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瓊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同時強調“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各學段的關于閱讀的首要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且貫穿于各學段的目標之中。朗讀正是學生學習語文最常用的實踐方式??v觀部編版高年級語文教材,每篇課后練習第一題,都明確了朗讀要求,那么怎樣才能出色地達成朗讀訓練目標呢?筆者嘗試著從朗讀的環(huán)節(jié)這一角度,談談自己在朗讀訓練目標完成時的點滴體會。
一、感知性朗讀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朗讀是學生語文實踐最常用的方式。感知性朗讀是學生讀通讀順文本材料,對文本內容有最初的印象和了解,是朗讀的最初級段,這一階段的具體要求就是讀正確。但其過程并不只是學生單一的枯燥認讀課文,也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教師適時地指點,引導學生初次走進文本,調動學生生活積累,激發(fā)學習興趣。
如: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桂花雨》,在感知性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導入問學生:①桂花雨時哪個季節(jié)的特有現(xiàn)象?②桂花雨是怎么發(fā)生的?它有哪些最明顯的特征?③你見過桂花雨嗎?試用簡潔的語言描繪當時的情景和感受。待學生回答時進入桂花雨情境,及時追問:你想知道桂花雨到底是怎樣的嗎?學生立即有了讀書的欲望,情不自禁朗讀課文。此時,相信學生已走進文本,為更深層次的朗讀作好情感鋪墊。感知性朗讀是學生與文本的初次感知,是學好每篇課文的感情基礎。因此,筆者認為這在高年級語文教學時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二、品悟性朗讀
品悟性朗讀,即在學生了解文章整體內容之后,引導學生釋詞析句,拿捏文章重點詞句段,細品精琢,感悟語言運用之妙,通過聲音內化自己對文章的情感,達到聲情合一,從而更深層次領會文心文脈。品悟性朗讀最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形式。
1.自品自悟式
進入高年級,學生的知識、生活、情感各方面已有一定積累,教材中學生喜聞樂見、淺顯易懂的文章,如童話故事《獵人海力布》、歷史傳說《牛郎織女》、《牧場之國》……等,學生朗讀時很容易悟到文章的重點及情感,這類文章的朗讀教學可以完全放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投入意識,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朗讀內容、朗讀方式,甚至是朗讀基調,學生興致盎然,在自主學習中自然吸取語言的營養(yǎng)。
2.精心點撥式
語文課程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其開放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在高年級教材中有意境深隧、優(yōu)美的古詩、寫景文,含意雋永,語言清新秀麗的散文,也有陳辭激昂,感情濃烈的文章。教學這些類型的文章,要求教者“功在課堂外”——必須精心設計點撥式朗讀,層層剖析文章,步步融入心靈,煽起學生朗讀的欲望。
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我是這樣點撥學生品悟性朗讀的: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自由小聲讀課題,想想哪個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生1:(小聲讀)答:“壯”這個詞,表達了作者對文中戰(zhàn)士們英雄氣概的熱情謳歌。生2:我還知道作者對五位戰(zhàn)士的贊美之情。生3:我從“五壯士”可以體會到作者對戰(zhàn)士們英勇無畏的精神無比敬仰,他們并不是體形有多么強壯,而是壯懷激烈,內心的豪情壯志驚天地、泣鬼神?。ㄆ渌Γ熓觯菏前?,關鍵時刻,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三面懸崖一面強敵的絕路,把生路留給主力部隊;懸崖邊上,他們昂首挺胸視死如歸,寧死不屈!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狼牙山五壯士!師:哪個同學愿意帶著感情再讀課題。(學生極其投入,朗讀課題很有感情)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學生飽含深情朗讀課題(字字鏗鏘,果斷有力,足見五位壯士的熱情贊美與謳歌,也滲進對英雄對祖國熾熱的赤子之愛)。這種朗讀設計給全文定好了情感基調,讓學生學文更自然地“傾訴”情感。
3.再創(chuàng)想象式
再創(chuàng)想象式朗讀是對文中“情”深掘之后,穿透文本的話外“音”,要求朗讀者有良好的語感,并靈活運用語言文字,與作者共鳴,從而更有效地貼近文本,也可以說是語文綜合能力在文本閱讀時最真實的體現(xiàn)。這種朗讀形式或許正映襯了那句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筆者認為它便是語文教學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體驗的最佳形式和時機。
如教學《我的老師》一課第九自然段,其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時候蔡老師援助了我,批評了我的‘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在讀悟原文后,師問: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如果你是蔡老師,會在信中寫些什么呢?給同學們十分鐘時間,把你最想說的話寫在信里。生:(靜寫十分鐘)。師:自己小聲讀讀。生:自由讀。師:請你讀讀你的信(指名小組長)。生:(極具感情)朗讀。師:連續(xù)指名學生朗讀。雖然學生語言表達不一樣,情感卻與文章是相容的:一個善良、有愛心和責任心的老師躍然紙上,難怪作者多年之后依然懷念。
三、鑒賞性朗讀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鑒賞性朗讀是朗讀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入情入景,外化文本情感為聲情并茂的朗讀,最大限度地展示語言魅力和朗讀者感悟語言的能力。這一朗讀環(huán)節(jié),應遵循“愛護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這一理念,充分給予學生朗讀自主性:形式、內容都由學生自主選擇和確定,可以合作讀(分角色、設置情境)可讀幾句,也可讀幾段,只要是學生想讀、愛讀的文本內容都可以,其訓練重點是朗讀的情感性。高年級語文教材中,如寫景文《索溪峪的“野”》《四季之美》《海上日出》……《暮江吟》《江南春》《漁歌子》等寫景詩意境優(yōu)美,語文清新雋永,很適合這種鑒賞性朗讀。
鑒賞性朗讀環(huán)節(jié)重點在于通過有印象的反復朗讀,多次回復文本情感,在讀中想像、醞釀,用更清晰品味的情愫去詮釋文本,陶醉于有靈性、可感的文字中,讓學生熟讀成誦,達到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直至活用語言的目標。這正是古人云:“書不可不成誦,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感知—品悟—鑒賞”朗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中訓練朗讀的目的各有側重,是兼容的,一脈相承的。引導學生多朗讀,指導學生朗讀好,是語文教學者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對學習語文而言,這是任何一種教法都無法替代的。
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音韻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蘊之深;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風格之新、手法之巧作為一名語文教學者,我想說的是:讓我們每節(jié)語文課上書聲瑯瑯,潤物有聲,讓每一個學生都在瑯瑯書聲中不斷滋養(yǎng),快樂成長!讓每一顆心都在瑯瑯書聲中更加通透明澈,乘夢飛揚!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標準課程(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楊紅月.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