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落后,教學內(nèi)容也比較單一,課程設置也不合理,導致學生沒有太大的積極性,閱讀教學效果也不理想。為此,本文結合個人多年的閱讀教學實踐,提出幾點教學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加強課前“鋪墊性”的閱讀。在教學新課之前,應要求學生對新課內(nèi)容及背景、作者等資料,進行相應的閱讀了解,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深化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網(wǎng)絡中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找到雷鋒的英雄事跡,然后拿到課堂上與同學進行相互交流。學生們通過網(wǎng)絡找到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并經(jīng)過討論挖掘出了雷鋒的精神品質(zhì)。其次,加強課中“推薦性”的閱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推薦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閱讀材料,以達到“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推薦性閱讀,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例如,在教學《爭吵》這一課時,可以給學生推薦《愛的教育》這本書,讓學生了解平凡而善良的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將學生帶入充滿愛的溫馨世界,讓學生在愛的熏陶中獲得教育。又如,在教學《曹沖稱象》時,可以給學生介紹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再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總結歸納,接著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果烏鴉問的是你,你會如何回答它呢?”并且為學生推薦了《小松鼠找花生果》這篇文章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選派一名代表闡述本小組的討論結果,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指導評價。這種教學方式將分組教學法、討論法、拓展閱讀法充分結合在一起,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和延伸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再次,加強課后“延伸性”的閱讀。雖然下課了,但是學生的閱讀活動并沒有終止,而是開始了新一輪的閱讀體驗,我們應將閱讀體驗延伸到課后,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文章的字里行間都流露著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和事件的描述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意愿和情感。在信息傳遞中表情占到了55%,為了讓學生感受文章中的脈搏躍動,我們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去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感思想,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提高學生審美情趣。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的時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可以感受到五壯士視死如歸、英勇頑強的偉大精神品質(zhì);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的時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可以感受到博大的父愛和堅定的信念;在學習《月光曲》這篇文章的時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可以感受音樂的美妙絕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作者進行近距離的對話,可以領略作者在文本中表達出來的縈縈情思,感受文本中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感思想,接受情感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實現(xiàn)情感目標。此外,通過泛讀來釋放學生情感。生活環(huán)境和智力水平的差異導致學生綜合能力方面會存在很大的差別。比如在朗讀理解方面,對情感的把握參差不齊,能力突出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快速而準確地找到切入點,融入文本意境之中,感受到作者傳達出來的思想情感,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在這方面存在障礙,效率較低。我們可以采用泛讀的方式讓學生盡情發(fā)揮,釋放自身情感,從而更快地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突破理解障礙,豐富情感體驗。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注意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通過心靈對話走進學生感情世界,這樣才能利用科學的技巧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達到熏陶思想洗禮靈魂的目的。
多媒體集聲音、圖像和文字于一體,具有形象、生動、直觀逼真的特點。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豐富表現(xiàn)力和表現(xiàn)手法將抽象的文本內(nèi)容轉變成為學生熟悉的立體畫面,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習的效率。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這節(jié)課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閱讀文本、念課文的話,學生較難理解奇山怪石的概念、為什么稱之為“怪石”。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為學生播放了奇峰怪石的照片素材,讓學生一邊欣賞風光一邊朗誦,這樣一來,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猶如在黃山上空飛翔,俯覽黃山山頂“山頭的猴子”“指路的仙人”“仙桃”等等,讓學生體會作者的用詞之精妙、用語之準確,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感情,體會作者的思想,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明白黃山石“奇”在哪里,“怪”在哪里。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還順利突破了教學難點,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再如,在學習《荷花》這節(jié)課的時候,筆者一邊給學生展示精美的荷花圖片,一邊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入情入境,鼓勵學生勇敢說出自身的感受,如此,學生對荷花的美麗和神韻能夠擁有更深刻的體會和感受,對學生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的特點及優(yōu)勢,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和動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作用是積累、吸收,而目的則是為寫作打基礎,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的閱讀教學要與寫作教學結合,在閱讀過程中結合寫作開展實踐訓練,通過分析文章的結構和選材來構思自己的文章,取長補短,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表現(xiàn),為什么選用這種形式,并逐漸將自己理解的這種表現(xiàn)形式和寫作結構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逐漸變?yōu)樽约旱膶懽餍袨?,從而切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促進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共同提高。此外,寫讀后感是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重要形式。在日常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曲解了讀后感的真正意義,將其變?yōu)檎n后感,由教師進行全程批改。這樣的讀后感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負擔,讓學生不愿意主動去寫,當然對于教師來說也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為了更好地服務于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將讀后感布置為課前作業(yè),讓學生事先預習并寫出自己的想法與見解,而教師應提前瀏覽學生的課前作業(yè),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與不足,然后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真正將預習落到實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新課標要求,積極探索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領悟課文感悟主旨,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作者簡介: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灃水鎮(zhèn)第三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