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要]對于時政新聞采訪來說,不可能完全按部就班,而是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敏銳的洞察力,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這是時政新聞記者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采訪策略。
[關鍵詞]時政新聞;新聞采訪;價值導向;獲得渠道
隨著我國媒體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在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對時政新聞采訪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形勢發(fā)展需要,是廣大時政新聞記者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盡管絕大多數(shù)時政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都會做好準備工作,而且也能夠使時政新聞采訪順利開展,但也要看到,由于在采訪的過程中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情況,如何獲得更有價值的線索,應當成為時政新聞采訪的重要方向。這就需要廣大時政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中,既要深刻認識到獲得更多有價值線索的重要性,也要堅持問題導向,著眼于破解時政新聞采訪面臨的突出問題,運用系統(tǒng)思維和創(chuàng)新理念,大力推動時政新聞采訪模式創(chuàng)新,努力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線索,進一步提升時政新聞采訪有效性。
一、時政新聞采訪獲得有價值線索的重要性
對于任何采訪工作來說,只有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才能不斷豐富和完善新聞內容,進而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因而,時政新聞記者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在開展采訪工作過程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線索的重要性,并發(fā)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大力推動時政新聞采訪模式創(chuàng)新。在開展時政新聞采訪過程獲得更多有價值線索,可以使采訪工作更具有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比如有的時政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的過程中具有很強的敏銳性和洞察力,而且能夠及時運用各種采訪技巧,更加重視采訪細節(jié),根據(jù)被采訪人的一舉一動獲取新聞線索,并通過持續(xù)采訪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料,往往會使時政新聞采訪有更多的“意外收獲”,使時政新聞報道的整體水平得到提升;在開展時政新聞采訪過程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線索,也能夠為后期制作新聞創(chuàng)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比如有的時政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的過程中為了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不僅對采訪內容、采訪形式進行了科學和安排和設計,而且也對被采訪人進行了分類處理,因而獲取了更多的新聞線索,為后期制作新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對于時政新聞記者來說,在采訪過程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也是其基本素質之一。比如有很多時政新聞記者十分善于“提問”,不僅預設了科學的提問內容,而且還根據(jù)被采訪人回答情況進行“追問”,進而獲取了更多的新聞線索,這也體現(xiàn)了時政新聞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二、時政新聞采訪獲得有價值線索的制約因素
(一)時政新聞采訪準備不夠到位
從當前時政新聞采訪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絕大多數(shù)記者都能夠做好準備工作,而且也基本上能夠滿足采訪的需要,但要想獲得更有價值的線索,由需要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然而,個別時政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準備并不充分,特別是由于傳統(tǒng)的慣性思維影響,記者把“通稿”作為新聞采訪第一要素,只有“通稿”到手就萬事大吉,由于沒有進行深入采訪,因而也就無法獲得更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有的時政新聞記者則沒有就如何獲得更有價值信息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安排,因而在采訪的過程中只能按部就班的進行等等。
(二)時政新聞采訪策略缺乏創(chuàng)新
要想通過時政新聞采訪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一定要運用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采訪策略,但目前個別時政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還存在不注重采訪策略創(chuàng)新的問題,因而也無法獲得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有的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不注重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有效的路徑,特別是在采訪的過程中只是大概了解一定的情況,而且在采訪的過程中不注重對被采訪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和“追問”,獲取的新聞線索不夠全面也不夠深入。有的時政新聞記者則不注重運用“互聯(lián)網+采訪”模式進行,采訪結束后沒有通過信息化、網絡化手段保持與被采訪者的聯(lián)系,在獲得線索方面比較被動。
(三)時政新聞采訪體系不夠完善
對于開展時政新聞采訪工作來說,只有不斷健全和完善采訪體系,才能使采訪工作順利開展并獲得更有價值的線索,但目前一些時政新聞記者在這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比如很多時政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因而在采訪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預設的情境進行采訪,盡管能夠完成工作任務,但在獲取有價值線索方面不夠到位。有的時政新聞記者則不注重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而且也沒有對“閃光點”進行深入挖掘等等,必然會導致新聞采訪深度和廣度不夠,更無法獲取有價值的線索,需要引起時政新聞記者重視。
三、時政新聞采訪獲得有價值線索的優(yōu)化策略
(一)做好時政新聞采訪準備
古語講:有備無患。在開展時政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要想獲取更有價值的新聞線索,至關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采訪準備,而這種準備需要不斷進行拓展和融合,進而能夠為采訪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就需要時政新聞在采訪之前要做好“功課”,至關重要的就是要對被采訪對象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了解和掌握相關情況,并且收集更多的背景資料,可以在采訪的過程中更有針對性,進而獲取更有價值的線索。時政新聞記者還要切實加大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特別是由于時政新聞采訪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須了解和掌握相關政策、制度、文化、法律等等,進而通過綜合分析,才能在采訪過程中更具有針對性。時政新聞還要具備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特別是在做準備工作的過程中,既要對主題進行深入分析,挖掘相關內容,并且要科學設計相關采訪內容,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要進行綜合處理,只有不斷強化這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時政新聞采訪過程中獲得更有價值的新聞線索。
(二)創(chuàng)新時政新聞采訪策略
創(chuàng)新是進步的靈魂。在開展時政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要想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線索,創(chuàng)新時政新聞采訪策略至關重要,這是記者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并且要通過8常的采訪實踐不斷總結和提升。為了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新聞記者應當將“體驗式采訪”作為重要的模式,應當在突出“大主題”與“小角度”相結合方面狠下功夫,掌握新聞“熱點”,并且要使采訪內容更加符合新時代背景,根據(jù)采訪主題科學設計體驗式采訪方案,并且要根據(jù)形勢發(fā)展需要不斷做出調整。比如在發(fā)現(xiàn)更具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之后,新聞記者可以及時轉變思維和方向,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新的“熱點”方面。創(chuàng)新時政新聞采訪策略,也要求新聞記者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采訪技巧,特別是要科學設計問題,而且在提問的過程中要對被采訪者的回答進行綜合分析,挖掘可能出現(xiàn)的重要線索,并通過追問的方式進行引導,但也要注重處理好提問方式,避免出現(xiàn)矛盾而導致采訪終止。
(三)完善時政新聞采訪體系
健全和完善的時政新聞采訪體系,對于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時政新聞記者對此應當有清醒的理解和認識,并且落實到采訪工作當中。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時政新聞記者也要加強學習和研究,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等等,努力構建時政新聞采訪“能力體系"。要大力加強時政新聞采訪資源體系建設,加強與相關方面的戰(zhàn)略合作,除了對被采訪人進行采訪之外,也要通過“第三方”獲取相關資料和信息,并且要保證真實性的基礎上科學應用。要更加高度重視新聞采訪方法體系建設,特別是要在強化采訪細節(jié)方面下功夫,并通過深入分析來發(fā)現(xiàn)新聞點。完善時政新聞采訪體系,也要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時政新聞采訪當中,既要做好錄音錄像,也要通過社交平臺加強與被采訪者的經常性溝通與聯(lián)系等等,努力為獲得更多有價值信息創(chuàng)造良好的溝通條件。
總之,對于時政新聞采訪工作來說,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拓展性和綜合性,如何從時政新聞采訪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線索,是廣大時政新聞記者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盡管從總體上來看,絕大多數(shù)時政新聞在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中,基本上都能夠完成工作任務,而且也有很多時政新聞記者不斷創(chuàng)新采訪理念和模式,能夠獲取一定的線索,但其價值性、全面性不強,對新聞制作與報道具有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時政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中,著眼于獲得更多、更好、更全面、更有價值的線索,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采訪模式,重點在做好時政新聞采訪準備、創(chuàng)新時政新聞采訪策略、完善時政新聞采訪體系等諸多方面努力,促進時政新聞采訪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為提升時政新聞吸引力、影響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肖亮升.淺談如何從時政新聞采訪中發(fā)現(xiàn)更多有價值的線索[J].西部廣播電視,2020(07):147-148.
[2]吳知音.如何在時政新聞采訪中發(fā)現(xiàn)更多線索[J].新聞傳播,2019(04):110-111.
[3]張紅玉.如何在時政新聞采訪中發(fā)現(xiàn)更多線索[J].中國地市報人,2018(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