diào)動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微課的可視化功能有利于學生提升學習品質,展開情景化、交互式、體驗式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微課的教學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信息認知功能
微課視頻集文字、圖片、影像、聲音于一體,且動態(tài)感十足。以這種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具有新穎性,能有效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其自覺地集中注意力,關注教學內(nèi)容。
2.情景學習功能
傳統(tǒng)的課堂具有地理位置固定的特點,在情境創(chuàng)設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微課在充分發(fā)揮視聽功能的基礎上,其情景創(chuàng)設的功能比一般的口頭語言解說更具感染力,能傳遞更多信息量,喚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信息處理機制。
根據(jù)制作方式的不同,微課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即交互型微課和視頻型微課(張慧勤 2015)。其中,交互型微課的制作難度大,一線教師往往很難勝任。它是通過計算機編程系統(tǒng)和特定平臺來制作的,可視化效果較高,互動性也較強;可以由教師或學生自主控制,但對教學設計者的信息技術能力有較高要求。
視頻型微課的制作難度與交互型微課相比較低,它對教學設計者的信息技術水平要求不高,接受過普通計算機辦公軟件操作培訓的教師都可以制作,制作成本也比較低,不受操作場景和組織程序的限制,這就相應地降低了教學資源開發(fā)的成本。視頻型微課的主要呈現(xiàn)方式是短視頻,將重難點的學習過程可視化,從靜態(tài)的學習過渡到動態(tài)的學習,簡單易學,方便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PPT型微課視頻主要使用 PowerPoint,Camtasia Studio兩個軟件來聯(lián)合制作,在制作時,需要提前準備好PPT教學內(nèi)容和音頻文稿等資料,通過錄制語音旁白和圖片內(nèi)容相結合的方式生成錄像并進行進一步的編輯。該類型的微課被采用,具有操作方便、容易上手等特點,學生易于接受,不受教學場景的限制。
拍攝型微課可以運用手機的視頻功能、DV攝像機等具有錄像或攝像功能的電子設備進行拍攝,實景記錄教學過程,然后使用視頻編輯軟件進行剪輯,如分割字幕和音頻、重新配音、添加字幕、添加片頭片尾等,還可運用可視化屬性,對藍幕、綠幕等簡單背景的影像進行摳圖,以達到虛擬演播室的效果。該類型的微課的特點主要是能比較全面、客觀地記錄課堂教學情境,包括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活動等,但是此類微課一般信息容量較大、場景變化比較頻繁,還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擾,學生在進行微課學習時容易視覺疲勞,它對于一些實際操作的實驗型微課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錄屏型微課視頻主要采用Camtasia Studio、超級錄屏等屏幕錄制軟件對計算機的屏幕或操作過程進行全程實錄,然后通過分割、添加音頻和字幕或更換背景等編輯活動進行后期操作完善。該類型微課的特點是可以同步錄制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和操作演示步驟,教師的講解外音比較突出,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重點突出,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可見,授課場景不受具體場所的限制,學生易于接受,教師操作方便(王松美、徐國輝 2015)。
手寫板型微課視頻常用SmoothDraw和Camtasia Recorder,同時加上手寫板硬件或手繪模擬軟件共同制作完成。該類型微課適合一些涉及計算操作的微課,可以更直觀地呈現(xiàn)思維過程。
混合型微課是指有效整合拍攝式和錄屏式微課視頻,運用包括圖像、動畫或視頻制作軟件,或者Flash,Premier等編輯軟件,在微課設計腳本的指引下,創(chuàng)設虛擬演播室,并通過后期技術處理,從而輸出教學視頻短片。此類型的微課增強了情境性功能,在中國大學、學堂在線等慕課平臺中得到廣泛運用。利用此類型的微課進行學習,學生能夠身臨其境,不僅可以學習相關的知識型內(nèi)容,增強認知水平,還可以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宛鵬云 2016)。
如何應用微課輔助教學是教師面臨的最實際的問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學習水平等,從以下兩個角度出發(fā)進行微課設計:一是將微課作為課堂授課環(huán)節(jié)。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借助微課進行精煉的知識點講解,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理解知識內(nèi)容,從而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于知識點的操練和運用,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二是將微課作為輔助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部分學生可能在課堂上沒有掌握或遺忘了部分知識點,課下可以通過觀看微課進行學習、鞏固,加深印象。
在設計微課時,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出發(fā)點,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標;要確保微課內(nèi)容始終緊密圍繞主線展開,不能生硬地穿插;要注意把控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節(jié)點。
在策劃、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微課的教學目標應與整體的教學目標相輔相成;二是要明確知識類微課、情境類微課等不同類型微課的應用特點和教學設計差異,從而更好地使微課為教學服務。
完整的微課內(nèi)容構成模式為“4+1”,“4”即與微課教學主題相對應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學習任務單”,“1”即以微視頻為核心。
以人教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4 We love animals中this與that的辨析教學為例。
教學目標:學生能通過情景練習掌握并鞏固this與that的用法,能正確發(fā)/e/音;能夠在互動中增強英語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this與that在情景中的應用與發(fā)音。
教學背景:四年級學生初學英語,詞匯量非常有限,習得的詞匯大多為實物名詞或基礎實意動詞。英語中的代詞、指示代詞及冠詞是不可或缺的,是構成完整句子的基礎。結合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選取容易出現(xiàn)混淆使用this和that的情景實例進行意義區(qū)分講授,以加強學生在情境中正確使用this和that的能力。
制作方式:錄屏、演示文稿、動畫、手繪視頻。
教學設計理念:首先,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知this與that的用法。通過形象性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this與that的含義。其次,讓學生充分感知和習得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給他們自由練習朗讀的時間,讓他們邊朗讀邊進行自我檢測。再次,引導學生練習發(fā)音,攻克重難點。通過播放影像資料,指導學生練習、鞏固發(fā)音,組織他們在情景中進行個性化演繹。
具體采用何種類型的微課,選取何種類型的微課制作方法,都應結合具體的課型和課題決定。在微課教學之后,教師要進行評價。
微課輔助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主要應用在英語課堂內(nèi),作為教材資源的補充,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由教師統(tǒng)一播放或學生自主播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教師可能需要重復講解某個重要知識點的負擔,同時便于學生課后進行自主學習。
在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微課作為主要的教學資源供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加以使用,在隨后的課堂上,再針對具體的知識點進行實踐練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微課的優(yōu)勢互補。
微課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皩W困生”能通過反復觀看微課掌握知識點,從而有效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微課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可以參考以下模式(見右上圖):
微課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模式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開展在線教學。在線教學是未來教育的趨勢。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自身角色,做好在線教學目標的制訂,注重對學生線上、線下學習的指導及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既要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又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強調(diào)傳統(tǒng)課堂教學和E-Learning(數(shù)字化學習或網(wǎng)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常見的應用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混合學習模式主要有轉換模式、彈性模式、菜單模式和增強虛擬式模式(張慧勤 2015)。
微課作為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學習方式的重要核心資源,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授課提供了有力支撐,將課堂面授和課前預習、課后鞏固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豐富學習形式。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與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限制,更加突出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它一方面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保證其在學習中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另一方面主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尤其是在對整個課程的把握和對課堂教學設計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以往單一化教學模式的弊端,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互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