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燕
摘 要:美國女作家杰斯明·沃德的《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是一部公路小說和靈異故事結(jié)合的作品,既講述了歷史上美國黑人的苦難史,也直面當代美國黑人的壓抑與憂傷。本文憑借后經(jīng)典敘事學“非自然敘事”相關(guān)理論,從非自然的人物、時間和事件三個維度,分析作者如何將非洲文化元素融于小說創(chuàng)作中。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非洲文化能夠緩解非裔美國群體因種族歧視而產(chǎn)生的集體創(chuàng)傷,并給予人們面對現(xiàn)實困境的無限力量。
關(guān)鍵詞:杰斯明·沃德;非自然敘事;種族歧視;非洲文化因素
非裔美國女作家杰斯明·沃德(Jesmyn Ward),憑借《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Sing,Unburied,Sing)榮獲2017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類最佳作品,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兩度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作家,她的小說《拾骨》于2011年初獲該獎。作為南方作家的新生力量,她的作品通常以親身經(jīng)歷為寫照,聚焦于窮人、黑人或是南方人,并且語言犀利而感情強烈。沃德以其精湛的敘事技巧將生活在美國南方的貧困黑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內(nèi)心感受生動而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通過歷史與現(xiàn)實的融合,揭示出種族主義在當下社會依然存在,種族歧視留給人們的傷害依然深入骨髓。小說在男孩喬喬(Jojo),其母親萊昂尼(Leonie)和鬼魂里奇(Riche)三人的第一人稱敘述之間切換,講述了喬喬一行人到監(jiān)獄帕奇曼(Parchman)接回刑滿釋放的父親邁克爾(Michael)路途上和之后發(fā)生的沖突與糾葛。通過三個人物陳述各自的經(jīng)歷和狀態(tài),故事在現(xiàn)實和歷史之間往返穿梭:家人之間關(guān)系疏離,親人被殘忍殺害,種族迫害從過去到現(xiàn)在依然存在………然而長輩的關(guān)愛和非洲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力量,使得深受創(chuàng)傷的人們既感受到家的溫暖,又獲得面臨苦難的勇氣和力量。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具有濃厚的非洲色彩——幽靈、傳統(tǒng)歌謠等“非洲元素”貫穿于小說的始終。本文嘗試通過“非自然敘事”(Unnatural Narrative)來解讀這部小說,分析那些超越日常觀眾經(jīng)驗的魔幻般的人物和事件,挖掘這部小說的非洲傳統(tǒng)文化特質(zhì)。作為當代西方后經(jīng)典敘事學的分支,“非自然敘事學”的相關(guān)研究近幾年發(fā)展迅猛,與修辭敘事學、女性主義敘事學等文學理論比肩齊名。那么,何為非自然敘事?該研究領(lǐng)域的領(lǐng)軍人物揚·阿爾貝將其定義為那些“物理上、邏輯上及人力上不可能的場景和事件”,即那些“通過投射物理上及邏輯上的不可能性以超越我們真實世界認知的敘事”。
本文憑借非自然敘事學相關(guān)理論,從人物的非自然、時間的非自然和情節(jié)的非自然三個維度解讀《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的傳統(tǒng)非洲文化因素。經(jīng)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將當代非裔美國人的生活困境安置在沉重的歷史中,并依靠非洲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力量,緩解當代生活中的非裔美國人的壓抑憂傷,維護“家”的紐帶和增強自身的集體歸屬感。
一、人物的非自然:鬼魂與超人類屬性的人
在敘事學的術(shù)語體系中,人物通常是指“任何一個被引入在敘事虛構(gòu)作品中的個人或集體——正常情況下是人或類似于人”(Margolin 66)。在非自然敘事文本中,人物的摹仿性開始隱退,人物表現(xiàn)出“非人類”(non-humanlike)的特征,進而體現(xiàn)出較強的非自然性——在物理上、邏輯上或人力上均不可能的故事人物或形象。
在《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中,典型的非自然的人物包括里奇(Riche)和吉文(Given)兩個鬼魂。前者最先出現(xiàn)在喬喬的外祖父的故事里,是年輕時外祖父在監(jiān)獄帕奇曼(Parchman)的獄友。隨著故事的開展,鬼魂里奇也時常跳出外祖父故事,成為主要的敘事者之一,回憶自己在監(jiān)獄里的不幸遭遇——“我知道鐵鐐銬會長進肉里去。我知道皮帶會打爛皮肉,像攪拌黃油一樣”。小說中的另外一個鬼魂是喬喬的叔叔吉文,主要依附于喬喬媽媽萊昂尼的意識而存在。大部分時間吉文是一個不說話的觀察者和被凝視的對象,一方面讓萊昂尼感受到兄長帶來的家的溫暖,另一方面又讓她備受煎熬,因為自己的丈夫正是殺害哥哥兇手的堂兄。
在具有濃郁非洲特色的小說中鬼魂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類反現(xiàn)實的人物與非洲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觀緊密相連。非洲人認為人是有靈魂的,靈魂使身體充滿生氣和活力,并且相信人死之后靈魂依然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如果說里奇與歷史有關(guān),那么吉文則是與當下相連。作者通過鬼魂的描述控訴美國曾經(jīng)有過的黑暗歷史,揭露當下種族歧視仍存在的現(xiàn)實,于是當下的橫截面與歷史縱深感結(jié)合起來共同唱出一首苦難之歌。
除了以靈魂形式出現(xiàn)的里奇和吉文,這部小說里也包括眾多擁有超人類屬性的人物。例如,萊奧尼、喬喬還有妹妹凱拉(Kayla)都能看到鬼魂,而外祖母麥姆(Mama)不僅擁有類似讀心術(shù)的特質(zhì)。飽受癌癥折磨的麥姆,在彌留之際讓女兒萊奧尼到兒子吉文墓地里收集石頭,教導女兒為自己完成死亡儀式——“偉大的祭司布麗吉特(Brigitte),祭壇上的石頭為您而準備,請接收我們的獻祭”。隨著死亡儀式的進行,外祖母終于看到死去的兒子吉文,聽到吉文對她說:“我為您而來,媽媽?!敝螅庾婺耕溎返暮粑絹碓教撊?,目光劃過屋內(nèi)的眾人之后閉上了眼睛。帶有魔幻色彩的葬禮帶走了外祖母麥姆的生命,這一情節(jié)的設(shè)置顯示出非洲傳統(tǒng)信仰觀念之一,即“人死后靈魂不會馬上離開,而是徘徊在生前的地方,它必須依靠生者為它舉行的葬禮才能找到通往陰間的路”,這是生者必須為死者應盡的義務(wù)。所以小說里麥姆祈求女兒幫助自己完成葬禮,擺脫病痛的折磨。這個具有非洲信仰色彩的葬禮,不僅使外祖母的靈魂終將得到安息,也讓苦難的家人之間開始相互理解,家的意味愈加濃郁:“喬喬直直地看著鬼魂吉文,壓抑地喊出‘叔叔……吉文微笑地回復到‘侄子。”曾經(jīng)依賴藥物和愛情麻痹自己的母親萊奧尼,更是在心中吶喊:“我想要告訴喬喬,我們是一家人!”
作者沃德通過鬼魂人物的描寫,使得生者與逝者之間對話成為可能,凸顯出種族歧視問題依然存在的現(xiàn)狀,給廣大非裔民族帶來無盡的艱辛與不幸。同時,小說中苦難的美國黑人因為被賦予某些超人類屬性,能夠感受到祖先的精神力量,從而緊密團結(jié)在以“家”為單位的集體中,共同面對現(xiàn)實的壓抑和憂傷。
二、時間的非自然:過去與現(xiàn)在的融合
阿爾貝在其著作《論自然》中闡釋了“非自然的時間”,即在“邏輯上不可能”的時間或時間進程。在此,阿爾貝區(qū)分了兩種倒退的時間現(xiàn)象,即話語層面上的時間倒退和故事層面上的時間倒退。在《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中,盡管整個故事世界的時間是往前推移的,但隨著小說人物的回憶,敘述話語用一種時光倒流的方式呈現(xiàn)了一系列事件,追憶了他們的感情糾葛與遭遇,此處的時間倒退主要是指敘述話語的秩序。
小說中13歲的黑人男孩喬喬時?;貞浲庾娓覆ㄆ眨≒op)講述的自己年少時在帕奇曼監(jiān)獄的經(jīng)歷。波普那時只有15歲,每天在打手和槍口的威逼下不停地干活讓他變成無法思考的機器,唯有想念著母親的相貌才使得這架機器避免徹底散架。用波普自己的話說“夢中見到她就像是汗液中即將熄滅的篝火,還在閃爍著的火光帶來溫熱和暖意”。外祖父的語言并不煽情,只是略帶回想當年的痛楚,正是這種痛感傳遞了歷史的溫度,使得年紀不大的喬喬對過去的沉重歷史有了一種直觀的感受。
另外,喬喬的母親萊昂尼在毒品的刺激下時常看到鬼魂弟弟吉文,于是往事常常在其腦海中飄蕩。橄欖球好手吉文頗受同伴的青睞,包括他的白人好友。在一次打獵中,吉文卻被那個白人槍殺,因為吉文的超強打獵本領(lǐng)超過了這個白人,因此,白人朋友在羞憤之下一槍打死了吉文。雖然白人父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現(xiàn)在早已不是過去了”,但與過去沒有區(qū)別的是——黑人的命同樣一文不值。這個白人的叔叔是警察,以打獵事故為由報警察局,事后不了了之。實際上,外祖父艱苦的監(jiān)獄生活和吉文被殘忍殺害的事實,都使讀者切身感受到種族歧視是一種群體性創(chuàng)傷,給美國黑人帶來無盡的傷害。
由此可見,作者在聚焦“現(xiàn)在”的同時,以時光倒流的方式追溯“過去”。這種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虛構(gòu)敘事中的“非自然”時間現(xiàn)象,與非洲傳統(tǒng)的時間觀念十分吻合。在非洲人看來,時間是從“現(xiàn)在”到“過去”的不斷循環(huán),“未來”因為沒有發(fā)生而不能被稱為時間;并且“過去”的價值遠大于現(xiàn)在和未來,因為只有經(jīng)歷過的時間才是有意義的。小說主人公喬喬在聽完外祖父完整的故事后,了解外祖父的壓抑和艱難,潛移默化中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男子漢——保護年幼的妹妹,寬容自己的母親。而萊昂尼也在回憶吉文的過去中感受到家的牽掛,收集吉文墓地的石頭為母親完成死亡儀式,期待得到即將離世的母親的理解和關(guān)愛。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中的人物在歷史和當下之間穿梭往返,使人們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傷痛和溫暖。并且歷史在被講述出來的同時也起到了治愈當下創(chuàng)傷的作用。盡管無法徹底治愈,但講述本身至少讓身處當下的人對歷史有了一種親近,最終實現(xiàn)自身的成長。
三、事件的非自然:不可能的故事世界
著名敘事學家查特曼把事件定義為“行動(動作)或者發(fā)生的事”(Chatman)。傳統(tǒng)敘事理論強調(diào)事件的逼真性(verisimilitude),卻忽略了很多敘事文本中存在物理上不可能或邏輯上具有悖論性質(zhì)的事件,即非自然事件。布霍爾茨認為其非自然性可以分為兩類:“魔幻現(xiàn)象的不可能事件,以及沖突的或反事實的不合邏輯的事件?!?/p>
在《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中,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不符合邏輯的和具有魔幻特質(zhì)的情節(jié)。例如,鬼魂里奇不斷回憶起他在帕克曼農(nóng)場的種種遭遇和折磨時,也時常想起喬喬的外祖父波普的幫助和關(guān)愛。同時,沃德也設(shè)計了一個懸念,里奇告訴喬喬有一次他逃跑了,但后來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阻止了他的行動。而喬喬也不知所以然,因為外公不愿意講這個傷心的故事結(jié)尾。為了弄清這個事件,鬼魂里奇伴隨著喬喬一起回到了外公家。在喬喬的追問下,外公波普講出了被深藏的秘密:監(jiān)獄里一個精神不正常的的黑人強奸犯在越獄時脅迫里奇一同逃跑,但他們很快被圍追堵截。白人們對其實施了私刑,黑人強奸犯被兇狠的獵狗撕咬得粉碎。為了避免同樣的命運落到里奇身上,波普無奈之下拿出隨身帶的榔頭,狠命一錘擊在里奇的脖子上,里奇應聲倒下。波普這樣描述:“(我)抱著他直到血停止噴出。他看著我,嘴巴張開著。還是一個孩子的臉上滿是淚水和泥漿?!边@個揪心的故事結(jié)尾表面看起來屬于邏輯上具有悖論性質(zhì)的不可能事件,因為真正殺害里奇的是亦兄亦父的波普,這使讀者感到震驚和沉痛。作者用這種“不能承受的死”來免除“不能面對的痛”,控訴歷史上的種族暴行給黑人留下的苦難和創(chuàng)傷。
雖然鬼魂里奇知道了自己死亡的真相,暫時離開了波普的家,而靈魂卻無法得到安息。于是,小說的結(jié)尾出現(xiàn)了極具魔幻色彩的一幕。喬喬在外祖母去世之后來到了屋外的那片森林,看到了樹上眾多的鬼魂在飄蕩,里奇也在其中。樹上的靈魂們用眼神紛紛向喬喬控訴一個又一個苦難的往事,無聲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和委屈。妹妹凱拉隨外祖父來到森林里,也看到了樹上這些靈魂,于是唱起了安魂之歌——模糊不清的歌詞,大自然的韻律。作為非洲傳統(tǒng)口頭文化的要素之一,黑人音樂可以抒發(fā)他們被奴役的痛苦,也可以使他們得到靈魂的安慰,因為人們可以通過音樂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與寄托。小說里隨著歌聲放大,凱拉如同安慰靈魂般地揮動手臂,鬼魂們也開始張開嘴,有節(jié)奏地動作,他們似乎在無聲的哭泣。這首為逝者而唱的安魂曲,更是為生者所唱。當喬喬聽到妹妹的歌聲,看到眼前的一切時,突然對自己說:“我知道,知道這個動作。這是萊昂尼(母親)曾經(jīng)摩挲我的背,摩挲妹妹凱拉的背?!憋@然此時喬喬回想起母親的愛撫,內(nèi)心逐漸與母親和解。由此可見,這首安魂曲既為遭受迫害的靈魂而唱,也為當下經(jīng)歷無盡苦難仍然堅強的黑人群體所唱。全文的最后,喬喬聽到靈魂們終于發(fā)出了聲音——“家,他們說,回家”。
小說《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關(guān)注的是種族問題,作者通過邏輯上具有悖論性質(zhì)的情節(jié),展現(xiàn)出種族歧視給非裔民族帶來的隔閡與傷害;而森林中為鬼魂歌唱的魔幻情節(jié),使讀者感受到了黑人音樂的無限力量,使廣大非裔群體獲得靈魂上的救贖,增強面對現(xiàn)實困境的勇氣。
四、結(jié)語
近年來新現(xiàn)實主義寫作在美國文壇逐漸復興,對種族問題的關(guān)注也再度升溫,這從各項重要文學獎項的獲獎作品中便可見一斑。本文通過“非自然敘事”相關(guān)理論,從非自然的人物、時間和事件三個維度解讀《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該作品既揭露了歷史和當下種族主義給美國黑人造成的集體創(chuàng)傷,又展示出非洲傳統(tǒng)文化元素能夠為緩解人們內(nèi)心的憤怒和憂傷而譜寫一首“非洲文化之歌”,使得古老的非洲文化特質(zhì)傳遞著新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Alber,Jan,Nielsen,Henrik & Richardson,Brian.A Poetics of Unnatural Narrative[J].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13.
[2]Laura B.Unnatural Narrative in Postcolonial Contexts:Re-reading Salman Rushdie's Midnight's Children[J].Journal of Narrative Theory,2013,42(3):332-351.
[3]Jesmyn Ward.Sing,Unburied,Sing[M].Bloomsbury USA,2017.
[4]Peer Bungaard.Narrative Theories and Poetics:Five Questions[J].Copenhagen:Automatic Press,2012.
[5]寧騷.非洲黑人文化[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6]周春.美國黑人文學批評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