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林
(慈溪市慈林醫(yī)院,浙江寧波 315315)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持續(xù)升高,這也逐漸引起人們對于該病的重視。破裂性腹主動脈瘤屬于臨床上較典型的一種,該病發(fā)展迅速,來勢兇險,治療難度大,致死率和致殘率都非常高,給患者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1]。臨床上對于破裂性腹主動脈瘤的診斷和救治非常關鍵,盡早的診斷是治療成功的基礎,而快速的搶救是治療成功的必要過程[2]。目前臨床上對于破裂性腹主動脈瘤的治療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tǒng)的手術方式為開放式手術治療,而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手術方式也發(fā)生較大改變,目前比較主流的手術方式為腔內修復術治療。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對破裂性腹主動脈瘤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診斷方法和急救處理,結果如下。
選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慈溪市慈林醫(yī)院收治的66例破裂性腹主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對照組中女性16例,男性17例;年齡48~66歲,平均年齡(56.4±1.3)歲。觀察組中女性18例,男性15例;年齡47~65歲,平均年齡(56.5±1.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診斷為破裂性腹主動脈瘤,且為首次接受手術治療,并經CT檢查結果顯示[3],破裂口平均直徑為(3.6±0.9) cm。②患者均對研究過程認可并且知曉,且為自愿參與研究。③患者均伴隨腹部的劇烈疼痛,且血壓低于90 mm Hg超過2 h,伴有失血性休克。排除標準:①先天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者[4]。②乙肝、腎炎、重癥肺炎者。③過敏體質者。④全身免疫性疾病者。⑤手術禁忌癥者。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開放手術治療?;颊呷?,如果患者在麻醉前血壓低,那么可以選擇局部麻醉下穿刺股動脈,在X線引導下,將Coda球囊放置在瘤體上方進行阻斷,在患者腹部中間取切口,將瘤體充分游離,阻斷雙側髂動脈,對血腫進行清除,將主動脈瘤壁切開,選取合適的人工血管,與瘤體近端主動脈和雙側髂總或髂外動脈進行吻合。手術完畢后,關腹。觀察組采用腔內修復術治療?;颊呷椋诔曇龑?,穿刺股動脈。通過造影,測量各個部位的數據,選取合適的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支架主體,靠近各個連接口,經造影核實位置,無誤后,縫合切口。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ICU時間、病死例數、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二次干預等指標。ICU時間為患者入住ICU到從ICU轉出時間。不良反應統(tǒng)計患者治療期間所有與手術相關不良反應。二次干預記錄患者治療后失敗需要進行二次干預的例數。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輸血量低于對照組,ICU時間低于對照組,病死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二次干預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對比
破裂性腹主動脈瘤十分危險,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越早的診斷對于患者的治療越有幫助,也是治療破裂性腹主動脈瘤的前提和基礎?;颊叱霈F不明原因的腹痛、虛脫和休克時,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結合相關的檢查,從而進行診斷。需要強調的是,診斷和治療需要同時進行,千萬不能夠因為診斷的時間過長耽誤治療,浪費大量的時間在診斷上,從而放棄治療是不明智的選擇。在判斷破裂性腹主動脈瘤的過程當中,要與腰椎間盤突出、消化系潰瘍穿孔、急性膽囊炎等疾病進行鑒別[5]。
臨床上對于破裂性腹主動脈瘤的診斷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手段:①實驗室檢查,包括血糖檢查、尿常規(guī)、凝血功能、電解質、腎功能等檢查。②腹部B超檢查,對于腹膜血腫、腹腔積血等也能夠明顯顯示,對于診斷破裂性腹主動脈瘤非常有幫助,并且意義重大。③CT檢查,對于癥狀不明顯的患者,采用CT檢查可以有效的診斷破裂性腹主動脈瘤的位置、大小等參數,并且對于判斷腹腔內出血情況非常積極,不僅對于確診有幫助,而且對于后續(xù)的治療也能夠起到積極作用。腹主動脈瘤的CT影像特征主要表現為:動脈瘤大小增加,環(huán)狀鈣化及附壁血栓,如若CT診斷無法確診,也不要因為等待CT診斷結果而耽誤救治時間[6]。④心電圖檢查,可以用來排除肺動脈栓塞、心肌梗死等相似性疾病,從而為確診破裂性腹主動脈瘤提供更加堅定的依據,也可以直接了解患者的心臟狀態(tài)和水平,從而為手術治療做準備[7]。⑤胸腹部X線片檢查,可以幫助判斷患者是否有胸腹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從而為手術方案的制訂提供依據。
本次研究當中,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輸血量低于對照組,ICU時間低于對照組,病死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二次干預率低于對照組(P<0.05)。盡早的診斷和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診斷的過程中,也需要同時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夠將傷害降低到最小。手術治療后,需要對患者進行并發(fā)癥的處理和預防。越早的診斷對于患者的后續(xù)治療越有幫助,而治療的關鍵不僅僅在于手術,也在于術后的恢復,護理等環(huán)節(jié)。為了減小對于各個臟器的傷害,確診之后要立即進行手術治療,并且在手術過程當中,要時刻關注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和生命體征,確?;颊呱踩?,也盡最大可能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這些方法和理念具有非常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