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蕓鶴
(新疆師范大學(xué) 中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烏魯木齊 830017)
《新疆圖志》是清末新疆建省后第一部較為完備的官修通志,由新疆巡撫袁大化任總裁,新疆布政使王樹枏、候選道王學(xué)曾先后任總纂,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開始編纂,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完成。全書共116卷,200余萬字,包括建置、國界、天章、藩部、道路、古跡、金石、藝文、奏議、名宦、武功、忠節(jié)、人物、兵事等共29部分志,涉及歷史、政治、經(jīng)濟、外交、地理、民俗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翔實,記載完備,是我們了解新疆歷史發(fā)展和變遷的重要文獻,具有很高的語料價值,被譽為清代新疆的“百科全書”。《新疆圖志·兵事志》共兩卷,記載了從康熙年間至嘉慶年間新疆發(fā)生的132起戰(zhàn)事,包括清政府平定準格爾、大小和卓、張格爾等一系列戰(zhàn)事[1]。
由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對古代漢語判斷句的解釋為:“判斷句是以名詞或名詞性的詞組為謂語,表示判斷的。”并指出現(xiàn)代漢語的判斷句里主語與謂語之間一般要用判斷詞“是”字來聯(lián)系。進一步說明:“在秦漢以前,判斷句一般不用系詞,而是在謂語后面用語氣詞‘也’字來幫助判斷”[2]。
由許嘉璐主編的《古代漢語》中認為:“判斷句,是用謂語所指對主語所指進行判斷的句子,用以斷定兩者是否屬同一事物,斷定主語所指的屬性或類別。謂語通常由名詞或名詞性結(jié)構(gòu)充當。古代漢語中,直接用名詞謂語就能構(gòu)成肯定判斷,在名詞謂語前加否定副詞‘非’就能構(gòu)成否定判斷”[3]。
王寧在《古代漢語通論》中指出:“所謂判斷句,是以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對主語進行判斷,說明主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一種句子形式?!蓖瑫r指出:“古代漢語判斷句一般不用判斷詞,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可以直接置于主語后充當謂語”[4]。
綜上所述,各位學(xué)者對古代漢語判斷句定義基本一致。古代漢語中判斷句是謂語所指對主語所指進行判斷的句子,謂語多由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充當。
《新疆圖志·兵事志》作為描寫戰(zhàn)爭戰(zhàn)事的分志,其中也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判斷句,通過窮盡式的統(tǒng)計得出《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共53見判斷句,根據(jù)判斷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構(gòu)成成分、語義關(guān)系對其進行歸類和整理,結(jié)果如下:
本文主要根據(jù)系詞的有無、主語和謂語的構(gòu)成成分以及主語和謂語后語氣詞的有無,將語料中出現(xiàn)的判斷句分為4類:1.“……,……也”;2.“……者,……也”;3.“……者,……”;4.系詞句。具體情況如下:
1.“……,……也”
主語后面沒有用語氣詞“者”字表示提頓,謂語后面用語氣詞“ 也” 字的判斷句,共21見。如:
(1) 庚申,次巴爾楚軍臺,喀、葉分道處也。
(2) 其南山差低于北,漸陀而下,有小山橫焉,狀若馬鞍,高可二十仞,戰(zhàn)地也。
(3) 賊眾奔散,達瓦齊以二千余人宵遁,逾冰嶺,南走烏什,投阿齊木伯克霍吉斯,準夷所善也。
2.“……者,……也”
主語后面用語氣詞“者”字表示提頓,謂語后面用語氣詞“也”字的判斷句,共20見。如:
(4) 策妄阿拉布坦者,僧格之次子,噶爾丹之侄也。
(5) 阿睦爾撒納者,故拉藏汗之孫,丹衷之子,策妄阿喇布坦之外孫也。
(6) 三城者,烏垣、迪化州及妥逆所筑之王城也。
3.“……者,……”
主語后用語氣詞 “者” 字表示提頓,謂語后不使用語氣詞的判斷句,共4見。如:
(7) 阿賴者,蔥嶺之脊。
(8) 安集延者,敖罕八城之一。
(9) 其尤大者,曰平定準逆,曰平定張逆,曰平定妥逆。
4.系詞句
主要有兩類,一是“……,是為……”。主語和謂語之間有停頓,謂語前用“是為”連接的判斷句,共4見。如:
(10) 康熙三十五年,噶爾丹敗后,阿布都實特來降,圣祖優(yōu)恤之,遣人送歸葉爾羌,是為霍集占兄弟之祖。
(11) 我軍三面乘之,追攻廿余里,斬其驍將阿布都克勒木等,奪獲器械無算。我兵傷者,才一卒耳,是為阿爾楚爾山之捷。
(12) 賊既喪輜重,失負駝,沿途饑踣,死者殆盡,惟余數(shù)千人還科布多。是為烏蘭布通之捷。
另一種是“……,所謂……也”。主語和謂語之間有停頓,謂語前用“所謂”連接,后面用語氣詞“也”字的判斷句,共4見。如:
(13) 城周十余里,有門十二,我軍僅馬步四千,兵少不能圍攻,乃擇城東隔河水草深處結(jié)營自固所謂黑水營也。
(14) 其地即蔥嶺之巔,有黑龍池,周數(shù)百里,回語謂哈喇淖爾,即釋典所謂阿耨達池也。
(15)六月,張格爾率安集延、布魯特五百余人出開齊山,突至阿爾圖什拜其先和卓木之墓,回人所謂瑪雜也,距喀什噶爾城八十余里。
據(jù)統(tǒng)計,《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判斷句共53見,判斷句形式有4種。具體統(tǒng)計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新疆圖志·兵事志》判斷句形式
由表1可知,《新疆圖志·兵事志》判斷句形式主采用“……,……也”式和“……者,……也”式,分別占比為39.6%和37.7%。系詞句和“……者,……”式判斷句所占比例相對較少,分別為15.1%和7.6%??梢姟缎陆畧D志·兵事志》中判斷句主要采用“……,……也”的形式。
1.主語
判斷句的主語是解說、認識的對象,可以由體詞性詞語充當,也可以由謂詞性詞語充當,還可由主謂短語充當。
體詞性主語是指由名詞、代詞、數(shù)詞、量詞等充當?shù)闹髡Z,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共31見。如:
(16) 四衛(wèi)拉者,即綽羅斯特、都爾伯特、土爾扈特、和碩特也。
(17) 策妄阿拉布坦者,僧格之次子,噶爾丹之侄也。
(18) 三城者,烏垣、迪化州及妥逆所筑之王城也。
謂詞性主語是指由動詞、形容詞及其短語充當主要成分的主語,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共7見。如:
(19) 其尤大者,曰平定準逆,曰平定張逆,曰平定妥逆。
(20) 庚申,次巴爾楚軍臺,喀、葉分道處也。
(21) 壬辰,戰(zhàn)于西泉,斬逆目蘇保沅、馬得和、馬兆魯、李遠、王元,皆白逆悍黨也。
“主謂短語是由有陳述關(guān)系的兩個成分組成,前面被陳述部分是主語,表示要說的是誰或什么;后面陳述的部分是謂語,說明主語怎么樣或是什么?!盵5]主謂短語主語是指主語由主謂短語充當?shù)?,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共15見。如:
(22) 賊既喪輜重,失負駝,沿途饑踣,死者殆盡,惟余數(shù)千人還科布多,是為烏蘭布通之捷。
(23) 其南山差低于北,漸陀而下,有小山橫焉,狀若馬鞍,高可二十仞,戰(zhàn)地也。
(24) 賊眾奔散,達瓦齊以二千余人宵遁,逾冰嶺,南走烏什,投阿齊木伯克霍吉斯,準夷所善也。
《新疆圖志·兵事志》判斷句的各類主語成分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新疆圖志·兵事志》判斷句各類主語成分
由表2可知,《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判斷句的主語成分,體詞性主語數(shù)量最多,所占比例為58.5%,謂詞性主語和主謂性主語數(shù)量相對較少,所占比例分別為13.2%、28.3%。
2. 謂語
判斷句的謂語是對主語所指進行判斷的成分,主要由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充當。但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也存在其他情況,現(xiàn)將其中的判斷句謂語形式分為3類,分別是體詞性謂語、謂詞性謂語和主謂短語謂語。
體詞性謂語是指由名詞、代詞、數(shù)詞、量詞等成分充當?shù)闹^語,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共38見。如:
(25) 馬林者,妥逆之腹心也。
(26) 伊犁九城皆回民也,不分良莠而盡誅之,是召亂也。
謂詞性謂語指由動詞、形容詞及其短語充當主要成分的謂語,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共3見。如:
(27) 哈密、巴里坤之間有庫舍圖牧場者,當賊來路,紀成斌不設(shè)備。
(28) 其尤大者,曰平定準逆,曰平定張逆,曰平定妥逆。
主謂短語謂語是指謂語由主謂短語充當,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共12見。如:
(29) 三城者,烏垣、迪化州及妥逆所筑之王城也。
(30) 妥明者,關(guān)內(nèi)逸回,索逆所師事者也。
《新疆圖志·兵事志》判斷句的各類謂語成分所占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新疆圖志·兵事志》判斷句各類謂語成分
由表3可知,《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判斷句的謂語成分,體詞性謂語數(shù)量最多,所占比例為71.7%,謂詞性謂語和主謂性謂語數(shù)量相對較少,所占比例分別為5.7%、22.6%。
判斷句的語義關(guān)系指的是判斷句主語和謂語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6]。根據(jù)主語和謂語之間的語義關(guān)系,《新疆圖志·兵事志》中的判斷句可分為4類:歸類式判斷句、評議式判斷句、釋因式判斷句和解說式判斷句。具體情況如下:
1. 歸類式判斷句
歸類式判斷句的謂語主要是從歸類、等同等方面對主語進行介紹,是表達等同或類屬關(guān)系的判斷句。此類判斷句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數(shù)目最多,共45見。如:
(31) 其尤大者,曰平定準逆,曰平定張逆,曰平定妥逆。
(32) 四衛(wèi)拉者,即綽羅斯特、都爾伯特、土爾扈特、和碩特也。
(33) 其恃以資生者,牛羊、奶酪也。
2. 評議式判斷句
評議式判斷句主要是用謂語對主語加以評價、解說。此類判斷句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共6見。如:
(34) 孤軍深入,兵分力單,相去二十余站,聲息不得通達,非計之得也。
(35) 烏垣之不陷于俄者,學(xué)功之力也。
3. 釋因式判斷句
釋因式判斷句主要用來說明原因、目的。釋因句的主語所表示解釋的對象,謂語所表示的后項是評釋的內(nèi)容。此類判斷句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出現(xiàn)數(shù)目較少,僅1見。
(36) 和闐伯克伊敏,故黑帽回也。
4. 解說式判斷句
解說式判斷句,謂語對主語的性質(zhì)特點等做出解釋說明,在解釋說明的同時表達判斷。此類判斷句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僅1見。
(37) 阿賴者,蔥嶺之脊。
《新疆圖志·兵事志》判斷句的語義關(guān)系所占比例如表4所示:
表4 《新疆圖志·兵事志》判斷句語義關(guān)系
由表4可知,《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判斷句的語義關(guān)系,歸類式判斷句使用數(shù)量最多,共45見,所占比例為84.9%。評議式判斷句使用數(shù)量次之,共6見,所占比例為11.3%。釋因式判斷句和解說式判斷句使用數(shù)目最少,各1見,所占比例為1.9%??梢姟缎陆畧D志·兵事志》中歸類式的判斷句占絕對優(yōu)勢。
《左傳》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學(xué)著作,記錄了春秋至戰(zhàn)國初期250多年間周王朝和各主要諸侯國的重大歷史事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是一部具有很高歷史價值的文學(xué)及語言學(xué)著作。本文將《新疆圖志·兵事志》和《左傳》中的判斷句做歷時的比較,分析二者判斷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構(gòu)成成分和語義關(guān)系之間的差異。
《新疆圖志·兵事志》《左傳》判斷句結(jié)構(gòu)形式占比情況如表5所示:
表5 《新疆圖志·兵事志》《左傳》 判斷句形式占比情況對比
由表5可知,《新疆圖志·兵事志》和《左傳》中判斷句占比最高的形式均為“……,……也”,占比略有不同,《左傳》中此類形式占比高達85.6%,《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占比有39.6%,可見“……,……也”式判斷句是古代漢語判斷句采用的主要形式?!啊撸病笔脚袛嗑湓凇缎陆畧D志·兵事志》中所占比例相對《左傳》增幅較大,可見“……者,……也”式判斷句在古代漢語判斷句發(fā)展過程中占據(jù)的地位有所上升。
其次,“……者,……”式判斷句在《左傳》中并未出現(xiàn),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占比7.6%,且系詞句在《左傳》中占比僅有0.7%,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占比有所上升,所占比重為15.1%?!缎陆畧D志·兵事志》和《左傳》判斷句使用的結(jié)構(gòu)形式均為四類,但二者結(jié)構(gòu)形式的具體類型不同。
1. 主語的比較
《新疆圖志·兵事志》《左傳》判斷句主語的成分占比情況如表6所示:
表6 《新疆圖志·兵事志》《左傳》判斷句主語成分占比情況對比
由表6可知,《左傳》中體詞性主語、謂詞性主語、主謂短語主語占比大致相當,《新疆圖志·兵事志》中體詞性主語占比最重,所占比例為58.5%,遠高于另兩類主語所占的比重。謂詞性主語和主謂短語主語所占比例有所減少?!缎陆畧D志·兵事志》中判斷句的主語更加集中在體詞性主語上。
2. 謂語的比較
《新疆圖志·兵事志》《左傳》判斷句謂語的成分占比情況如表7所示:
表7 《新疆圖志·兵事志》《左傳》判斷句謂語成分占比情況對比
由表7可知,在《新疆圖志·兵事志》和《左傳》中,體詞性謂語都占了較大的比重,這體現(xiàn)了判斷句的謂語主要是由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充當?shù)奶攸c。在謂詞性謂語的使用上,《新疆圖志·兵事志》比《左傳》下降21.4%,謂詞性謂語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占比僅有5.7%。此外,《左傳》中判斷句謂語可由副詞和介詞短語充當,《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并沒有這種情況。
《新疆圖志·兵事志》《左傳》判斷句的語義關(guān)系所占比例如表8所示:
表8 《新疆圖志·兵事志》《左傳》判斷句語義關(guān)系占比情況對比
由表8可知,四類判斷句在兩本書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判斷句語義關(guān)系所占比例最高是歸類式,《左傳》則為解說式。其次,評議式、釋因式和解說式判斷句在《新疆圖志·兵事志》中所占的比例均有大幅度下降。
綜上所述,從結(jié)構(gòu)形式、構(gòu)成成分和語義關(guān)系三個方面對《新疆圖志·兵事志》中的判斷句進行分析得出:在結(jié)構(gòu)形式上,判斷句的主要采用“……,……也”式,所占比例為39.3%。在構(gòu)成成分上,判斷句體詞性主語和體詞性謂語成分占比較大,分別為58.5%、71.7%。在語義關(guān)系上,判斷句主要采用歸納式,所占比例為84.9%。
《新疆圖志·兵事志》成書于清末民初,是近代漢語向現(xiàn)代漢語的過渡時期,此時的判斷句一般采用“是”字系詞句,但《新疆圖志》屬于方志語言,較為典雅,多用文言表達,所以在判斷句的使用上,仍主要采用無系詞式的判斷句的典型形式,表現(xiàn)為《新疆圖志·兵事志》判斷句中主語和謂語的體詞性成分、歸類的語義關(guān)系所占比重都有所上升。通過與《左傳》中判斷句對比可知,體詞性主語和體詞性謂語所占比例有顯著上升,判斷句主語和謂語之間的語義關(guān)系更加豐富,這主要是因為語法發(fā)展的漸變性和繼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