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手機在課堂上的不當使用會對學習造成負面影響。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使用智能手機已成普遍現(xiàn)象,這導致英語課堂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危機。文章以平涼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梳理了當下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市場需求、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改革三個方面,探討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教學方法;大學英語
【作者簡介】張彩明 (1976-),女 ,甘肅平涼人,平涼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研究工作。
【基金項目】平涼職業(yè)技術學院《智能手機影響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危機成因及對策研究》(PZXJ201714 )。
智能手機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通訊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智能手機在課堂上的不當應用使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危機,尤其是對于地方高職院校來說,課堂教學危機更加嚴重。平涼職業(yè)技術學院情況更不容樂觀,其學生英語基礎弱、底子薄,疏于課堂學習, 沉迷網絡游戲, 對英語課程缺乏學習興趣,課堂上往往出現(xiàn)這樣的場面:英語教師帶著滿腔熱情,盡心竭力地制作PPT并且精心設計課堂活動,以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而學生通常只是用手機拍攝板書或課件的內容,拍過之后便置之不理;對課后作業(yè)也多是出于應付,經常是上網搜索現(xiàn)成答案或根本不予理睬;更多的課堂時間則是用手機或i Pad 聽音樂、打游戲、看電影、刷抖音等,對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視頻、音頻內容毫無興趣,并且埋怨英語課堂枯燥無味、毫無意義。教師對此也往往束手無策,不得不采用點名或扣平時成績的辦法督促學生學習,但效果甚微。課堂上教師原有的主導地位、身份、權威和尊嚴早已蕩然無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危機問題亟須解決。
一、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危機的成因
1.教學內容不能與市場需求同步。高職英語未來的發(fā)展重點在于英語實用交流能力以及基于工作需要的職業(yè)領域內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大多數(shù)學生希望通過相對自然、輕松、有趣的方法來學習英語,渴望在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中展示和鍛煉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而不是沿用中學英語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通過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來學習英語。從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來說,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更看重人才在實際語境中的英語溝通能力,由此,社會上參加短期英語培訓的人數(shù)日益增多。而高職院校對市場需求反應比較遲鈍,當下學校開設的英語課程與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需求不盡相符。因此, 高職英語教材亟須改革。高職英語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英語水平、不同專業(yè)甚至不同學生的學習目的,采用起點不同、適合不同類型學校的分層教材。近年來,高職類英語教材雖然有所增多,但是,針對高職院校的分層英語教材仍為空白。選擇切合平涼職業(yè)技術學院實際教學需要的英語教材仍極其困難,學校雖先后選用了多種不同版本的教材,但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這些教材中有的內容較多較難、有的過于強調句子的作用、有的內容陳舊滯后,均不能完全滿足學校英語教學的實際需要。
2.缺少對學情的精準分析。教育部規(guī)定高職高專學生入學時最低應掌握1000-1600個單詞,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受過初步的訓練。但是,平涼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生源主要來自三種學校,即中專、中職、技校,來自普通高中畢業(yè)生的人數(shù)偏少。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薄弱、英語水平整體偏低,對教材中最為基礎的內容也難以理解消化,英語課堂學習效率低下,長此以往形成了英語學習的習得性無助感,導致自信心缺乏。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大多數(shù)學生很少主動去學習英語,畏難情緒較為嚴重,存在不聽、不說、不讀、不寫等問題,也很少去做相應習題來鞏固所學知識,在翻譯、閱讀、寫作方面更是感覺困難重重,因此,教師需要在精準掌握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再進行高職英語課程標準的制定、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模式的設計等。
3.教學中缺乏差異化、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平涼職業(yè)技術學院自2016年升格以來,對英語課程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進了教學設備,并使用多媒體PPT 演示,使用錄播系統(tǒng)播放聽力口語材料,對教師進行微課制作培訓,組織部分教師參加微課大賽,還引入云平臺APP輔助教學,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模式。這不僅大大提高了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而且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上在線學習平臺中的微課、教學視頻,完成線上的練習、作業(yè)等,再結合線下教師的講解、輔導,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然而,我校高職英語教學依然以教師主導為主,忽略了不同專業(yè)間的差異、班級之間的差異、學生個體間的差異,無法依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個性特征、學習行為習慣等因素選取差異化、精準化的教學模式。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個性化教學等理念在實際教學中仍需進一步思考和實踐。
二、教學實例與效果反饋
為了測試智能手機輔助英語教學效果,筆者指導學生在手機上安裝了百詞斬、滬江英語詞場和英語國際音標學習軟件,并進行了試驗。以E-learning這節(jié)課為例,課前,要求學生利用手機掃描課本中提供的本課單詞、課文二維碼,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前兩分鐘,讓學生掃描本節(jié)課的微信點名二維碼,完成點名。在講解本課詞匯和語言知識點時,鼓勵學生對難以消化和理解的內容進行拍照、錄音,方便在課后整理筆記、學習。對長難句子,讓學生借助手機進行英漢翻譯和語法分析。在課文小結和討論環(huán)節(jié),把學生每5-6人分為一個小組,鼓勵學生借助手機上網搜索與討論話題相關的資料和英語表達,并整理成英語段落,每組選一個代表向全班同學宣讀。老師則用智能手機將學生討論發(fā)言情況錄成視頻,課后發(fā)到班級微信群,供學生在手機上回看。學生間可以相互學習、發(fā)現(xiàn)并糾正語音語調、表情、斷句等問題,也可以參與評論。這樣給學生參與的機會、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和暢所欲言的機會,使得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有效學習時間。
三、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進策略
1.探索基于智能手機的英語碎片化學習模式。學校應該為學生營造積極、健康、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分區(qū)域、分時段管控校園網絡。比如在教學區(qū)上課時段可以暫時關閉網絡覆蓋,讓學生不被手機信息打擾專心學習;在課外,應該實現(xiàn)校園無線網絡免費全覆蓋, 讓學生不被網速和流量收費所困擾,為隨時隨地移動學習提供硬件保障。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中并不具備播放足夠時長的音頻與創(chuàng)設真實語言環(huán)境的條件,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聽取原版英語音頻,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比如可以為學生推薦喜馬拉雅這一 APP平臺,激勵學生充分使用零碎時間聆聽音頻,掌握異域風土文化,汲取知識,從而極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各項英語技能。
2.合理利用網絡平臺。為了解決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性不高的問題,應當積極引入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等載體,將教學內容錄制成微課發(fā)布到班級英語學習平臺上,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交流,鼓勵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自由討論互動交流,完成課前預習、課后鞏固、教學問題反饋等多項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把握教學重難點,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師也可以盡可能地多設計參與性強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比如情景對話、角色表演、學唱英文歌曲等;還可以利用手機APP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交作業(yè),并通過一對一、多對一進行針對性輔導;也可以在APP上發(fā)布關于專業(yè)知識的小視頻、實訓課程、校外實踐活動等,通過網絡平臺教學,有效突出重點問題。除此之外,學生利用手機APP可以參與慕課、翻轉課堂、微視頻等學習,進入不同教師的課堂,充分發(fā)揮自由教學優(yōu)勢,有利于補充完善專業(yè)知識短板。
3.線下教學資源和線上學習資源相互補充。隨著線上學習資源的不斷豐富,大學英語課堂有限的教學資源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通過對畢業(yè)生的調查走訪得知,不少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堂班級人數(shù)較多,導致課堂上老師不能兼顧到每位同學,師生英語交流溝通機會偏少,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教學方式枯燥單一、教學過程流于形式化。而與此同時,大多數(shù)高校已是WiFi校園全覆蓋,幾乎所有學生都有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對網絡資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濃厚興趣,這為線上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資源,下載英語學習軟件,如金山詞典、愛詞霸、學客英語手機詞典、百詞斬等。不同軟件的側重點不同,教師要充分地了解每一個軟件的功能,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需要來進行相應軟件的下載和學習。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學習,將課堂上的教學資源和線上學習資源有效結合,促使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全面提升。
四、結語
智能手機是現(xiàn)代科技進步發(fā)展的成果,其因功能強大、使用方便快捷而備受大學生的青睞,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工具。過度頻繁使用智能手機對大學生學習生活以及課堂教學尤其是英語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與挑戰(zhàn),導致課堂上“低頭族”與“拇指黨” 等“隱性逃課”現(xiàn)象嚴重。但是,堵不如疏,教師要順勢而為,將其視為促進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良好機遇和提高課堂教學與學習效率的新型工具。抓住學生對智能手機有依賴性的特點,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引導學生合理地利用好智能手機,把智能手機變成英語學習的有效利器,幫助學生克服因英語基礎薄弱而產生的畏難情緒,可以以看視頻、看動畫、聽歌曲、看電影等形式,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滿足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使學習更高效、更便捷,使單位時間內學習效果最大化。
使用智能手機學習英語也應該遵從“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方針。高職英語教學作為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職業(yè)性決定了它必須符合市場的需求,即以實用為目的,突出專業(yè)特點,重視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水平,增強學生以后進入職場的優(yōu)勢和競爭力。因此,學??梢岳酶鞣N形式,多渠道定期開展對高職院校畢業(yè)生和用人單位的調查,了解學生的英語受教育程度是否與學生的崗位需求、企業(yè)的需求以及可持續(xù)學習工作的需求相一致。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英語教學目標、精選教材。教師需要樹立全新的英語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改革教學方案,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深入地研究把智能手機用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增強靈活自如地應用智能手機開展英語教學工作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師授課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汪思佳.淺析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相關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 2019,6(32):179-180+193.
[2]歐美榮. 地方高校大學英語課堂危機及后視域下對策探討[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165-167
[3]李飛武.我國高校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35):228-230.
[4]羅雪娟.影響英語教學質量的內外因素分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5(02):151-154.
[5]周慧霞.移動學習時代大學英語課堂危機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21):58-59
[6]陸鳴.如何利用手機APP構建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8(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