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麗 楊陽 楊維維 李亞瓊 許沙沙 張文麗 魏東
盆底功能障礙所致便秘又稱出口梗阻性便秘,占慢性便秘的60%;而直腸內(nèi)脫垂(internovl rectal prolapse,IRP)是出口梗阻性便秘最常見的類型之一[1]。外科手術是治療IRP的主要手段,手術方法眾多但又各有利弊。本研究采用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對腹腔鏡盆底和韌帶整體修復治療IRP圍手術期護理康復療效的對比研究。
回顧性研究對比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82例IRP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連續(xù)手術的IRP40例患者為對照組,男性9例,女性31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為(51.55±11.57)歲;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手術的IRP42例患者為觀察組,女性33例,男性9例,年齡26~79歲,平均年齡為(51.00±10.16)歲。納入標準:(1)符合羅馬Ⅲ中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2];(2)出口梗阻性便秘癥狀明顯;(3)排糞造影檢查顯示明顯直腸內(nèi)脫垂,且脫垂位于肛門內(nèi);脫垂程度為Ⅲ度(≥3.1 cm或多處套疊)[3];(4)初治;(5)年齡≥18歲;(6)實施手術為同一組醫(yī)師,術后隨訪時間至少3個月。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慢性心肺功能不全,造血系統(tǒng)疾病者;(2)伴有精神疾病史或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3)不能耐受手術或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
兩組患者均采用腹腔鏡盆底和韌帶整體修復手術,手術方法:(1)建立氣腹后,放置以臍為中心的五孔戳卡設置方法;(2)用3-0可吸收縫合線在右側宮骶韌帶(男性在膀胱腹下筋膜)中下1/3起,向下將宮骶韌帶與直腸系膜縫合加固懸吊直腸;(3)繼續(xù)向盆底縫合宮骶韌帶(男性膀胱腹下筋膜)與Denonvillier's筋膜縫合并向左連續(xù)縫合左側宮骶韌帶與Denonvillier's筋膜;(4)繼續(xù)將左側宮骶韌帶與左側直腸系膜縫合懸吊直腸向上至骶骨岬水平[4];(5)經(jīng)肛手術操作:痔上黏膜切除術,具體手術方法見文獻[5]。
對照組采用普通外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ERAS圍手術期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建立ERAS MDT診治評估團隊,由肛腸醫(yī)師、麻醉醫(yī)師、營養(yǎng)師、康復理療師、??谱o士和心理治療師組建MDT團隊。
2.ERAS圍手術期護理:(1)心理護理:做好入院健康教育和住院環(huán)境的介紹,向患者多方面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手術的目的、方法和安全性;介紹典型康復案例,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不常規(guī)放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和尿管;(3)采用ERAS腸道準備方法,術前一天常規(guī)飲食,給予聚乙二醇粉劑10 g口服,3次/天,軟化大便,并給予開塞露20 mL~40 mL納肛1次/晚,以清除腸道內(nèi)積便及控制術后1~2天內(nèi)盡可能不排大便;(4)術前不常規(guī)禁食水,術前4~6小時口服5%葡萄糖500 mL;(5)采用全麻聯(lián)合中胸段硬膜外阻滯;切開皮膚前30分鐘使用頭孢孟多或頭孢西丁2.0 g靜脈注射,術后不再使用抗生素;注意術中保暖,室溫控制24 ℃~26 ℃之間;(6)術后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肛門排出物的性質(zhì)和量,麻醉清醒后給予半臥位和放松療法以及口服非甾體類鎮(zhèn)痛藥鎮(zhèn)痛;(7)術后2小時可給予飲水,4~6小時稀流質(zhì)飲食,24小時后半流食,48小時后固體飲食,術后輸液24~48小時,每日輸液量≤1 500 mL;(8)麻醉蘇醒后改為半臥位,6小時后改為坐位,12小時后站立位;24小時后每天下床活動不少于2小時,以后每天下床活動4~6小時;(9)指導患者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囑患者排便時避免久蹲或用力過猛,加強肛門括約肌訓練;便后及時用溫水坐浴,減輕肛門墜脹。
3.建立術后肛門功能鍛煉訓練方法:術后第二天開始做提肛訓練,每組15~20次,每次收縮約2秒,1組/6小時,第四天提肛訓練15~20次,每次收縮約5秒,1組/6小時,1周后提肛訓練>20次,每次收縮5~10秒,1組/6小時。
4.確立出院標準:(1)停止輸液,恢復進食固體食物;(2)每天下床活動>4小時,自由下床活動,自主自理生活;(3)沒有術后并發(fā)癥或并發(fā)癥處理后恢復正常;(4)達到以上要求自愿出院。
5.確立ERAS健康教育流程及方法:主要指MDT團隊的術前指導,心理輔導及護理團隊快速康復流程的健康教育,充分告知患者圍手術期的注意事項、ERAS及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的優(yōu)勢及術后恢復時間等,緩解患者術前的心理壓力,以利于提高患者對各項快速康復措施的依從性。
6.術后觀察指標及隨訪指標:針對各項指標的評定與觀察,術前進行排糞造影檢查明確直腸脫垂長度,由專科醫(yī)生對直腸脫垂程度(degree of internal rectal prolapse,DIRP)進行分度及根據(jù)手術適應證做出手術選擇,再由指定的同一名專科護士負責患者病史采集及術前、術后WCS、WIS、GIQLI量表統(tǒng)計及評分測定;出院后進行門診檢查和電話隨訪。術后觀察指標包括患者首次排便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手術出血量、住院費用、術后并發(fā)癥;術后3個月采用門診或電話隨訪,主要隨訪指標:DIRP[3],Wexner便秘評分(wexner constipation scale,WCS)[6],Wexner肛門失禁評分(wexner incontinence scale,WIS)[7],胃腸生活質(zhì)量指數(shù)(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8];手術并發(fā)癥采用Clavien-Dindo分級(CD)[9]觀察是否存在Ⅰ~Ⅲ級并發(fā)癥。
7.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處理:(1)惡心、嘔吐的處理:①術后早期靜脈使用地塞米松、托烷司瓊等藥物;②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并適當增加鍛煉時間。(2)發(fā)熱:①體溫超過38.5 ℃以上應給予物理降溫,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藥物降溫;②保證病室溫度18 ℃~22 ℃,濕度50%~60%;③減少手術應激反應。(3)尿潴留:①術后2~4小時即可囑患者自行排尿,必要時適當增加腹壓、膀胱區(qū)按摩、腹部熱敷以緩解尿道痙攣幫助排尿;②讓患者聽流水聲誘導排尿;③必要時行臨時導尿。(4)出血觀察及處理方法,常見的出血原因有2個,一個是痔上黏膜吻合口,另一個為戳卡切口。觀察方法:①注意觀察患者創(chuàng)口有無出血,滲血、滲液等情況;②觀察肛門排出物的顏色和排出量。觀察患者全身情況,包括心率、血壓、脈搏、眼瞼顏色等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通知醫(yī)生緊急處理。(5)肛門墜脹,由于術中的擴肛和痔上黏膜切除吻合口刺激,術后常感肛門墜脹,便意感較重,處理方法:①避免久蹲入廁,減少刺激;②復方角菜酸酯栓1枚,納肛2/日,操作前將栓劑用石蠟油潤滑,納肛時動作輕柔,避免吻合口出血;③便后溫水坐浴2/日;④紅外線照射肛周3/日。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中符合研究方案的病例為82例,其中對照組40例,觀察組42例,所有患者均完成腹腔鏡手術,兩組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991,9.651,10.494;P<0.001);性別、手術出血量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Ⅰ~Ⅲ級手術并發(fā)癥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86,P>0.05),見表2;對照組Ⅰ~Ⅲ級并發(fā)癥5例,占12.5%,1例發(fā)熱,3例尿潴留,1例痔上黏膜吻合口出血;觀察組Ⅰ~Ⅲ級并發(fā)癥4例,占9.5%,2例腹脹、嘔吐,1例尿潴留,1例痔上黏膜吻合口出血。
觀察組患者術后3個月WCS、GIQLI、WIS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改善(t=2.734,11.005,-3.916;P<0.001),觀察組術后3個月DIRP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2組患者術后WIS,WCS,GIQLI和DIRP與術前相比均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對照組=44.826、16.794、9.459、-5.477,t觀察組=44.077、18.504、17.405、-19.730;P<0.001)(見表4、見表5)。
表1 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ERAS是指采用一系列圍手術期優(yōu)化處理措施,以減少手術患者的創(chuàng)傷、應激,維持正常的生理及心理功能,達到快速康復。尤其是近年來ERAS方法在結直腸外科領域得到了很好的推廣[10-11]。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又稱出口梗阻型便秘,占慢性便秘的60%,以中老年女性為主[1,12-13]。其原因多與妊娠、分娩、年齡、激素等多元因素有關;因此除合理手術外,圍手術期各種護理措施對患者的康復有重要作用[14-15]。在本研究兩組護理方法的對比研究中,采用ERAS護理方法的觀察組,在首次排氣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針對IRP的ERAS護理方法和措施能夠加速術后康復,早期恢復腸道功能,縮短住院時間,也就減少了住院費用。
表3 兩組患者DIRP、WCS、WIS及GIQLI術前與術后3個月觀察數(shù)據(jù)比較
從解剖上來看造成IRP臨床表現(xiàn)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盆底支持結構松弛,導致不同層面直腸脫垂或腸疝,這是便秘和排便困難形成的主要原因[16-17];另一方面長期IRP造成會陰體和肛門的支持結構松弛,影響了肛管在排便過程中的感覺反射通路,降低了肛管括約肌的張力,臨床表現(xiàn)為肛門潮濕、瘙癢,排便量少,排便不盡和混合痔的發(fā)生[16-17];本研究通過盆底整體修復,恢復盆底支持結構的堅固性和穩(wěn)定性。兩組術后3個月WIS、WCS、GIQLI和DIRP與術前比較明顯改善,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從而印證了手術的有效性。而采用ERAS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如術前健康教育、疼痛護理、早期活動指導、肛門康復訓練、心理護理等;能夠加速患者的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從我們的研究結果也發(fā)現(xiàn)除DIRP外,術后3個月觀察組的WCS、WIS和GIQLI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了圍手術期ERAS護理方法的有效性。
對ERAS護理效果進行正確評估依賴于對臨床結果進行監(jiān)測和總結,在ERAS圍手術期護理的評價中,縮短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是一個重要指標,但并不是唯一指標,如果指標掌握不嚴格就會增加圍手術期的并發(fā)癥及死亡率。我們采用的方法就是制訂嚴格的出院標準,并建立了再入院快速通道,以防止增加出院后并發(fā)癥和死亡率的發(fā)生;同時加強出院后患者監(jiān)測和隨訪,并給予正確出院康復指導。從隨訪的監(jiān)測結果的總結可以看出,所有采用ERAS圍手術期護理42例觀察組患者沒有增加Ⅰ~Ⅲ級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住院天數(shù)和住院費用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和減少。因此不但要制訂ERAS圍手術期護理措施和方法,更應該重視治愈標準和出院標準的制訂,以保證ERAS護理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表4 對照組DIRP、WCS、WIS及GIQLI術前與術后3個月觀察數(shù)據(jù)對比
表5 觀察組DIRP、WCS、WIS及GIQLI術前與術后3個月觀察數(shù)據(jù)對比
IRP的本質(zhì)是盆底功能障礙,但盆底由多個器官組成,各器官的功能相互平衡和制約,功能障礙也非孤立存在,系統(tǒng)的平衡也受組織代謝、神經(jīng)生理、生物力學及激素內(nèi)分泌等影響,術后功能的恢復也與多因素有關,同時經(jīng)肛門手術需擴肛也對肛門括約肌產(chǎn)生一定的損傷,給ERAS圍手術期護理帶來較多困難;也更說明圍手術期ERAS的重要性。我們在IRP圍手術期加速康復外科的處理上除了應重視多學科協(xié)作外,更應該將ERAS圍手術期護理的觀念融入其中,這樣既體現(xiàn)了ERAS的理念,又符合IRP的特點,取得了好的臨床效果。我們的經(jīng)驗是:(1)采用ERAS在胃腸手術中常用的圍手術期方法;(2)合理術前腸道準備;(3)不放置胃管和尿管;(4)早期進食和下床活動功能鍛煉;(5)多學科協(xié)作的心理護理措施;(6)早期肛門功能鍛煉。
總之,結合盆底功能障礙發(fā)病機理及特點,在ERAS理念指導下通過多模式控制圍手術期的病理生理變化,通過多種優(yōu)化方法的合理組合,很好地改善了手術患者的預后,提高術后生活質(zhì)量,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