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作家簡·奧斯汀創(chuàng)作的小說,主要描寫了年輕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價值觀,體現(xiàn)了這個階段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本文簡要分析伊麗莎白在小說中的個人魅力,通過展現(xiàn)伊麗莎白的情感變化,從而深入分析小說中伊麗莎白的感情觀。
【關鍵詞】個人魅力;情感變化;感情觀
【作者簡介】張光妃(1969.10-),女,漢族,廣東茂名高州人,廣東茂名幼兒師范??茖W校,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
《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運用的諷刺藝術貫穿于整部小說,這部小說描述了女主角伊麗莎白對姐妹的深厚感情以及對世俗和階級權威的態(tài)度,小說是以伊麗莎白和達西的感情變化為主線展開描寫的,這充分顯示了伊麗莎白以感情為基礎和以理智為基礎的感情觀,從而為現(xiàn)實生活中青年男女的感情觀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一、《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個人魅力
1.深厚的姐妹情。伊麗莎白在收到尼日斐花園的來信得知珍妮生病的事情后,全家人只有伊麗莎白是真正擔心珍妮的身體狀況,由于不會騎馬又沒有馬車,伊麗莎白步行三英里去看望自己的姐姐,體現(xiàn)了伊麗莎白對自己姐姐的濃厚感情,后來的事情更加可見,伊麗莎白在姐姐的挽留之下決定留下來,由于賓利家姐妹對珍妮的情真意切和關懷備至,伊麗莎白才慢慢喜歡上她們,對姐姐的好可以改變伊麗莎白對她們最初不好的看法。從作者描寫伊麗莎白母親來到尼日斐看望自己的女兒珍妮,得知身體并沒有什么大礙,但是為了珍妮和賓利先生能產(chǎn)生感情,而強行讓珍妮留下來,更是進一步襯托出伊麗莎白對姐姐的感情。得知妹妹莉迪婭和威克姆私奔了之后竟做出了和之前形象不大相符的行為,比如臉色蒼白、神色慌張以及雙膝發(fā)抖,這都和她的形象大有不同,而更多的是自己沒有把威克姆的真正人品告訴家人而感到自責。
2.摒棄世俗的眼光。由于姐姐珍妮生病而焦急步行去尼日斐花園的時候,伊麗莎白根本沒有把別人怎么看待自己這種行為放在首位,但別人認為結婚應該把金錢和地位放在首位的時候,伊麗莎白根本就沒有去迎合世俗的看法,而認為所有的婚姻應該以感情為基礎。所以,當柯林斯先生向伊麗莎白求婚的時候,她不管自己的母親有多么生氣和反對,她都沒有向世俗的眼光低頭,去接受柯林斯先生的求婚。這些都深刻地體現(xiàn)伊麗莎白敢于擯棄世俗的眼光。
3.不畏懼階級的權威。在威廉爵士打算把伊麗莎白引見給達西做舞伴以及達西先生邀請她賞臉與他跳舞的時候,伊麗莎白并沒有因為他們處于階級的上層就接受他們的請求,而是拒絕了并堅決不搭理他們。當凱瑟琳夫人聽說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了之后,就去逼問伊麗莎白,認為伊麗莎白的身份配不上地位顯赫的名門望族的達西,可是伊麗莎白認為她沒有權利干預他們的感情,并且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和達西先生結婚是符合身份、廉恥和面子三個原則的。從這幾件事中都可以看出階級身份對于伊麗莎白來說并沒有那么重要,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那個時候的英國把階級看成兩個人是否能結成夫妻的重要因素,這恰恰體現(xiàn)了伊麗莎白不畏懼階級的權威個性。
二、《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情感變化
1.對達西的初次印象——反感、厭惡。伊麗莎白第一次見到達西是在舞會上,因為達西的言行表現(xiàn)得傲慢和自以為是,所以伊麗莎白對達西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以至于后面達西想向伊麗莎白示好,都讓伊麗莎白認為達西不懷好意。而使伊麗莎白進一步厭惡達西的事情就是威克姆述說了自己和達西的過往,這使得伊麗莎白更加認為達西就是一個傲慢、不講情面、沒有人道以及刻薄的人。而威克姆故意缺席舞會又使得伊麗莎白因為誤解而更加反感達西,致使得平時不喜歡發(fā)脾氣的伊麗莎白差點兒就對達西發(fā)火。而且最使伊麗莎白厭惡達西的是她認為珍妮和賓利先生的感情是達西拆散的,這使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厭惡到達了極點。其實,使兩個人關系惡化的原因是達西不太愿意向別人解釋和袒露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只要達西稍稍愿意向伊麗莎白解釋自己的實情和做事的動機,就不會產(chǎn)生后來不必要的誤會,可是由于達西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使他盲目自信的性格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這就需要達西和伊麗莎白長時間的相處,使伊麗莎白了解達西真正的為人,從而化解彼此之間的誤會和摒棄當初的偏見。
2.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在洛興斯偶遇了達西,因為短暫的相處使達西對伊麗莎白的感情進了一步,在達西快要離開的時候,他下定決心向伊麗莎白表白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并且向伊麗莎白求婚,由于自己表述上的不妥當,惹怒了伊麗莎白,使她把自己長久以來的怨恨發(fā)泄出來,當然伊麗莎白這一舉止讓達西非常驚訝,在他看來,他向任何一個人求婚都不應該遭到拒絕,達西的這種自信源于他生活的優(yōu)越環(huán)境。而達西的這種盲目自信也是伊麗莎白所厭惡的,是伊麗莎白對達西懷有偏見的原因之一。
3.伊麗莎白的改觀——產(chǎn)生情感。達西在遭受伊麗莎白的拒婚之后,寫信向伊麗莎白解釋了自己和威克姆之間的往事,這封信里面的解釋和威克姆之前述說的相吻合,但也有出入的地方,后來伊麗莎白觀察兩人相處時達西的所作所為,逐漸懷疑威克姆的為人,同時也開始相信達西的為人,而達西在信中也說明了自己確實有插入了珍妮和賓利先生之間感情的事情,同時達西也詳細說明了原因。原來是由于珍妮不善于流露自己的感情和伊麗莎白家人作風的原因才使賓利先生漸漸疏離了珍妮。伊麗莎白在潘伯利聽了老管家的話才慢慢相信達西的為人,后來威克姆和莉迪婭私奔去結婚的事情是達西暗地里幫伊麗莎白解決的,不僅如此,達西還幫威克姆謀求了一份工作,這樣才使威克姆同意和莉迪婭結婚,不然背負了一身賭債的威克姆肯定不會輕易和莉迪婭結婚的,他只是因為賭債順便以結婚的名義拉上莉迪婭逃跑的。這些事情也是在迪莉婭和嘉內(nèi)汀夫人那里得知的,這使伊麗莎白非常感動,同時對達西的為人進一步認可,慢慢產(chǎn)生了更加濃厚的情感,這也促使伊麗莎白對達西真正的改觀。
4.互相訴說——步入婚姻的殿堂。由于凱瑟琳夫人對伊麗莎白的責難使達西明白了伊麗莎白對自己的心意,這激起了達西再次對伊麗莎白求婚的決心,這一次伊麗莎白欣然接受了他的求婚,也承認自己之前確實是因為各種原因對達西先生產(chǎn)生偏見,從達西寫給自己的那封信才使得兩人之間的種種誤會得以解開,并且達西沒有因為第一次求婚遭到拒絕而埋怨,而是用行動來化解誤會,仍然對伊麗莎白家人給予幫助,這之后達西因為伊麗莎白而慢慢在改變,這使得伊麗莎白更加明白了達西對自己的感情。兩個人的心在敞開心懷訴說后漸漸靠近,這也大大加速了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升溫,伊麗莎白慢慢地對達西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愛意,這也促使了兩個人在小說的結尾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三、《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感情觀
1.以感情為基礎的感情觀。伊麗莎白是個善于觀察生活的人。在面對柯林斯的求婚時,母親強迫她答應,因為以后柯林斯將會繼承他們家的遺產(chǎn),可是伊麗莎白認為愛情和婚姻都應該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的,不應該因為地位和財產(chǎn)就隨意嫁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這也是伊麗莎白為什么會在第一次見到達西時就產(chǎn)生那么大偏見的原因,而且由于這種偏見的存在,使得達西和伊麗莎白兩個人無法找到共同的話題,也不可能有讓人羨慕的愛情??墒且聋惿自诤瓦_西長期的相處之后,了解了達西真正的為人處事,對達西的誤會終于慢慢消除,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兩個人之間產(chǎn)生了真正的愛情。而后來夏洛蒂和柯林斯結婚更是讓她覺得不可思議,伊麗莎白認為不顧美好的感情來附和一些世俗的利益是不會幸福的,美好的婚姻是需要感情基礎的,他們的婚姻是伊麗莎白所不認同的。
2.以理智為基礎的感情觀。伊麗莎白是一個很有智慧和長遠目光的理性女性,剛開始因為偏見而不接受達西對自己的求婚,后來在相處中發(fā)現(xiàn)達西的智慧和為人都讓她很滿意,伊麗莎白覺得達西是一個精明通達和見多識廣的人,在幫助自己妹妹的這件事上,她認為達西是一個有智慧、慷慨而具有同情心的人。在《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與達西獲得幸福,表明婚姻不僅需要感情還有智慧,理性的幸??梢运阕魇且环N折中的幸福,是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它能夠使愛情增加奮斗和努力的重要意義,給愛情增加了它該有的重要性。
四、結語
18世紀末期法國處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這一時期女性意識開始覺醒,女性開始追求自由的婚姻,不想受到階級的束縛??梢愿惺艿阶髡呦胍獋鬟f自己對于自由平等婚姻的追求,不想因為世俗的眼光而放棄對自己理想婚姻的追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時社會上女性自由平等的婚姻觀。伊麗莎白這一角色正反映了這一階層的意識,也使得伊麗莎白想要追求屬于自己的幸?;橐?,最后才和達西獲得了美滿的結局??v觀現(xiàn)在的社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年輕人把“白富美”和“高富帥”作為結婚的對象,其實無論處于什么年代,都要有屬于自己的婚戀觀,要聽從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最終才能獲得幸福。
參考文獻:
[1]劉一帆.論《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人物形象刻畫的左欄二十至二十九行[OL].知網(wǎng),2018(115).
[2]楊娜.簡·奧斯汀的幸?;橐鲇^的左欄二十三至三十一行[OL].知網(wǎng),2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