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姜誠
【摘 要】 為進一步完善航運服務功能,結合湖北省港口發(fā)展的自身特點,應用多層次模糊分析法,以湖北省18個港口為研究對象,選取政策環(huán)境、經濟條件、港口營運技術條件等3個指標構建湖北省港口發(fā)展綜合評價體系,為湖北省港口建設從政府投資為主向市場化轉變提供目標和方向,并以此為確定“十三五”期間湖北省港口發(fā)展的重點提供參考。
【關鍵詞】 港口發(fā)展;綜合評價;綜合交通;多層次模糊分析法
0 引 言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從長江水運、綜合交通、產業(yè)、城市、開放、生態(tài)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與此同時,國家正在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以及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等重大戰(zhàn)略。根據(jù)2007年7月交通部發(fā)布的《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guī)劃》,全國內河港口劃分為主要港口、地區(qū)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等3個層次,其中明確湖北省港口中的武漢港、宜昌港、荊州港、黃石港等4個港口為主要港口。根據(jù)2005年《湖北省港口布局規(guī)劃》,湖北省地區(qū)重要港口19個,一般港口28個,2012年新增恩施港(清江)為重要港口。至此,全省重要港口共有20個。主要港口是指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較大、對經濟發(fā)展影響較廣的港口。區(qū)域性重要港口位于高等級航道(長江和漢江)上,在區(qū)域社會經濟和交通運輸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一般港口是除主要港口、區(qū)域性重要港口以外的其他需要規(guī)劃的港口,受客觀條件限制,一般港口運輸腹地范圍較小,港口功能及服務能力相對有限,但各港口仍然是腹地對外物資交流和居民出行的重要基礎設施。
內河港口作為內河航運發(fā)展的重要依托,隨著內河港口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各港口之間在功能定位、地理位置、發(fā)展規(guī)模及速度方面的差異越來越大,部分非主要港口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顯。針對不同港口的優(yōu)勢,確立不同港口的重點發(fā)展方向,創(chuàng)造出各自的競爭優(yōu)勢。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區(qū)域發(fā)展規(guī)劃和戰(zhàn)略,對港口、碼頭的發(fā)展和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針對以上現(xiàn)狀和問題,結合湖北省港口發(fā)展的自身特點,本文使用多層次模糊分析法,建立湖北省港口發(fā)展綜合評價體系模型,對評價對象進行系統(tǒng)性分析,按照綜合分值的大小進行評價和排序,在參考有關資料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加以歸納整理,得到湖北省港口發(fā)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此確定湖北省港口發(fā)展的重點,為港口規(guī)劃建設及發(fā)展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1 港口綜合評價體系模型的構建
1.1 選取港口綜合評價指標
湖北省港口發(fā)展綜合評價屬于多指標評價。在多指標綜合評價體系中,指標體系的建立是進行評價的前提條件。
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時,本文遵循整體性、可比性原則、可度量等原則[1],參考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專家意見及柔腸寸斷實地問卷考察,選出技術條件、腹地經濟、政策環(huán)境等作為港口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二級指標,每米港口岸線吞吐能力、能力利用率、集疏運條件、航道條件、貨物吞吐量占全省比重、經濟增長率、GDP占全省比重、工業(yè)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政策支持力度等作為三級指標。港口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1.2 多層次模糊分析法分析步驟
多層次模糊分析法首先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因素集各因素的權重,再結合實際情況對評判集進行模糊評判,最后進行分層次模糊綜合評判,對評價項目進行排序。[2]
1.2.1 構建判斷矩陣
在模糊判斷矩陣中兩兩因素的重要性比較是通過標度進行的,依據(jù)標度方法,各因素之間兩兩進行比較,得到比較判斷矩陣。為了使決策判斷定量化,采用1~9標度方法,其中rij (i,j=1,2,3,…,n)表示第i個元素ai與第j個元素aj的相對重要性程度:rij=1,表示ai與aj同樣重要;rij >1,表示ai比aj重要;1> rij >0,表示aj比ai重要。
1.2.2 求解判斷矩陣的權重
本文計算判斷矩陣采用和積法,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①將判斷矩陣的每一列元素作歸一化處理,其元素的一般項為
=
②將每一列經歸一化處理后的判斷矩陣按行求和為
=
③對特征向量W=(W1,W2,…,Wn)T作歸一化處理:
=
④計算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根:
max=
式中: (AW)i表示向量AW的第i個分量。
1.2.3 一致性檢驗
根據(jù)公式求解的權重值是否合理,需進行一致性檢驗。判斷矩陣一致性指標CI:
CI=
一致性指標CI的值越大,表明判斷矩陣偏離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CI的值越小(接近于0),表明判斷矩陣的一致性越好。一般判斷矩陣的階數(shù)n越大,人為造成的偏離完全一致性指標CI的值便越大;n越小,人為造成的偏離完全一致性指標CI的值便越小。
對于多階判斷矩陣,引入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值。對于1~9階判斷矩陣,RI的指標值見表2。
由表2可見,1階、2階判斷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當階數(shù)大于2階時,判斷矩陣一致性指標CI與同階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之比成為隨機一致性比率CR。
CR=
當CR<0.1時,即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當CR≥0.1時,需要調整和修正判斷矩陣,使其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1.2.4 確定因素集權重
在通過層次總排序確定了各級要素的相對重要程度后,即可自上而下求出各級要素關于系統(tǒng)總體的綜合重要度(也稱系統(tǒng)總體權重)。
1.2.5 多層次綜合模糊評價
①建立模糊綜合評價因素集。因素集U分為兩層:
第一層為U={u1,u2,u3};
第二層為u1={u11,u12,u13,u14,u15,u16},
u2={u21,u22,u23,u24},
u3={u31}。
因素集的評判矩陣通過上述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因素的權重。
②建立綜合評價的評價集。評價集V包括湖北省港口綜合評價的研究對象。評價集V的評判矩陣由對不同港口進行模糊評判而得出。
③分層次綜合評判。對權重集進行歸一化處理,采用加權求和型,將評價結果按照大小進行排列,從中選出評價值較高的港口作為湖北省“十三五”期港口建設的重點。
2 湖北省港口發(fā)展綜合評價
2.1 構建各指標層級之間的判斷矩陣
本文構建的港口綜合評價模型主要考慮技術條件、腹地經濟和政策環(huán)境指標的影響。通過專家意見,各指標之間相對重要性比較結構構成判斷矩陣A。
A=
第一層各指標的權重表示為W:
W=,其中max=3.009,CI=0.005,RI=0.58,CR=0.008。
同理得出技術條件指標、腹地經濟指標和政策環(huán)境指標的權重:
技術條件指標各因素的權重W1為
W1=, max=5.243,CI=0.061,RI=1.12,CR=0.054。
腹地經濟指標各因素的權重W2為
W2=, max=4.118,CI=0.040,RI=0.9,CR=0.044。
2.2 分層次模糊綜合評判
根據(jù)專家意見,制定了5個等級的港口模糊評價評分標準(見表3)。
根據(jù)各港口的具體地理位置、貨運及經濟條件等,對評價研究的對象進行模糊綜合評判,得到模糊綜合評價的結果(R為對應的模糊綜合評判得分)。
B1=W1 R1=(4.977,4.94,4.181,4.319,2.799,3.694,4.352,3.009,2.939,3.898,2.41,2.241,2.241,2.173,2.206,2.241,2.208,1.715)
B2=(4.251,3.18,2.635,1.692,2.185,2.365,2.09,2.635,2.635,3.18,2.422,2.09,2.09,2.147,2.147,2.64,2.635,2.185)
B3=(5,5,5,5,5,4,5,4,4,4,3,4,5,3,4,5,4,3)
2.3 高層次模糊綜合評判
權重W={0.298,0.541,0.161},則綜合評判為
B=W R==(4.588,3.998,3.618,3.593,3.199,3.024,3.233,3.008,2.987,3.526,2.511,2.443,2.604,2.292,2.463,2.901,2.728,2.176)
2.4 模糊綜合評判結果分析
通過專家意見,本文將得分在3.5分以上的港口定義為第一層級港口,得分在3.0分以上的港口為第二層級港口,得分在2.5分以上的港口定義為第三層級港口,得分在2.5分以下的港口定義為第四層級港口。港口綜合評價具體結果見表4。
3 結 語
(1)從港口城市經濟情況、宏觀政策條件及港口自身內部條件等3個角度構建港口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對18個湖北省內河港口的發(fā)展進行評價,得出港口綜合實力的排序結果。根據(jù)港口發(fā)展評價體系結論,明確了湖北省港口發(fā)展的重點,即應繼續(xù)保持對第一層級港口(武漢港、宜昌港、荊州港、黃石港和襄陽港)的建設力度,構建層次清晰、布局合理的湖北省港口體系。
(2)在多項國家政策推動港口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應明確湖北省水運發(fā)展的要素是航道、港口、船舶、支持保障系統(tǒng)和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建設,其中航道和港口是湖北省水運發(fā)展的硬件設施,也是湖北省水運發(fā)展的基礎。
(3)“十三五”期,湖北省港口建設將改變發(fā)展模式,將從政府引導投資為主向市場化轉變。湖北省港口發(fā)展綜合評價可以對湖北省港口發(fā)展進行層次劃分,確定湖北省各港口的發(fā)展定位,明確湖北省有限的港口建設資金投資的方向和目標。
武漢港、宜昌港、荊州港、黃石港、襄陽港作為評價后的第一層級港口,湖北省對其港口發(fā)展的重點應按照“建樞紐、擴能力”的原則,建設“鐵水公空”互聯(lián)互通的五大樞紐港口,打造以武漢新港為龍頭的長江中游樞紐性港口集群;進一步加強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重點完善長江黃金水道與路網的銜接,實現(xiàn)水陸運輸方式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 李志,蔣惠園,李紅亮,等. 基于F-AHP的內河港口競爭力分析[J].水運工程,2009(10):91-95.
[2] 張闖. 基于AHP和模糊綜合評價對第三方物流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評價研究――以A物流企業(yè)為例[J]. 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