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樹勤
【摘 要】目的:觀察TST痔瘡治療法治療嚴重痔瘡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嚴重痔瘡患者78例(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隨機分為傳統(tǒng)外剝內扎手術治療的對照組(39例)與TST痔瘡治療法治療的觀察組(39例),觀察患者治療效果、手術情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有效、手術時間、出血量少,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P<0.05。結論:給予嚴重痔瘡患者TST痔瘡治療法治療,能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患者治療時間,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值得借鑒。
【關鍵詞】TST;嚴重痔瘡;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17-01
痔瘡是一種肛腸科疾病,在各個年齡段均會發(fā)生,該病的發(fā)生與久站、久坐、便秘等有著密切聯系,臨床常用治療方法為手術療法,傳統(tǒng)手術療法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創(chuàng)傷,并且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影響患者身體康復,因此,傳統(tǒng)手術治療方法臨床應用存在局限性。近年來,微創(chuàng)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微創(chuàng)手術逐漸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并且在嚴重痔瘡患者治療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嚴重痔瘡患者78例(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觀察TST痔瘡治療法臨床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選取我院嚴重痔瘡患者78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女為21例、18例,年齡24至72(43.28±4.39)歲,病程2至18(9.33±3.29)年,外痔14例,內痔15例,混合痔10例,觀察組男、女為20例、19例,年齡25至71(44.13±4.51)歲,病程2至17(10.26±3.11)年,外痔16例,內痔14例,混合痔9例。一般資料對比,P>0.05。
納入標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肛門鏡檢查確診為嚴重痔瘡患者。
排除標準:治療依從性較差者。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外剝內扎手術治療,取截石位,腰麻,對肛周進行常規(guī)消毒,外痔頂端使用鉗子夾住,從外痔外緣向肛管做V型切口,皮下外靜脈叢剝離,充分暴露痔基底,縫扎并切除痔核,無明顯出血后,使用無菌紗布加壓包扎。
觀察組給予TST痔瘡治療法治療,取截石位,腰麻,對肛周進行常規(guī)消毒,選擇合適的肛門鏡進行擴肛,拔除內筒,旋轉肛門鏡,將需要切除的痔區(qū)黏膜暴露出來,然后固定肛門鏡,距離齒線2至4cm的位置進行點狀牽引縫合,直到黏膜層。將TST吻合器完全旋開,并將其頭部置入直腸內,在縫合線上端,收緊并打結荷包線,將縫線拉出吻合器兩側孔,使用血管鉗拉緊縫線并旋緊吻合器,到達保險刻度后擊發(fā),關閉吻合器,1min后取出痔組織。出現滲血情況時立刻進行縫合。
1.3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有效(臨床癥狀緩解)、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手術情況:手術時間、出血量、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0.0,計量資料表示:(-x±s),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n,%,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有效率:觀察組(97.44%)高于對照組(84.62%),P<0.05,見表1。
2.2手術情況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17.39±1.84)d,出血量(15.83±4.26)ml,傷口愈合時間(2.74±0.66)d,住院時間(7.19±1.35)d,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觀察組(5.13%)低于對照組(20.51%),P<0.05,見表3。
3 討論
痔瘡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嚴重痔瘡患者表現為大便、咳嗽等后痔核脫出肛門無法回縮,一般需要用手將其推回肛門,因此,該病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了較大影響。痔瘡主要有內痔、外痔及混合痔,其中混合痔所占比例較大。近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習慣等的變化,導致痔瘡發(fā)生率越來越高,影響患者身心健康。
本研究結果中,治療有效率方面,觀察組(97.44%)高于對照組(84.62%),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17.39±1.84)d,出血量(15.83±4.26)ml,傷口愈合時間(2.74±0.66)d,住院時間(7.19±1.35)d,少于對照組,P<0.0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5.13%)低于對照組(20.51%),P<0.05。在嚴重痔瘡治療中,傳統(tǒng)外剝內扎手術治療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創(chuàng)傷,并且術后容易出現一系列不良現象,如局部分泌物過多、便血、疼痛等,情況嚴重時會導致大便失禁,并且存在復發(fā)的可能性,且術后出現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的概率較高,因此,該治療方式已經不符合現代化治療要求,需要為嚴重痔瘡患者選擇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在痔瘡手術治療中,安全、微創(chuàng)、低復發(fā)為手術治療的目標。在傳統(tǒng)外剝內扎手術基礎上,出現了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也就是TST療法,這種治療方式將分段齒形結扎術作為理論基礎,合理保留黏膜橋及皮橋,減少對患者肛門造成的創(chuàng)傷,并且保留無癥狀區(qū)域正常黏膜,保留了肛墊結構,避免出現肛門狹窄等并發(fā)癥,有利于患者術后快速康復。保證結扎齒形分布,盡可能使肛墊結構暴露出來,能減輕患者痛苦。
所以,給予嚴重痔瘡患者TST痔瘡治療法治療,能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患者治療時間,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孫云霞.如何緩解痔瘡的痛楚[J]. 家庭醫(yī)學(下半月). 2019 (08)
王麗.痔瘡手術陷阱多[J]. 百姓生活. 2017 (04)
王生晉.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后處理[J]. 中國校醫(yī). 2016 (09)